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极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触,上学期间,如果班里某几个人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几个人就一直在前几位来回换位,而且这几个人,平时也没看见如何的刻苦用功,就这么邪门。而有些中等学习水平的人,无论再怎么努力,学习成绩就永远在中等位置,无论再怎么用功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

或者说在职场你也会发现这个奇怪的现象,凡是工作特别优秀的同事,工作的能力和办事的能力也是特别的强,在领导和老板眼里,一直都是公司的翘楚,这种人永远是两种结局:晋升或者跳槽晋升。

但是,你又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未必在职场也顺风顺水,难道慢慢变得不聪明了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热爱的角度不同而已。

因为热爱,所以极致

比如,将十个孩子带入游乐场,那么,这十个孩子肯定不会目标一致地朝向同一个游乐项目,肯定是分别散开,寻找各自喜欢的。如果强制他们交换彼此的项目,那么,他们肯定玩得不开心。

为什么热爱能引发如此强大的力量呢?

因为热爱是一种心理驱动力,而且这种力量不可小觑,从务实的角度来讲,由于热爱,你会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这就是热爱的力量。同一份工作,有些人热爱,有些人不热爱,其实就是从对待工作的角度不同的结果。有些人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工具,而有些人把这份工作当做一生的事业,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听过三个石匠的故事吗?

一天,有人走过来分别问三个石匠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在混口饭吃,第二个说在做天下最好的石匠。第三个说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十年过过去了,第一个石匠被炒了鱿鱼。第二个继续以石匠为生。第三个却成了当地著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估计大家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但是这个故事后背的深意,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反思过。

就用第三个石匠做比喻,他的目标是做一名著名的建筑师。那么,在成为一名建筑师的过程当中,会有剥削,会有各类杂活,会有多度辛勤,会有各种加班,会有诸多不公。但是,有这样宏大目标的人,即使没有老板的存在,他自己也会对自己剥削,也会做一些杂活,也会经常熬夜加班,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所热爱的目标。而加班,熬夜,并非外界胁迫,全部都是由于热爱。由于热爱自己的目标,所以热爱目标进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所谓的加班,熬夜,杂活在他们眼中,只是冲向目标的一个环节而已,根本不存在这些负面概念。

从热爱这个角度来讲,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孩子 从一开始步入职场,由于生活所迫而被迫接受剥削以及过度熬夜,工作业绩就不如热爱这份工作的同事更加优秀。

原因就在于被迫接受。即使被迫加班三个小时和由于热爱而加班三个小时,他们驱动力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最后的效益结果却完全不同。同样尺度的力度,一个是引力,一个是推力,同样的加班时长,结果却总是有很大的差异,问题出在哪里呢?

两个字:与工作的融入度。靠压迫力而做某事的人,是内心排斥而导致没有融入度。

因为热爱,所以极致

武侠小说中所有的武林高手排名中,你会发现,武功最高的并不是那些想称霸武林的追名逐利之徒,反而是那些武痴。

如果武林盟主逼迫儿子练功一夜,绝对不如一名武痴练功两个时辰。因为前者是模仿,后者是悟。而悟的主动性,绝对影响着你的人生加速度。

工作也是这样,你不热爱它,就绝对做不到悟。反而对于剥削和加班,就会非常计较,没有包容性。

当然,这并非是什么错误,世上本身也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只不过是一种人生选择而已。热爱本身也是一种极度的务实态度。

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却跟不上物质生活的发展,再加上那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的经济大潮,引得人们费力费神地去获取。这样导致人在心态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很多人都开始急于求名,急于求利,不能安心地做一件事,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什么有利就做什么,最后只是事倍功半,什么也没做成。

那么,热爱一份工作,为什么在工作思维上产生如此强大的效果呢?如何从神经学解释这个问题呢?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说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增强智力的,但是前提是,你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不断的努力。这就好像废弃多年的河道,洪水一旦来临,这些河道就会被冲开,最终形成“九州格局”。洪水就仿若热爱,一定要源源不断,废弃的思维河道才能冲开。

这份热爱就好像这洪水,汹涌澎湃。

因为热爱,所以极致

那么,我们即将准备冲开的思维河道在大脑的哪个位置呢,它叫什么名字呢?

是大脑灰质

大脑灰质,小名大脑皮层,它是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由多种多样的神经元,神经胶质以及大量的出入皮质的神经纤维所组成的,数量极大,约有140亿,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既然是灰质密度决定我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那么,也就是说只要锻炼加强我们的灰质密度,就可以在一个程度上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要妄想绝对控制,人类体能和思维都存在极限性,只能一次次挑战极限,做不到完全锻炼成绝对理性的计算机)。

再做一个更具象化的 比喻:

潮汐潮落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么潮水在尽头海滩之后,你会发现什么?

你发现海滩有很多地勾勒出来的细细小小的“水渠”,这个水渠,就是你的大脑形成的思维蔓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的大脑。

这里你需要思考两个现象。

第一,“小水渠”有深有浅,离海洋远一些的地方就稍微浅一些,离海洋近一些的“小水渠”相对来说就比较深一些。

第二,潮水越大,蔓延面积就越大,越远,反之,就越小,越近。

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从第一个角度,小水渠的深浅角度来讲,水渠越深,你的思维越成熟。面对同样的问题,别人可能要想很长时间,你可能惯性地就想出来的。因为已经比其他人更早形成思维定式了。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一旦市场或者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原始思维容易固化而不易发生改变,就是“代沟”。

从第二个角度,“小水渠”的蔓延面来讲,说的是你的思维的扩展面的宽度问题。你如果跟某个人聊天,你会发现,这个人啥都懂,而且都有些条理,360个行业,多少都能说出来一点道道,简直就是百科。但是,你又会发现,无论哪个行业,都不精深,水平都比较中等或者下等。就是因为不独爱一门,这种水渠不是靠潮汐冲刷出来的,而是靠下雨后的雨水冲出来的,所以比较平均。

因为热爱,所以极致

思维的面积以及深度,这一些都源于热爱。你能明白热爱的力量有多大吗?

有人会问,我一个做早点的,有什么可热爱工作的?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热爱,你有可能在将来成为饭店老板呢?

有人问,我一个搬运工,有啥可热爱的?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继续热爱,终有一天,你会有一家自己的搬运公司呢?

热爱,源于目标。没有目标,绝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热爱。就像男孩追女孩是为了结婚,石匠是为了成为建筑师。

总结:我们的大脑,如果你了解了它,就好像了解了一台电脑的配置,完全可以做到优化,以及各功能的配合应用。但是,前提是你得现有如潮水般的热爱。换句话说,你不但一定要有这个思维意识,还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对抗无规则的本能流动。每一次的博弈成功,都是自身的一次配置升级,让自己最大程度成为自己的主导,然后再去做另一件更难的事情。当然,随本能而动,及时享乐,并不是错。随意识而动,强化自己,追求功利,以此为标准,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也不是错。换句话说,享乐没有错,功利目标也没有错,无非是你想通过哪条路径,得到什么而已。这是一道人生选择题,并不是判断对错。

下一次讲如何通过身心角度控制思维和身体,控制热爱,否则,热爱便会变得无力。光有目标是绝对不够支持热爱的。再见。敬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灰质   石匠   水渠   驱动力   河道   洪水   建筑师   极致   大脑   角度   思维   力量   目标   能力   发现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