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带着清风晨露

带着草木清香

一路春光

一路荆棘

她从远方走来

赴我一面之约

然而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沉默

为我们曾经赖以生存的

现在却渐去渐远的

镰刀

锄头

耕牛

庄稼

村庄

河流

阳光下晶莹的汗水

那抚摸过饱满稻穗的粗糙双手

······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我写到小时候所穿过的鞋子,对其中一种叫“木屐”的鞋子,做了简单的介绍,可一直觉得那是浅谈辄止,但是翻开木屐悠远的历史,我浅白的文字只能和木屐打个照面。

但实在对木屐有着深深的好奇和喜欢,于是整理了一些有关木屐的资料,也算是对年少时穿木屐的时光的一种纪念吧。

木屐,在我的故乡又叫“泥屐齿”,就是很厚的木板底上装齿,上面固定上绳子,可以绑在脚上,有一定高度。

在还没有雨鞋出现时的很久以前,甚至十几年前的乡下,很多地方,基本都是泥路,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水,以前穿的又是布鞋,下雨天实在不便。

屐齿可以防泥,防水,雨雪天时穿,保护鞋子不被打湿。

据说古代即便在天子脚下的都城,也有很多地方是泥泞路,石板路也是少之又少,有着一定高度的屐齿自然非常盛行。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在不同时代的古诗中,都有屐齿的出现,由此来看,古人是非常青睐屐齿的。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唐·马 戴 《山中作》 :屐齿无泥竹策轻,莓苔梯滑夜难行。

明·于梦菊《渑源诗》:雨后松泥屐齿粘,渑源乍觉水清添。

唐·独孤及《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羣不香。”

清·赵翼《哭王述庵侍郎》诗:“蒲褐山房绿树阴,中有两人屐齿迹。”

明·王世贞《曾太学携酒见访作》诗:“花宫寂无事,屐齿破高眠。”

清·吴伟业《九峰草堂歌》:“屐齿俄闻到茂先 ,一坐倾靡再张饮。”

宋·苏辙《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

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清·张奕光《读王丹麓先生霞举堂诸刻赋》:香径草深泥履齿,曲栏花坠月牕虚。

【备注:张奕光这首诗,还是很出名的回文诗哦,他写过不少回文诗,有兴趣可找资料了解下。】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在网络词典中,木屐解释如下: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

屐是一种有齿之履。齿被安装在鞋履底部,前后各一,呈直竖状,多用于出行。鞋底设齿,为的是行走方便,因古代路面崎岖不平,有了双齿,就可减少鞋底与路面的接触,行走时就会显得稳当便捷。

屐齿通常以木料为之,和一般的麻底之履相比,木齿更经得起磨损,木齿坏了还可以更换,所以特别适合外出旅行。

由于装上了双齿,鞋底的高度有所增加,在雨天的泥地或长满青苔的山道上行走还不易滑跌。

木屐历史

关于屐齿的出现,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由《庄子》中我们知道,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制作了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木屐。

《庄子·异苑》云:“介子推抱树烧死, 晋文公伐以制屐也。”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见刘敬叔《异苑》卷十: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由秦送回。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当年跟随他逃亡在外且在无粮时割股肉让重耳食用的介之推不愿接收封赏,带老母隐居到锦山中(今山西介休东南)。

晋文公去锦山找他,他避而不见,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之推却抱着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说:“悲乎,足下!”。

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木屐之声激励着重耳励精图治,最终使晋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足下”也成为对人的尊称。

历史还有不少关于木屐的典故,其中东晋谢氏家族中的谢安和谢灵运都因木屐,留下了不少佳话。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屐齿之折

《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释义:东晋时期,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向东晋王朝发起进攻。谢安奉命率8万大军迎战,他指挥有方,经常大胜。一次他同客人下棋,谢玄拿着前方捷报给谢安。谢安看后默不做声,下完棋后客人问谢玄得知大胜。谢安内心十分欢喜,过门槛时不觉屐齿都折断了。

后常以“屐齿之折”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脚着谢公屐

谢安的孙子大文豪谢灵运喜游山陟岭,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亦称“灵运屐”等,亦省称“谢屐”,据称是史上最早的“登山鞋”。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后来许多古诗中都提到过“谢公屐”: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唐·李敬方《题黄山汤院》诗:“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挟书种树,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元·范梈《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武当时,祗着谢公屐。”

清·李调元《再游嘉定凌云寺》诗:“老来久弃游山屐,又上凌云陟九巅。”

明·高启《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谢屐一登临。”

明·宋濂《看松庵记》:“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

以前的木屐鞋你穿过吗

安静的春天的午后,在这么多古诗中读到“屐齿”,感觉古人脚下的一双木屐都是有生命的。

是的,木屐取材于自然中的原木,有天然的美和林木清香,值得让人爱惜,并赋予它美的诗篇。

现在,市场上有了各种各样好看又时尚的雨鞋、靴子,许多精致或者粗糙的屐齿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于梦中,也听不到屐齿触地时吧嗒吧嗒的声音。

我想,若诗仙李白在世,对着今天这些或塑料或皮质的鞋子,还能写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样流传千古的诗篇吗?

突然又羡慕起古人的生活,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审美情趣,对于一食一物的喜欢和了解,远高于这个时代!

图文来源于网络-刘箮编辑整理

作者刘箮,微信公众号云部落(yunbuluol),转载请联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木屐   矫情镇物   晋书   晋国   青云   封赏   回文   雨鞋   东晋   鞋底   在外   古人   鞋子   高度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