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女子王贞仪研究天象

呵呵,要不是我搜索到几位女科学家的故事,还不知道乾隆年间,还有这么一位女奇人,王贞仪。太让我惊讶了,所以,真是要多学习,多浏览历史资料才能够知道得更多。说她奇,是因为她做了那个时代一般女子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她喜欢仰望星空,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轨迹。她喜欢数学,对勾股定理做出了解释。她精通医学,写了医学专著。她的诗词写得也不错。她对历史、宗教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还涉猎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

接下来,王贞仪是我国的几个第一:她是我国第一个女天文学家、第一个女算学家。

读者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到惊异吧,是的没错,这位女子,竟然在乾隆年间开始研究天象,她生活在250年前的乾隆时代。。呵呵,太让我震惊了。还是我才疏学浅,需要了解到东西还很多很多吧。她的故事真应该编进中学课本了。看记载,王贞仪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嘉庆二年(1797),字德卿,号江宁女史。

原籍安徽天长县,祖父迁居江宁(今南京)。她是在南京长大的。她的祖父王者辅,字惺斋,曾任丰城知县和宣化知府,精通历算,著述甚丰。特别是祖父的藏书丰富,有七十五处之多,这些书籍对王贞仪的成长以及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看她的历史,还和吉林有些联系呢。她的祖父因事获罪,被朝廷谪戍吉林。她11岁那年,祖父病死。她随祖母到吉林为祖父奔丧,在吉林生活了5年。这期间,她有机会认真研读到祖父的藏书。她从小天资聪颖,胸有大志,少女时代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坚强性格。她跟随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马射箭,练就了一副好本领。史书说她“跨马横戟,往来如飞”,达到“发必中的”的程度。她还得意地写下诗句:“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真是才女啊!

王贞仪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主要在天文学与数学方面。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般人是接触不到天文学的,何况是一个弱女子。王贞仪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出身,和一个懂科学的祖父。为了研究月食现象,21岁那年,她在家里做起了实验。她把房梁上一盏燃着蜡烛的吊灯当做太阳,把圆桌当做地球,手里还拿着一块镜子,当做月亮。她把镜子放在圆桌近旁地上的阴影里,又爬上桌子提高吊灯的系绳,使灯光再照进圆镜。后来她又把镜子举过头顶,使灯光照出的镜子的阴影落在圆桌面上。镜子用不断变换月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研究日月食的形成原理以及月食同望月的关系。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和观测,王贞仪终于搞清了日月食形成的原理。她在《月食解》中说,太阳照耀月亮,月亮才有光。人们站在地球上去看,只有十五才能见到望(月圆),初一才能见到朔(月隐)。虽然太阳照耀月亮,但地球只要不在太阳直射月亮的光束中,人们看到的就只是一个侧面,成了半圆月或弯月。朔的时候,只要太阳和月亮近于黄白二道的交点,太阳光被月亮所遮,就会出现日食。由于太阳高,月亮低,相隔非常遥远,因此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见到的食分(日食的程度)就不同。只要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就会发生月食。她所阐述的日月食成因的理论,同现代天文学认识的日月食原理完全一致。

那个时代,对于地球是一个圆球的概念,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也有人问,如果是圆的,那站在地球的“边缘”和下半球的人为什么不会倾斜和摔倒呢?王贞仪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仔细研究,她对这个问题做了通俗的解释,写成了论文《地圆论》。她说,人们生活的地球,处于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间之中,对宇宙空间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王贞仪正确地认为,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没有上、下、侧、正的严格区别。这是一个很可贵的认识。

王贞仪对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不仅阅读中外天文著作,还长年坚持夜观天象,日算星辰,日积月累,取得了丰富的天文数据资料。她对西洋传入的天文学有自己的认识,认为“西历虽至密,亦未能言概准”,“有所行,即有所不行;有所是,即有所不是。”她积极宣传阐述哥白尼的“日心说”。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叶的一位妇女,能有这样的见地,真是绝无仅有。(摘自陈正荣的《仰望星空的奇女子》)

读到这些,真为我们女性有这样的奇女子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关于她的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天象   乾隆   女子   月食   宇宙空间   天文学   月亮   吉林   圆桌   祖父   日月   镜子   地球   太阳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