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脑筋比你快8倍,大脑消耗却只有你的1/8,快速又节能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由于生活所迫,你必须学一件平时并未接触过的生存技能,而且极其费脑。于是,你的脑筋开始飞速地旋转来接受这项技能,慢慢地,感觉大脑要炸裂的感觉,一度感觉再也坚持不住了,最后终于还是放弃了。

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在学习并接受新事物时,是极其费脑的,或者说对大脑的消耗是极其巨大的。从科学数据的角度来讲,大脑占到人体总消耗的20%。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更加喜欢不费脑的工作。因为更加轻松。

但是,今天这篇文章,我希望你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完,因为这篇文章将对你以后的人生成长大有裨益。因为对于用脑过度这件事情,会从科学的角度,让你对大脑的消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过程,并合理并科学的应用你的大脑。

当你听到某件事情的学习过程及其烧脑时,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反感。而且对于事情本身来说,还没开始接触,就已经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今天所要告诉你的是,你所想象的和科学所显示的,恰恰相反。

更加准确地说,人类大脑的使用过程,并不是一件耗能的过程,而是一个更加节能的过程。

为什么有的人脑筋比你快8倍,大脑消耗却只有你的1/8,快速又节能

耗能

针对大脑的节能问题,大脑神经学的相关研究人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主人公是一个叫奥斯汀·纳贝尔的10岁小男孩,他拥有一项过人天赋:他是竞技叠杯运动的儿童世界纪录保持者。

奥斯丁叠杯子的手法十分流畅,可以毫不夸张说,你的眼睛根本跟不上他的叠杯速度。他会把一摞叠起来的塑料杯子摆成对称排列的三座独立金字塔,然后,突然之间,又会拆成两摞,再之后,又会变成一座金字塔形状。估计大家在电视或者其他的媒体节目中都看过这样的竞技比赛。

而更让你惊奇的是,完成这一系列熟练的动作,仅仅只用了5秒的时间。

如果你观察主人公如此娴熟的动作,你的心中一定在想,如此高难度的动作,大脑的消耗程度一定很高很高。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想法,毕竟大脑快速运转,难免“费油”。大脑就如同一辆汽车,在如此超负荷的运转之下,燃烧的能量一定高得惊人,才能迅速地协调如何复杂的工作。这是我们普通人尝试下的结论。

所以,神经学研究者想知道,当自己与“高手”对决的过程中,自身消耗的能量到底比专业选手高出多少。

为什么有的人脑筋比你快8倍,大脑消耗却只有你的1/8,快速又节能

叠纸杯

于是,为了检验耗能的结果到底相差多少,神经学研究者和奥斯汀分别戴上了电极帽,用以对比在整个挑战赛期间,两个人的大脑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进而测量颅骨内部密集神经元产生的电活动的耗能的对比情况。

最后的结局没有任何悬念,科研人员肯定是圆满地输掉了比赛。

而且当奥斯汀结束最后一个步骤的时候,科研人员只完成了整体流程的1/8。

也就是说,奥斯汀的完成速度比科研人员快8倍。那么,也就是说,奥斯汀的能耗比科研人员高8倍,按照我们的生活中的常识性思维,这个数据的逻辑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结果却出乎你的意料。根据脑电图结果显示,超负荷运转,大量燃烧能量的并不是非奥斯汀,而是科研人员。

天啊,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这不科学。然而,这就是科学。

为什么有的人脑筋比你快8倍,大脑消耗却只有你的1/8,快速又节能

大脑耗能

多年的叠杯练习,改变了奥斯汀大脑网络的复杂结构。程序记忆是一种长时记忆,是关于怎样自动做事情的记忆,比如骑自行车、系鞋带等。

对奥斯汀来说,叠杯成了写入大脑微观硬件的程序记忆,这让他的动作变得又快又节能。通过练习,重复信号沿神经网络传递,强化了突触,从而把技能刻入回路。也就是说,当奥斯汀在完成这一整套的连贯动作时,配合“极其固化”的程序中,已经不再在太多的思维耗损了,已经成为了犹如骑自行车,系鞋带的无意识行为了。实际上,奥斯汀的大脑已经培养出了高度专业化的技能,他甚至能蒙上眼睛完美地完成叠杯套路。

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大脑的“任督”二脉,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冲击,才能勉强形成一套“凑合使用”的思维模型,而此时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成熟到无意识的行为,势必要耗损更多的大脑能量才成形成一套成熟的大脑自动回路。而奥斯汀完成叠杯套路早已不再需要太多“思考”了,而是机械性的快速运动了。所以,他更能协调而精准地完美完成整个复杂的动作。至少在旁人看来,这动作极其复杂。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的理念。某项在旁人看似复杂的技能,一旦通过不断地练习,便会出现“不假思索”的自动执行。也就是说,“意识思考”所参与的工作已经极少极少了,也势必不需要太多的能量供给了。

为什么有的人脑筋比你快8倍,大脑消耗却只有你的1/8,快速又节能

大脑思考成型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已经意识到一些东西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件极其生疏的工作或者技能时。刚开始对于能量的耗损是极其巨大的。而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能量的耗损是呈现指数级下降的。

就好像现在买房的等本按揭贷款,一开始还贷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往后的日子中,还贷的压力会越来越少。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为什么是开头的时候是最难熬的呢,因为起步阶段是“精神成本”耗损最大的时候,比如抑郁,沉闷,孤独,不被理解等等。毫不夸张地说,确实很难熬,所以更加容易放弃。有些人常常这样说,事情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其实不然,其实是在开头阶段没有熬过去就放弃了,并非中途放弃的。

当然开头和中途的概念,大家都以时间为标准做判定。比如做了一年,没做好,就不做了。所以就认为是“中途放弃”。或者说难道“连学带玩”坚持了一年,也算一年时间吗?实际上,玩耍的时间不应该计算在内的。

其实最合理判别的标准应该是以“精神损耗程度”为标准。

所以,由于大脑的这种由高到低的耗损机制,我们就很容易在接触新技能时,非常容易出现拖延症的情况。比如事情还没干到一半,就去上个厕所,或者出去抽根烟,再或者用其他借口逃离刚开始高耗能。

为什么有的人脑筋比你快8倍,大脑消耗却只有你的1/8,快速又节能

疲惫

反之,当某项技能达到如火纯情的地步时,你会突然发现,这件曾经被你视为“极难”的技能,突然间发现,变得越来越“无聊”了。甚至于没有任何的乐趣可言了。

叔本华曾经说:人的欲望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当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痛苦,当我们得到了之后,我们只能得到一时的满足,很快就会厌倦而感到无聊。

其实成功不仅仅局限于思维和方法论的技巧,对于其他科学维度的认知,也要加强,才能将自己的“大脑”和“身体”科学且合理的运用。就好像操作一台机床,娴熟且精准,发挥到极致,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奥斯汀   消耗   大脑   中途   认知   脑筋   开头   能量   也就是说   节能   技能   事情   记忆   过程   动作   快速   科学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