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杀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总是误解生活的复杂程度

清明节前后,一下子花团锦簇起来,一年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了。然后就是结果,很多果子都长得不像花开的那么美。然后是凋落。然后是什么都没有。这是自然界最自然的过程。

乍暖还寒,你顶着严寒冒出了花骨朵,你认为这是你经历的最严酷的时刻了。到了后来,你才发现,你认为的最严酷的时刻其实你是最好的时候。

宛如爱情。宛如人生。宛如你的工作。

哈哈,最艰难的时刻还没到来。

相爱相杀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总是误解生活的复杂程度

图片来自沈浩老师

今天给大家读的书叫《施蒂勒》。看到书里描写的夫妻两个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折磨自己,就会笑出声来。

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你身边的几个人,一个老公或者老婆,几个好友加上几个同事,这就组成了你人生中365天需要去接触的全部人。

全部人,算下来,最重要的可能不超过5个。

但是,很多人,抖擞精神用一辈子,也难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我们在偏离轨道的路上总是越走越远。

还好地球是一个圆的,走的够久,你还会回到起点。

《施蒂勒》是一本解读夫妻关系的教科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清晰的了解夫妻是怎么吵架的,是怎样越吵越越凶以至于和好的。

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你可能不了解他是怎么想的。

写这本书的人向我们赤裸裸的呈现了男人和女人的完全不同的内心独白,简直就是直白的向你传授如何去“错误的解读”另外一半的想法。世界上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秘密,秘密只在于你“秘而不宣”。

男队:

罗尔夫,职务检察官。

女队:

妻子:希比拉

相爱相杀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总是误解生活的复杂程度

图片来自沈浩老师

1 戏剧前奏 战争起源

罗尔夫(丈夫):你和哪个男人一起呆过?

希比拉(妻子):是。

希比拉很高兴自己再也不用隐瞒什么了,直到此刻,她才觉得自己很幸福。

罗尔夫认为其实也就是作者认为:建立婚姻关系,既使非常困难,但却是可能的。当然他指的是真正的、生机勃勃的婚姻关系。他认为建立这种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双方都要意识到,我们对于伴侣的爱情不享有权利。要放弃认为性的忠实就足以代替一切的观点,也应放弃没有性的忠实就没有婚姻关系的看法。为了这种生机勃勃的关系要毕生做好准备,既使婚姻会遭到损害,你要为意想不到的一切永远敞开大门。

在两个伴侣都认为自己对对方拥有把握的那一瞬间,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失去对方。

这一小段藏在整本书的中间,一个极不起眼的段落。但是却是整本书作者的核心思想。精神自由。

罗尔夫同学正是秉持着这一原则对妻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这是男方心里的想法。而且这一想法是陈述一个男性朋友的,而不是自己的老婆。

这本书可以看作男女斗争的教科书,在婚姻的城堡里,你秉持的原则有可能被误解为:“你不在乎他”。

女性是极感性的动物。男性动物们本着抛头颅、洒热血也要照顾好女生的中心原则,物质上面基本上是极大满足,或者的极大满足女性(此处也为男性视角),但是在精神上却与女生的思考存在着错位。

在一个错位的思考中,夫妻二人展开“厮杀”。夫妻之间的战场分为热战和冷战。他们基本是采用“冷战”。

2 第一幕 丈夫离家出走

罗尔夫在听到妻子的回答之后,决定走得越远越好。

现在,他坐在夜间行驶的列车上,只身一人,没有行李,独自坐在二等车厢内。

希比拉(妻子)把事情告诉了妻子之后,变摆脱了一切苦恼。

罗尔夫在头脑中酝酿了一盒孩子似的复仇计划(离家出走),从罗马出发,它坐上了一列不知道开往哪的火车。

火车在热那亚(意大利)停下来。在他的生活中,他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束手无策。有人似乎看出了他的思绪有些紊乱。此时,他竟然没有力量去拒绝一个老板的招呼,最后听任他载着自己在海港上转了一圈。

罗尔夫结束了港口的航行,那神情似乎木块打在了头上。他听任骗子敲诈,付了款。

罗尔夫在热那亚的四天是这样度过的。他认识到,迄今为止,他还从未在自己身上看到,他竟会如此伤感,他借酒浇愁,直到最后因为哭泣尔而不得不离开饭店。

当他坐上回程的火车,他想:最好别让希比拉觉察出来,他的态度对她应该是个致命的打击。

3 第二幕 回家

罗尔夫从热那亚回来在苏黎世站下的车。他没有穿大衣。如果希比拉来接他。他会立即引起她的注意(丈夫是非常希望会立即引起对方的注意),两人绝不会错过的(这一句是强调句。在此刻丈夫是多么希望妻子来接他。理解出走受的一切苦都会烟消云散)。

当然他也告诫自己:希比拉不可能在车站等他,他并不知道他的到来。

当他打了出粗车,抬头向他们的住宅望去,同眼前的情况相比,他在旅途中所受的屈辱都算不了什么。因为整个住宅里没有一束光。

罗尔夫感觉到没有能力去听家里的女佣告诉他:夫人出门了,要过几天才回来。

于是他又乘坐着同一辆出租车回到了城里。(大概他们家在郊区。)

在那个折磨人的夏天里,罗尔夫都企图证明:他要给希比拉自由,让他完全独立自主。由此产生的危险是完全的疏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悬而不决、窒息一切的半心半意,比一场大吵大闹还使人无法忍受。

(战争升级,而且是默默的升级。战斗的主要一方,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火力和军事储备是多少,面临随时崩溃。但缴械投降是一个好的策略。只是在长期的抗战之后,缴械投降被认为是丢脸行为,但其实是最利用保存家庭实力的方案。最后,通常是弹尽粮绝,才会投降。战争总是这样理性和傻了吧唧)。

4 第三幕 在工作中休息

九月,罗尔夫就任检察官一职。

就像所有具有实干精神的男人那样,在他们不能解决内心生活中棘手的问题时,罗尔夫并不陷入个人问题的冥思苦想中,而是投身到了有益的、实在的工作中。对于一个刚刚获得检察官职位的人,当然是最不乏工作的的(有人在工作中劳累,有人在工作中休息)。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的工作,从早到晚,直到他的最后一名女秘书离他而去。同事们把他当做一个努力向上爬的人。

而罗尔夫自己痛苦的是:现在的车轮既不向前也不向后。另一方面,也许车轮向前还是向后,只取决于一个微笑的动作,一句话或者只是一句愚蠢的话,但痛苦的点正在于这里。

妻子到办公室里找到。他冷静的回答她的问题。

希比拉说“我要去蓬特雷希那了。”(连作者都懒得解释这是个什么地方)。

罗尔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随你的便。你觉得该怎样就怎样吧。”

她真的去了。

相爱相杀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总是误解生活的复杂程度

女队 妻子 希比拉

第一幕: 和丈夫的谈话后

罗尔夫当时所表现的镇定态度使人惊异。她既没有从椅子上跳起来,也没有吧茶杯摔在墙上。这位罗尔夫表现出了可笑的镇定。为了让希比拉安静,他甚至出门了几天。(当看到此处时,我笑的简直不行,罗尔夫把自己流放到一个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地方,在希比拉那里是镇定。)

第二幕 无法忍受的镇定

等了很多天,希比拉再也无法忍受罗尔夫的镇定。它装作顺道一样经过罗尔夫的办公室,要和他谈一谈。

“我要去蓬特雷西纳了。”希比拉见到罗尔夫就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因为罗尔夫一直在忙于工作和保持镇定,她不知道该说什么,随便开个场,探一下路而已。)

“很抱歉,我要开庭了。”丈夫很匆忙的样子(其实是要逃跑)。

“我知道,你喜欢镇定,无论我去哪里,你总是镇定,你把这种镇定视为自己的宽容大度。你用宽容大度来征服我。有时我想,从根本上讲,你所要的不过是一种隶属关系,只为了你能保持自由(但是在罗尔夫那里,却是为了保持妻子的自由,甚至忍受惊吓)!这就是你的全部镇定,全部宽容大度!这一切都么没有意义啊!”(在希比拉那里,罗尔夫给的自由是个否定句。)

“那你认为意义在哪里呢?”罗尔夫。

“你失望了,因为我没有禁止你的所作所为。”(罗尔夫发现自己的牺牲完全没有价值,于是把自己向死亡推了一把。破罐子破摔就是这种操作模式。)

“你应该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想法去做。”罗尔夫开了门,让他从秘书室出去,并且礼貌的把他送到电梯口——现在,她必须去蓬特雷西纳了。

蓬特雷西纳用小鱼和恐惧接待了他,似乎这一路上,她没有一瞬间真的要来这儿,她之所以要到达这里,是因为火车再也不往前开了(妻子也喜欢离家出走这种方式)更糟糕的是,没有任何一列火车往回开。希比拉似乎落入了一个陷阱中。(和婚姻的困局一样,当你到达一个地点,只是因为任性到达了一个地方,居然发现无法回头,这让矛盾本不激烈的斗争的时间被延长了。被延长了的时间,貌似是一种宣战的方式,但是在很多时候,是因为找不到回去的车而被耽误在路上)。

希比拉宝着罗尔夫会打来电话的希望,心想不能一下子就拒绝。可惜不是。每次都不是。罗尔夫,他的丈夫,一直在沉默。(战争期间的沉默是可怕的火力,每次都可以无情的击中对方的心脏。但罗尔夫其实是在痛苦的悬在半空中,等待希比拉一句愚蠢的话。)

在蓬特雷西纳呆了足够久之后,径直回到罗尔夫那里是不可能的,红杉木城似乎是拯救他唯一的地方,然后再转道纽约去。

罗尔夫在迎接他的时候,宣布说,他准备离婚。

第三幕 纽约

美国给希比拉带来的日子几乎像修道院一样的孤单寂寞。她留在纽约了。

作为一个出身于赋予家庭的女儿,她第一次要和世界上其他的人一样,孑然一身。

由于她懂得好几种欧洲语言,因此获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她的工作是把一些信件翻译成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此处涉及女权主义暂不讨论,我们这位女主人公不喜欢独立自强的。)

她在世界上第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是这样的:既使在白天,外面阳光照耀,不开灯就无法读书。

就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她开始了新的生活。

大约半年以后,希比拉痛苦的发现,她在他的通讯簿上记录了很多名字,却不敢给别人打电话。

这里的人是这样:第一次见面,他们真诚而友好的向你说:你好。然后,二十分钟后,你好像和这些人交往了半年。

但是,再也不能更进一步了。

她和罗尔夫之间的通信越来越稀疏,要做出决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第四幕 你决定吧

在一个下午,他的丈夫罗尔夫给他打了电话。

“你在哪儿?”她问。

“在这儿。刚下飞机。我怎么找到你。”

希比拉见到了罗尔夫。

“你是来出差吗?来工作吗?”希比拉问。(在此处,问话都失去了锋芒)。

“不是,我是为了你,为了我们……我来是为了问你,我们要不离婚,要不生活在一起,当然,最终由你来决定。

愚蠢的话最终是由罗尔夫说的。谁说都一样嘛。刀光剑影最后都是杂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热那亚   女队   纽约   检察官   大度   镇定   误解   想法   妻子   丈夫   程度   痛苦   火车   战争   发现   自由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