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中之王:从确诊到死亡,不足半年。一定要警惕这5个高危因素

“隔壁老王是得了什么急症吗?没记错前几个月还见他在小区散步呢,挺好的呀。”


“说是胰腺癌,发现没多久人就没了……”


胰腺——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却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掌握着消化与调节血糖的两大特权。胰腺癌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短,死亡率高,被称为“癌中之王”。


01

癌中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发达国家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发病率也较高,而在发病年龄方面,以老年胰腺癌患者较为多见,平均每增加10岁,胰腺癌发病率即有较大幅度的上升,60~80岁者占发病人数的80%,<40岁者占发病人数的20%以下。


癌中之王:从确诊到死亡,不足半年。一定要警惕这5个高危因素


男性的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过多暴露于化学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有关。在职业方面接触油类、杀虫剂、放射剂石棉、铬酸盐和合成树脂者的发病率较高。


其次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多发生于胰头部,约占70%~80%,其次为胰体尾部,全胰癌少见。


02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吸烟

癌中之王:从确诊到死亡,不足半年。一定要警惕这5个高危因素

1985年国际癌症研究协会指出,吸烟是胰腺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亦支持这一观点。4项大样本病例队列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超过20支发生胰腺癌的优势比为14~3.6。


吸烟增加胰腺癌发病危险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烟草中含有致癌物有关。


烟草中的亚硝胺类代谢产物能激活致癌因子,从而诱发实验动物产生胰腺癌。



高蛋白、高胆固醇饮食

癌中之王:从确诊到死亡,不足半年。一定要警惕这5个高危因素

在日本,胰腺癌的发病与高肉类、低蔬菜摄入的饮食结构呈显著正相关。


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向高蛋白、高胆固醇、低纤维素方向改变,故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慢性胰腺炎

癌中之王:从确诊到死亡,不足半年。一定要警惕这5个高危因素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经常共存,是由于两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为慢性胰腺炎患者通常是大量饮酒的吸烟者。


慢性胰腺炎患者不仅患胰腺癌的危险性增加,而且小胰癌最初常被误诊为胰腺炎。

家族性(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约1/3的患者可发生胰腺癌。


胰腺囊性纤维化和热带钙化性胰腺炎发生胰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也增高。



糖尿病

癌中之王:从确诊到死亡,不足半年。一定要警惕这5个高危因素

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有争论,但有学者提出要重视非典型性糖尿病(无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和胰岛素依赖)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


研究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确诊糖尿病5年、5~9年和10年以上者患胰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3.2、2.3和1.3,认为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一个早期症状而非致病因素。


03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


胰腺癌的发生是多基因病变、多步骤、多阶段的演变过程。与胰腺癌相关的癌基因异常一般分为3大类别,即原癌基因的激活或过度表达、抑癌基因的失活和DNA错配修复基因异常。


除此之外一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以及组织金属蛋白酶等的异常对胰腺癌的发病也起促进作用。在这一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于阐明胰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癌中之王:从确诊到死亡,不足半年。一定要警惕这5个高危因素


好了,关于胰腺癌就说到这里,下期我们接着说胰腺癌的症状有哪些,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李兆申, 潘雪. 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发病机制[J]. 胃肠病学, 2004, 009(002):101-10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因素   胰腺炎   流行病学   胰腺   发病率   危险性   胆固醇   病因   基因   糖尿病   患者   胰腺癌   异常   机制   半年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