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自闭症谱系解释孩子的行为,将来极易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


不要用自闭症谱系解释孩子的行为,将来极易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

为什么误诊自闭症的孩子成年后极易变成精神分裂症?首先无论是自闭症还是精神分裂症都没有客观标准,但是有共同点,首先是“不听话”!其次是“安静”、“自言自语”、“自残”、“打人毁物”,再次是安静的自闭症会成为阴性精神分裂症,好动的自闭症成为躁狂阳性精神分裂症,最后是社会既不了解,更不接纳,一定要用药物管制,孩子成为了家长和社会的负担。


不要用自闭症谱系解释孩子的行为,将来极易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

为什么婴幼儿会“自闭”?原因之一是父母本身就不幸福,自己焦虑,在胎儿阶段就把孩子吓着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出生后如果父母还是继续争吵生气,或者委托给不幸福的老人带,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表达,“沉默是金”,不敢说话。原因之二是如果父母和老人都不爱说话,家里没有说话的环境,孩子自然也说话晚。原因之三是很多孩子独立性强,他们喜欢观察世界,主动改变,而不愿意被动训练,更不愿意被父母当宠物展示。如果父母总是试图重复训练孩子,孩子就会很不耐烦乃至愤怒,干脆就不说话了。孩子不说话,并不意味着大脑神经网络没有发育。根据神经科学研究,即使是动物出生后神经细胞坏死一半,神经细胞仍然可以发育到正常状态。大脑推迟了语言表达,会促进记忆和逻辑思维的发育,所以有“贵人语话迟”的说法。孩子会经常处于思考状态中,行为必然会缓慢迟钝,对外在的刺激也必然反应迟缓,或者没有反应(成人沉思时也一样)。所以有很多科学家、艺术家或者其它专业人士,往往会被认为是自闭症或者白痴。


不要用自闭症谱系解释孩子的行为,将来极易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

为什么婴幼儿会“不听话”?当今不听话的婴幼儿构成了“自闭症”的主体。可以说只要不听话,没有按照父母、家人和幼儿园老师的要求作出反应,无论是父母还是精神科医生,还有各种机构,基本上就会认为孩子属于“自闭症谱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其荒谬的结论。首先西方的精神病就是根据根据一些“正常”人言谈举止的主观统计,并非是客观标准。如果有些人和这些主观统计有一定程度的差别,那么这些人就属于精神病。而且当今精神病诊断标准也并非是人类共同的主观判断。它是基于美国白人中产阶级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思路而定,并不适合其他民族和国家。“自闭症”这个标签并不适合中国文化。


不要用自闭症谱系解释孩子的行为,将来极易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

其次是当代中国独生子女文化,很多父母的理念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尤其是不说话,坐不住。父母不是寻找自己养育孩子的原因(当然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而是怪罪孩子有问题。父母应该做的是因势利导,顺应孩子的发育节奏,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点。活波好动的孩子可以多去公园野外,尽情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动中有静,让孩子寻找什么。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里进行攀岩活动。还有其它体育活动,等等。安静的孩子可以多听听音乐,幼儿歌曲,可以多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积木,锻炼孩子眼手的协调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玩具,等等。父母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和孩子平等,一起探索世界,而非用所谓的“标准”削足适履。

如果孩子因为“自闭”、“不听话”等原因被贴上自闭症标签,父母耐心改变自己,给孩子增加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顺应孩子成长节奏,和孩子一起活动,也是可以让孩子的发育逐渐追上“主流”的。当然可能是小学“开窍”,也可能是中学“开窍”,只要家长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孩子一定是可以成才的。但是大部分家长自己焦虑恐惧,唯恐孩子落后。他们希望孩子“笨鸟先飞”,以为通过强化训练会让孩子尽快赶上。他们通常是找各种机构,或者模仿机构训练的方式。结果一是否定孩子的人性,把孩子当动物训练;二是增加孩子内心的恨。


不要用自闭症谱系解释孩子的行为,将来极易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

当孩子伴随着否定和恨长大时,他们会不相信父母,不相信他人,只会依赖某些可以随身携带的一些小物件。他们会说话,只是说的都是自己看电视或网络中游戏和电视剧中的某些片段。父母和他人基本上很难理解他们。而且他们会因为不被理解,父母没有耐心听他们说话而愤怒发脾气、摔东西和打父母。然后就被诊断成精神分裂症。

所以最好的思路是不用“自闭症”这个标签往发育有差异的婴幼儿身上贴。尤其是不能用什么自闭症谱系,纯粹是增加父母的心理负担,让全家人都痛苦紧张。关键是只要孩子粘上“自闭症”,成年后就极易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然后吃药,彻底废掉。

从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治疗自闭症儿子看西医的误区

幼儿运动差、话语迟的主要原因是运动神经系统发育晚,不是自闭症

孩子不和家长对视,不是自闭症、抑郁症,更不是精神分裂症

孩子出现孤独、多动等行为,意味着父母要改变,而非找机构乱干预

为什么很多高知会养出从自闭症到抑郁症和精分的孩子

不要把孩子大脑独特的发育过程误诊成自闭症,更不要用ABA误治

很多人在从爬到走的婴儿阶段大脑就受到伤害,青少年开始出现症状

老人带孩子的风险是伤害孩子的大脑:从倔强到精神病

父母是怎样让孩子患上抑郁症和其它大脑异常症状的

如果孩子出现疑似抑郁症状,家长务必要带孩子做血液生化检查

重度抑郁症康复需要经历8个过程,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症状

青少年精神病彻底康复的5个必需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自闭症   谱系   精神分裂症   标签   孩子   婴幼儿   贴上   精神病   主观   症状   大脑   将来   家长   说话   父母   原因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