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食物磨碎,煮得很烂,就更养脾胃吗?

孩子病刚刚好之后,很多小伙伴就想给孩子补一补,就想把肉煮的很烂,或者喝肉汤,这样是不是更好消化?或者把豆子做成豆沙,是不是更好消化?

将食物磨碎,煮得很烂,就更养脾胃吗?


把水果煮一煮或者榨汁,是不是更好消化?孩子消化能力不好,是不是把食物打成糊,会不会更养脾胃?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弄清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医里什么叫消化?”,二是孩子的脾胃生理特征。


“消”和“化”不同含义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消化”二字中的“消”,却忽略了“化”。食物进入身体,要经历“消”和“化”两个部分,顺利完成这两步,才叫“消化”。


将食物磨碎,煮得很烂,就更养脾胃吗?


消,简单来说物理变化,就是把大块的肉、一条面条、一粒粒的米,经过我们口腔的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个就是消的过程。所以软或流质的食物,准确说是“好消”。



将食物磨碎,煮得很烂,就更养脾胃吗?


化,简单来说化学变化,是转化,是质的变化,把食物变成身体所需要的精微物质,变成提供孩子生长发育、活动的气血津液。


明白这一点后,

真正好消化的食物,

是要满足“好消”和“好化”两个条件。


“消”就比较好理解,我们视觉就能观察到,软的、细碎的、流质的都比较“好消”,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好消不好化”的食物,比如肉汤、鱼汤、蒸蛋、奶油、冷饮、果汁、牛奶等。

将食物磨碎,煮得很烂,就更养脾胃吗?


所以当孩子生病刚刚好,气血还比较弱,如果吃太多“好消不好化”的食物,比如炖的很烂的鱼、肉或者果汁等,就容易增加脾胃负担,出现积食,就容易过一段时间又生病,此时我们反而要简单多吃点粥、面食、蔬菜,然后再逐渐增加荤食。


食物进入身体要变成营养,需要消耗身体的气血,相对而言,五谷、蔬菜消耗身体能量比较少,属于“好化”的食物;生冷水果和荤食消化能量比较多,属于“不好化”的食物,所以当孩子生病时,中医会建议少吃生冷和油腻的食物,就是为了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


对于日常脾胃弱的孩子,

是不是要把食物打成糊,

更养脾胃呢?


不会的,因为孩子脾胃是在不断强壮过程,这是孩子的生理特征,此时我们应该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从糊状食物过度到正常的饮食状态,脾胃消化能力才会得到不断锻炼和强壮,另外发展出良好的咀嚼力,也有利于牙齿的生长发育。


孩子如果一直以吃糊状食物为主(辅食期的宝宝除外),脾胃得不到适度的锻炼,反而容易失去成长力,反而很娇弱,就好像孩子成长一样,该独立时就要独立,该帮他一把时就帮他一把,大方向是要不断成长起来。


现在孩子脾胃弱,大多数不是天生非常弱,除了饮食不合理外,关键是户外运动的时间不足。


所以要强壮孩子的脾胃,除了饮食有节外,一定要让孩子运动起来,气血活跃起来,四肢得到锻炼,脾才会强壮,因为脾主四肢,各种不良的小情绪也户外运动之中,自动化解掉,不会肝气不舒,导致脾胃消化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脾胃   磨碎   食物   流质   生冷   肉汤   糊状   生长发育   气血   强壮   消耗   能量   不好   身体   饮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