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杨絮


城外的杨絮


城外的杨絮


城外的杨絮

城外的杨树开始飘絮了。

日头偏西,树林完全笼罩在阴暗里,站在通往林间的小路口,看见杨絮在光束里翻飞,雪片一般,明灿灿,亮闪闪,错落有致,竟然有恰逢其时的美,很是震撼。
小路上薄薄的白洁的一层是杨絮,走在路上,莫名有走在校园的感觉,杨絮唤起内心残存的浪漫,由于它的飘逸与白色,自然是与青春有关的。
相比柳絮,杨絮更实在一起,它不是特别蓬松的,拾起几朵来放在手心,可以感受到它的重量,如果用手特别去抚摸一朵,能摸到杨絮包裹着的籽,真的,杨絮是杨树的果实,它虽然是花的形态,但是以果实的庄重出现的。飘絮的杨树是母亲,飘絮是杨树母亲想出的聪明办法,她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在适合生长的地方安家。
杨絮飘起,思绪也是飘起的,与杨絮质地相近的东西都会涌进脑海里,想起棉花,它不是质量上乘的棉花,是故乡人说的红棉花,确切地说是大人们棉衣里絮的棉花,母亲把好棉花絮到了孩子们的袄里,赖棉花就留给自己了,一样厚的棉衣不一样的保暖,当然,孩子暖了,大人也就暖了。
想起二十四孝里的“芦衣顺母”。闵子骞生母死后,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鞭子打破了棉衣,芦花从破了的衣缝里飞了出来,父亲才知儿子受到虐待。父亲要休后妻。他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后,悔恨知错,从此待他如亲子。杨絮和苇絮是一样的质地,难怪突然想起这个感人的故事了。
路上一团团的杨絮踩在脚下,是踩到细雪的声音,每团杨絮都有“噗”的一声响,是踩到杨树的种子了,这些种子勇敢地离开母亲的怀抱闯荡天下,多半会在干涸的地方化为尘土,但是有过梦想,生命就足够美。
想起那年暮春去长满柳树的大街买菜,那个菜店门前也是种着柳树的,门前的台阶有些旧,脱落的部分露出土来,竟然被密密麻麻的绿包围了,卖菜的老奶奶在门前扫地,她说:“看呀,台阶边长出这么多小柳树。”蹲下来仔细看,小草一样的柳树挤在一起,随着擦地皮的风摆动身躯,虽然小到弱不禁风,但已有柳树的风骨了。
过几天再去看它,不见了,是啊,那么一点土,它怎么可能成活,这个世界来过就足够,即便化作春泥,它也是有美好回忆的春泥。
看着无边无际又无处为家的杨絮,突然伤感了,它那么短的絮,一阵风就吹散了,它是没有一点筋骨的物华,没有一点力气,只能托付给一阵风,风高兴了就载它一程,不高兴了就把它扔在半路,那时候,杨絮是多么想母亲啊!
如果确切去比喻,杨絮还不是红棉花,它该是姥娘从地里拾回来的棉花,是掉在地上的棉桃根本没有开,腐朽的棉桃皮紧裹着棉絮,姥娘拾回家来,再一瓣瓣抠出来,硬硬的,像个任性的蒜瓣,姥娘把它们晒了,用棒槌打了,再去了籽,就成了最劣质的红棉花,做棉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就用它做暖暖袖,凭着厚度挡风,姥娘的手腕到了冬天就戴上了护着手背的暖暖袖,很冷很冷的时候,她把暖暖袖口举到嘴边,让嘴里的热气跑到袖里暖手。
小时候故乡没有城外这样大规模的杨树林,如果有,我相信拾棉花的那代人不会闲着,一定会带了扫帚带了包袱来拾杨絮,这样想着,泪眼仿佛看见了姥娘的身影,夕阳掠过树梢,半空一片金灿灿的,高铁轰隆隆的声音很是惊心,一切都被光阴带走了吧!
戴着口罩散步,感觉不到杨絮的烦,都说杨树是污染严重的树,要刨掉它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许这片杨树林等不到长成参天大树就锁进了回忆,我是极希望它可以长到永远的,因为每个树种都有缺点,杨树那么挺拔,那么懂感情,有那么多的优点,就原谅它的缺点吧。
余晖完全收去时,林子里暗了下来,杨絮白茫茫得更像雪花了,这个时候三五知己围个小火炉在林子里吃个晚餐,再等月亮慢慢升上来多好,这样一想,竟然有些依依不舍,以后也必定会念念不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物华   城外   店门   棉桃   后妻   芦花   继母   杨树   柳树   棉衣   林子   棉花   父亲   母亲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