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屠呦呦、孙丽应该成为电影人物形象(3)

在屠呦呦获奖后,我就有写她的冲动,可惜忙于别的事情,又放下了。这样优秀的女性,怎能不好好宣传呢,尤其那种专研精神,务实的态度,吃苦耐劳勇气,都应该令我们所称道和弘扬。这样的人物是能够影响青年一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屠呦呦的获奖和她的事迹,可能要渐渐地被遗忘了吧。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1935年,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1年后,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11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西小学高小,13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15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1948年2月,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屠呦呦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 ,专业是生药学;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以上是屠呦呦的自然情况。

一、发现青蒿素: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二、取得的成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1977年3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三、家庭生活

吴健雄、屠呦呦、孙丽应该成为电影人物形象(3)

屠呦呦11岁时与妈妈合影

屠呦呦丈夫李廷钊。两人是宁波效实中学的同学,在李廷钊姐姐的撮合下走到一起。李廷钊曾在马鞍山钢铁厂、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和国家冶金部等单位工作。1963年,两人在北京重逢两年后,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那时李廷钊在马鞍山钢铁厂工作,有朋友戏称,他与屠呦呦的结合是现代(钢铁)与传统(中药)的融合。婚后,屠呦呦不善于做家务,家中大小事务基本由先生全包。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有两个女儿,在国外工作。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成功的婚姻生活和坚强的后盾,令人羡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冶金部   中国中医研究院   本草   马鞍山   结晶体   方药   青蒿   钢铁厂   宁波   私立   人物形象   中药   结构   中学   青蒿素   工作   电影   吴健雄   孙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