《故宫传》:600岁超级网红,生日快乐

故宫这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开放再多的区域,举办再多的展览,到故宫参观的观众仍然是全球很少一部分,所以要成为亿万人都能参观到的博物馆,就要靠数字技术。——单霁翔

1420年11月,随着紫禁城城墙、左祖右社、主体建筑建成,紫禁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请”出紫禁城,504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住进了24位主人。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曾经神秘莫测的紫禁城向百姓开放,正式从皇帝的“家”变为老百姓的博物馆。

如今,故宫在单霁翔馆长的带领下,成为了网红,拥有不少文创产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故宫600岁的生日礼物——《故宫传》,由职业编辑、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之一的张程所著,按照简史、户型图、各项专题分章节,带领人们一探紫禁城生活。

《故宫传》:600岁超级网红,生日快乐


谜一般的设计者

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后,“得位不正”的梦魇始终在心头萦绕,为了逃离故都,朱棣以“天子守国门”有利于对抗北元为理由,决定迁都北京,并派多位大臣赴多地为修建新宫城征发人力和物资。1417年2月,宫城营建工程正式开始,超百万人数的建设队伍在1420年的冬天揭开了紫禁城神秘的面纱。

然而在这场宏大的工程前,却留下了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紫禁城的设计者究竟是谁?

有人提及对中国传统营造法式颇有研究的太监阮安,然而据考证,阮安对紫禁城建设中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即对具体宫殿的设计汲取了传统营造法式的养分。也有人提及苏州剻氏家族时紫禁城的设计者。确实以剻氏家族为代表的的匠人对紫禁城的建设与修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若说到设计者,仍不是他们。

纵观紫禁城的建筑规制,中国数千年积淀的思想观念、旺盛的皇权礼制才是紫禁城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师,其他的创造者正是根据礼制与思想对紫禁城加以设计与建造。

《故宫传》:600岁超级网红,生日快乐


悄然改变的规章

紫禁城见证了两个朝代的历史,从凤阳朱氏到爱新觉罗两大家族,不同的成长环境与经验教训也使得紫禁城内的行事规矩在悄然改变。

影视剧中经常说到的早朝,对应的并不是规模最大的大朝会,而是规模小却务实的御门听政。虽然御门听政范围与流程大为简化,但对官员来说仍然是一桩苦差事。到了明武宗时,常朝制度开始废弛,及至明宣宗时,朱元璋设立的临时机构内阁,开始被赋予票拟权,可以替皇帝批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爱新觉罗家成为紫禁城的主人后,继承了明朝的内阁制度,但将规模扩大了不少,机构设置也更加完善。在内阁日趋完善时,雍正设立了军机处,无意中找到了压制相权、集中皇权的制度法宝,使得紫禁城在处理事务时更加高效。

除了机构设置的变化、清朝在管理宫女、太监;后妃安置等方面上亦有所沿袭与改变。而这悄然改变的行事规矩,不仅是对于皇权的巩固,更是家风不同形成的结果。

《故宫传》:600岁超级网红,生日快乐


不同家风形成的办事风格

提到明清两朝,在影视剧的影响下,人们脑中联想的不尽相同。明朝大多数人会想到锦衣卫、东厂或宦官,而谈到清朝康乾盛世、九龙夺嫡等词语就会跳入脑海。这种现象除了电视剧营造出的氛围,在《故宫传》中我们也能得知是由于明清不同的家风造成。

朱氏家族的基因中深深沾染了基层农民的习气,在成为九五之尊后心底的不自信仍然挥之不去。而朱氏家族讲究礼制的特性又使得明朝皇帝在求真务实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两大特点综合起来发挥影响,使得朱明王朝在家国一体化时,更多考虑到家的私利,压缩了国的相关内容。

爱新觉罗家族则不同,他们是来自白山黑水之间的渔猎家族,在行事上更加讲求务实与理性、宽容与接纳。加之爱新觉罗家族工作热情高,往往是用技术性改变取得制度性进步,使得清朝紫禁城发展成高速运转的决策机器,“国”所占份额远超于“家”。

《故宫传》:600岁超级网红,生日快乐


一本《故宫传》既为拥有600年风华的紫禁城献礼,也让读者全方位了解紫禁城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故宫   爱新觉罗   紫禁城   明朝   礼制   家风   皇权   法式   内阁   设计者   清朝   行事   皇帝   家族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