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你有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

在众人面前做了一件极其丢脸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你一直耿耿于怀,即使了好长时间,都不能释怀。比如:

估计不止一件,但是,无论是哪一件糗事,都让你颜面扫地,久久不能忘却。

结果,你略微有了难堪和自卑的感觉。

然后这件事情便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一道阴影,久久挥之不去,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如果你总是执着于这件事情,那么,从本质上来说,你做了一件傻事。

因为,这件事压根就不存在。也就是说,整个事件本身,就是一场虚妄,而你就是活在虚妄中,而不是活在现实中。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出丑

为什么是活在虚妄中

咱们不妨打一个比喻。

比如公司让你准备一次工作汇报,打算在明天的部门会议中讲给领导听。

由于这是你第一次汇报工作纪要 ,所以你特别的紧张。所以,在汇报工作的前一天晚上,你对着镜子,反复地练习。每一个重点,每一个细节,甚至于每一个停顿和标点,你都烂熟于心。

可是,在汇报工作的过程中,你的倒背如流居然没有真的流动起来,反而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最后被领导痛批了一顿。

当然,在众人面前丢脸,无论是谁都不能忍受的。所以,这次的难堪,给你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

自此,工作也提不起劲来,感觉周围人都在议论你,嘲笑你。就连中午吃饭,也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生怕被别人看到。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躲避

然后,第二月的工作汇报中,依然是由你汇报工作。然后,你开始恐慌,因为上一次事件的影响,已经对你的心理产生了莫大的阴影。

其实,这一次的工作汇报,你从内心是拒绝的。因为上一次的出丑,已经让你颜面无光。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你已经很努力躲避别人异样的眼光了。这次居然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自己曾经的“愚蠢”,有一种旧事重提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不是很难受。

然后你的朋友开始劝导你,别这么样,每个人都会犯错的,你不要往心里去。但是,这种话,感觉很不凑效。

为什么不奏效。因为你活在了虚妄中,而不是现实中。在你的认识中,你就认为公司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你的糗事,并不断地在议论这件事。

而现实呢,其实远远没有那么严重,甚至于微乎其微。所以,我说你活在虚妄中。如果走不出内心臆造的“迷宫”,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现在我教你怎么走出来。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迷宫

请你跟着我的节奏,做一个模拟。

假如在这次的演讲事件中,有20个人。

然后,你拿出来一个小本本,你分别把每一个人的名字写下来,然后努力回忆他们之前做的糗事,并写入对应的同事名字后面。

此时可能有读者会想:这小编有极大可能是个变态。

没事,变态就变态吧。能帮你解决问题就行。

这个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这20个人的糗事,你几乎回忆不起来。即使回忆起来了,也是极其的模糊。几乎呈现零散的片段,整个事件的完整性,已经是无法整合了。

给你几分钟时间,你随便挑一个同事,回想他的过往糗事。然后再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我说的这种情况。

如果你的答案是认可的。那么,这才是现实。

现实就是,其实别人并不会对你的事情永远记忆犹新。也就是说你平时发生了10件糗事,在别人眼中,可能只记住一两件,而且记忆极其模糊。

讲到这里,你应该就明白了。你所谓的“糗事”“丢脸”,只是存在于你的记忆中,并不存在于别人的大脑中。

所以说,你的自卑,恐慌,都是由你的大脑“臆造”出来的。而现实中,“糗事”的旁观者,几乎是不会长久储存这些信息的。

所以说,你活在虚妄中,而不是现实中。

你是否从迷宫中走出来了呢?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走出迷宫

那么,我们的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消耗是一件极其费脑的工作,几乎占到人体消耗的20%。所以,我们只对一些易于理解的信息和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存储。

比如说,你宁愿背诵五句汉语短句,也不愿意学习五个英文单词。因为前者更容易理解,即使五个汉语短句要比五个英文单词要长很多。

又或者说,你宁愿看搞笑视频,也不愿意看书,因为前者对你而言,更加感兴趣。

也就是说,大脑的运行机制,本来是可以自然而然地淡化或者忘记这件事情的。就好像你看一段极其搞笑或者催泪的视频,多看几遍,也就不觉得搞笑和悲情了。但是,你的“诡异行为”,偏偏在不断提醒他们。

所以,你越是躲避这件事,导致别人越觉得你奇怪。

在“好奇心”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对你的“兴趣点”,再次思索出你的“怪异”,是由于当初“糗事”的原因。

也就是说,这次的“糗事”回放,是你给他们回放的。而不是他们自己要看的。

如果刚刚那个模拟实验,你认可的话,是不是解决了你内心的问题。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情绪将对你的无意识行为和准备优化的无意识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提醒

什么叫无意识行为

这个话题,依然要从大脑的运行机制讲起。

一生中,由于我们的各种经历,自身的大脑总是周而复始地建立一种思维回路。而且这种思维回路,都是不假思索的。

比如,写字,骑自行车,开车,讲话。

这种将程序深深刻录进我们大脑的能力,是大脑极其厉害的一种招数。大脑将各自负责的专用回路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的能量不但微乎其微,而且能快速解决很多极其复杂的问题。

比如,你一开始学开车,结果肯定是满头大汗,因为你耗费了大脑巨大的能量。

因为你的能量消耗,全部用来思考各种操作的衔接,建立专用的大脑回路,所以,你顾不上和旁边的人说话,因为你决定不将能量分配给语言。

但是,熟练之后,你不但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副驾驶说话,而且还能发微信了。

因为熟练之后,你的大脑的运行已经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如何踩离合,如何转方向盘,如何踩刹车,如何拐弯了。或者毫不夸张地说,你到底是坐车的乘客还是司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也就意味着,你的大脑,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开车专用回路,不需要太多的能量消耗了。所以,你完全可以支配能量用于其他方面了。

所以,这种专用回路一旦刻入你的大脑,这些技能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运行,无须有意识的努力,从而释放资源,让“有意识的我”参与、投入到其他任务当中。

但是,如果你的无意识的熟练行为,一旦出现了“情绪干扰”。造成大脑原本的“秩序紊乱”。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大脑秩序紊乱

情绪意识容易左右意识空间

1.“情绪意识”一旦产生,将会瞬间打开另一个“意识空间”。

我之前看过一个故事。

主人公是一名攀岩爱好者,名字叫做迪安·波特。

这个人很勇敢,攀岩过程中从来不用绳子和安全装备。不用解释,一旦失手,面临的肯定是死亡。

但是,为了活下去,他把控制权完全交给了无意识。也就是说,不向山下看,也不思索任何涉及死亡的信息。完全凭靠久经训练的神经回路来发挥作用,不让有意识地思考妨碍其中。

在这种状态下,他不受自己内心声音的干扰,完全依靠自己多年专注训练获得的硬件能力来攀爬,最终成功。

如果我们要做某一件事情,一定要把“情绪”或者“影响情绪”的事,留在外场,尽量不要添加到无意识行为中去。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攀岩

2.“情绪意识”一旦产生,将会瞬间关闭另一个“意识空间”。

中国有句古话: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解释为:大喜之时不要向别人许诺什么,盛怒之时不要与别人说话。

因为盛喜时经常会无意识承诺别人一些东西,等到平静下来就后悔了;盛怒之下会无意识说话容易伤人,给别人写信容易将满腔怒火发泄到别人身上,会伤害别人,自己的言行也会不得体。

当一个人的情绪达到极致,大脑能量很容易分配给情绪,而不是前额叶皮层的思考。进而关闭了本应该思考的“皮层空间”。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你在汇报工作之前,自己面对镜子,演练了十遍或者二十遍。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的脱口而出了。

但是,当你一旦抱着“恐惧”的阴影,登上讲台开始在众人面前演讲,大部门情况下又开始结结巴巴了,好像忘词了一样。

这就好像拿起一把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打乱了原有平静的水滴布阵。

认知心理学:如何用认知压倒自卑情绪

涟漪

这把石子就是情绪意识。

倒背如流的演讲,已然变成了如开车一般的无意识行为。但是,由于负面情绪的强大干预,对原本准备好的无意识行为进行了“篡位”。

总结

1.情绪的虚妄值很高,不要活在虚拟世界中。

2.正视现实数据,要比管理情绪更加奏效。多看增加认知的书。

3.情绪不解决任何问题,增加认知,是压倒情绪最直接的方法。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认知   情绪   糗事   虚妄   回路   迷宫   丢脸   自卑   心理学   熟练   消耗   能量   大脑   面前   意识   感觉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