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初秋的午后,我坐在一家咖啡厅洒满阳光的位子上,看书之余,抬头看向玻璃窗外车水马龙的大街。

如果不是父亲时不时的一两句乡音,我以为自己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忘记了曾经来自那个遥远的,记忆无比缥缈的乡村。

远离家乡已经许多年,父亲对老家的思念与日俱增,在连续几次回到故乡,目睹年老人一个个离开,年轻人居家带户陆续搬到城市,只剩下一处处残垣断壁,父亲再也不提回乡了。

他把对故乡的思念,倾注到每一次节日时老家的吃食上,端午的糖包子,中秋的老月饼,过年的包饺子,甚至还有二月二日早晨的煎馍。

糖包子、饺子、煎馍,都是自己可以亲手制作的,虽然没有飘着柴禾味的大柴锅,但只是还是那样的做法,唯有这老月饼,需要模具,还需要工艺自己是做不了的。

怎么办呢?自然首选网购,那些年几乎把老家位置的月饼店网购了个遍,眼见着父亲一次次摇头。

我甚至特意跑到老家,跑到镇上父亲总是提及的一个人老几辈做月饼的人家,却发现一家老小也早已搬到县城生活,也不再以做月饼为生。

跑到镇上的几家月饼店,每一家都买了几块,小心翼翼的包着带回上海,拿到父亲眼前。

当我把它们一一打开,放在父亲眼前,父亲一个个看看,尝都没尝,就开始摇头。

我觉得父亲任性,伸出手指掰了一块细细品尝,也感觉这和记忆中老家的月饼,不太一样。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中秋节的晚上,月亮都升了起来,在镇上月饼店帮工的父亲还没有有回来。

院子的桌子上,摆着一个苹果,那是母亲用来敬月老娘的,按母亲说的,应该摆一个月饼,但是,按照当时的条件家里是买不起月饼的,苹果也是一位在政府上班的邻居给的。

那时,普通人家的水果基本上自己院里自产的,梨杏柿子枣,苹果也是极其稀罕的。

所以我一直盯着那个苹果,有点生气一向疼我的母亲,为何就把苹果摆在那里,却不肯给我吃。

这时,父亲回来了,他带着一身糕点坊里特有的香味,走到桌子旁,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小心翼翼的打开。

一个金黄色的像月亮一样圆的月饼露了出来。

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老家河南传统月饼

我一下子跳起来,比起苹果,那带着花纹的月饼的诱惑对我来说太大了。

我看着父亲把月饼方方正正地摆在桌子中央,又严肃恭敬地跪在桌前祈祷,只觉得他的动作不及平日里敏捷,有些啰嗦。

祷告完毕,母亲拿来菜刀,把月饼切成一个个小块,有十多块,父亲拿出三块,剩余的我和父亲,母亲,分头行动,给左邻右舍送去。

我迫不及待地给邻居送完,就跑回院子,扑到桌子上的月饼上,拿起一块就咬。

先是吃到一根青红丝,又吃到半粒花生米,又吃到一粒冰糖,看着手里所剩无几的月饼,我把冰糖含着,不舍得咽下。

父亲看着我说:“吃吧,剩下的都是你的······”

我喜出望外,点点头,把手里剩余的一小块全部放到嘴里,伸手去拿另一块。

母亲走过来,拿起一块掰了一块,放到父亲嘴里,说:“干了一天活,你也尝一口!”

母亲塞到父亲嘴里的那块月饼,不知道是不是正好有一块冰糖,他的上下牙咬在一起,一直咂摸着,看了半天的月亮。

而我,又从月饼里扒拉出一块冰糖,放到母亲的嘴边,母亲愣了一下,咬了一半,剩下的塞到我的嘴里。

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每人含着一粒小小的冰糖,看了半宿的月亮。

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带有青红丝的月饼

也就是这一年,因着一个机会,父亲带我们居家搬到了上海,和早前跟着姑姑到了上海的姐姐团聚了。

自此后,再也没有吃到过那样带着青红丝的月饼,还有那样甜的冰糖。

当父亲不再执着于返乡,只是把对故乡的思念倾注在一年一度的节日饮食时,我以为我们都会轻松一些,事实则是相反的。

每年的中秋月饼就是我最头疼的,其实父亲从未向我提过一定要吃老家的月饼,他甚至对我宁可错购千家,不可放过一个的购买行为深表反对,更是和我一起把它们全部送给了福利院,并严肃告诫我不要再做些。

而我,深知那块月饼对他的意味,是对远去亲人的怀念,对故乡土地的眷恋,是落叶不能归根的惆怅。

也或许只有我自己知道,在这一次次地寻找老式月饼的行动中,有没有自己的一份执念,这些年我从不喜甜食,却对幼年故乡那晚的中秋月饼的甜,念念不忘。

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芝麻姑娘邮寄的月饼

有一天一位老乡请客,我和父亲盛装出席。这位在商界叱咤风云的老乡亲手做了一道家乡的手擀面,并亲手端给父亲。

雪白的面条,夹杂着几粒葱花,一团金黄色的香油飘在面汤上。

这是父亲平时最喜欢的手擀面,因为买回的香油总是不那么地道,父亲后来干脆不放香油。

也是那天,我才知道,这位老乡在最初闯荡上海时,父亲无偿帮了他一把。

我只知这位老乡一向敬重父亲,却不知这其中缘由。

父亲低头看着碗里的面,好像被什么吸引,立刻端起了喝了一口面汤。

“哪里来的香油?”他抬起头来,急切地问。

“一个小老乡从老家带来的!”老乡回答。

于是,老乡又去找老乡,经过半天询问,一个姑娘的微信到了我的手上。

回家的车上,父亲第一次用请求的声音催我说:“赶快问问那个姑娘,她有这样的香油的话,立刻买10斤,或者20斤!”

我笑了,如果人家是专业磨油的,一定会经过有货,不用囤那么多。

我已经翻看了这位姑娘的朋友圈,她的父亲经营着一家磨油坊,常年磨香油,供应三里五村的乡亲,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她朋友圈的朋友知道,后来经过口口相传,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人前来购买。

我加了姑娘微信,给她说明来意,她听说我要20斤囤货,说家庭自己吃,不建议囤货,可以先买几斤尝尝,是不是老家的味道。

5斤香油很快邮寄了过来,当快递包裹打开的那一瞬间,屋子里清香扑鼻。

当我把香油盖子打开,让父亲闻一闻时,父亲的眼里竟然有了泪花。

他有一次说起小时候一场大病后营养不良,骨瘦如柴,整个人躺在床上起不来,他的母亲连夜纳了一双鞋底,天亮拿到镇上去买,回来换了半瓶香油。

母亲每天擀一碗手擀面,淋上几滴香油,连吃了半个月,才有了坐起来的力气。

“那时的香油就是这个味道,这些年都没吃到过这样纯的香油了!”

后来,我就成了芝麻姑娘家香油的忠实客户,就像我也是星某克、米某林的忠实客户一样,我有时觉得这两个身份非常迥异,又有所不同。

特别是每当我在异国他乡出差,看着大街上行走着的肤色各异的人群,低头看到朋友圈里芝麻姑娘晒出来的田埂,泥巴,和冒着热情的老磨坊,有种读了穿越文一样的感觉。

前年的中秋,芝麻姑娘说这些年来大家都吃她家香油芝麻酱,想送大家一些家里的老月饼。

当我第一眼看到手机屏幕上那个金黄的月饼,脑袋好像瞬间被什么击中,一动不动,那太像那一年父亲从镇上带回来的月饼了,无论是花纹,还是颜色。

只是我很快冷静下来,这些年,我从家乡网购过的月饼还少吗,哪一次不是以失望而告终。

能吃到芝麻姑娘家原味的香油已是奇迹,难道我还指望着人生还有第二次奇迹。

每年中秋我都会定一批香油芝麻酱送给朋友的,这次也不例外,当时就定了数十斤。

芝麻姑娘知道我是老乡,也知道家里有老父亲,当时表示会多送我一份月饼,我问一份有几个,她说一份两个,两份就是四个。

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和芝麻姑娘的聊天

我想起节日要去姐姐那里,就问她能不能再多送一份,我想送给姐姐,当然,如果超出他们预算,我想付一些钱。

芝麻姑娘非常慷慨地答应了,并拒绝了我多付的钱。

不知为何,我对这次的月饼充满了期待和自信。

中秋节那天,我和父亲还有姐姐一起度过。

晚宴上,我觉得父亲有点心不在焉,他大概觉得好奇,为何这一年的中秋,我没有再去折腾那些五花八门的月饼,来让他“验证”。

尽管他不喜欢那样的折腾,这么多年,大概也习惯了。

可是不但没有月饼,我们甚至都没提月饼。

晚饭后,我们照例在庭院摆好了敬月亮的水果糕点。

我看到父亲的眼睛望向的桌子正中,往年,即便没有纯正的老家月饼,也会摆上一两款现代月饼。

这次什么也没有。

我请父亲过来祷告,却见父亲抬眼看着月亮出神,对我的呼喊无动于衷。

姐姐手脚麻利地把芝麻姑娘送来的两块月饼打开,放到桌子中央。

我继续喊了几声父亲,父亲才洗了手,缓步走来。

他漫不经心地在桌子前跪下,稳了稳心神,才严肃了神情,伸手去拿桌子上的香。

他的眼睛看向了桌子中央,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又赶快弯腰,拿起了其中一块月饼。

他放到鼻尖闻了闻,又用手反复摩挲着,眼里含着泪,喃喃自语着什么?

在我的记忆中,我觉得从来没有见到这样失态的父亲。

父亲后来跟我说,在这之前,他看着月亮,觉得自己这辈子大概都吃不不到那样的月饼了。

他又想,自己跟着儿女,世界各地几乎都去过,天南海北的美食都吃过,应该知足,为何还要贪恋那一个月饼呢?

可是,总觉得没有那块月饼,好像心里有了一个缺口,中秋都不够圆满。

本以为这个遗憾终究就是遗憾无法满足了,没想到,那个旧时的月饼就在这样的月圆之夜,来到了他的面前。

那个中秋节,大概是几十年来,父亲过得最开心尽兴的一个中秋节。

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老家的月饼

去年的中秋节前夕,我在国外自驾游,一度行至人迹罕至的地带,等回到城市有了网络,却发现错过了预定芝麻油的时间,心里惦念着芝麻姑娘家的月饼,时间已经来不及。

我在中秋节当天上午飞到上海,出了机场我就先去了一个月饼店,挑了最传统的月饼买了两款。

刚进家门,就见到茶几上摆着几块老包装的月饼,数数一共六块,再仔细看看,这怎么像去年芝麻姑娘送的月饼。

正在诧异,父亲过来高兴地说,这是刚收到的快递,竟然还是他喜欢的老月饼。

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和芝麻姑娘的聊天

我赶紧打开手机微信,就看到芝麻姑娘发的信息,她说:“每年中秋您都定香油,今年一直没等到您定,想提醒一下又怕打扰,知道您父亲喜欢老月饼,也记得您说送个父亲和姐姐各一份,就又送了六块!”

我惊喜又激动,当即给她转钱过去,她却没有收。

中秋节的夜晚,当一轮圆月高悬夜空,我们一家人坐在庭院,品尝着甜甜的月饼。

我给芝麻姑娘发了一条信息:曾经以为故乡离我很远很远,远到我想吃一口家乡的老月饼都不能如愿。

我觉得是故乡对我刻薄,却不曾想是自己越走越远。

十二块月饼里的深情

和芝麻姑娘的聊天

但无论走多远,故乡都在我心里,所以我还能有幸遇见这样的芝麻酱,这样的老月饼,还有这感人的故乡情意。

很快,我就收到了芝麻姑娘的回复:这片土地和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不会忘记每一位想念家乡的游子,他们在用勤劳的双手,真诚的心,给远方游子老家最初的记忆,最美的样子。

故乡原野作者刘箮原创,记录乡村暖时光,谢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月饼   月亮   香油   冰糖   镇上   中秋节   上海   芝麻   老乡   老家   故乡   中秋   深情   父亲   姑娘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