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不和论治小儿夜啼

小朋友常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不适,当有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情况时,往往开始哭闹。

家长及时地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后,啼哭可很快停止的。

而有的小朋友白天能安静入睡,一到晚上就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中医称之为“小儿夜啼”,并认为此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从脾胃不和论治小儿夜啼

前面介绍了心火亢盛,火热扰神所致的小儿夜啼(详细内容:https://www.toutiao.com/i7005942163066602023/),今天继续讲脾寒导致的夜啼。

发病常因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侵,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

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阴盛则脾寒愈甚,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正如《保婴撮要·夜啼》所说:“夜属阴,阴盛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

从脾胃不和论治小儿夜啼

表现: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

方解:乌药、高良姜、炮姜温中散寒,砂仁、陈皮、木香、香附行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桔梗载药上行,调畅气机。

加减:大便稀溏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时有惊惕加蝉蜕、钩藤祛风镇惊;哭声微弱,胎禀怯弱,形体羸瘦可酌用附子理中汤治之,以温中健脾,同时注意保暖。

中成药:病程短,寒湿初起可选用藿香正气液;病程长,脾阳被寒湿所伤,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从脾胃不和论治小儿夜啼

此外,胃中食积也会导致夜啼。前几天,一个初中同学的妈妈联系我,说她孙女感冒怎么老是不好?通过初步诊断,我觉得是饮食积滞导致的,因为食积郁滞体内,身体大部分正气则被调动来消化食物,而无力抗邪,所以感冒缠绵不愈。

于是,便追问病史,孩子感冒前有没有吃不好消化的东西?小女孩的奶奶立马反应过来说:“都怪她爷爷,感冒前一天带着去吃了很多零食、烧烤,晚上回来孩子饭都没怎么吃,睡觉前小朋友就一直叫唤,奶奶我肚子胀,我要吃保和丸!”

听到这里,我觉得比病情更有意思的是我同学的孩子。1岁生病时通过中药治好了,后面每次生病,都是中医治疗,到现在,不到3岁,耳濡目染,自己居然知道不消化了可以吃保和丸,果然学中医要从娃娃抓起。

从脾胃不和论治小儿夜啼

这就是中医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当然吃了具有消食导滞作用的保和丸后,小朋友便不在吵闹,安静入睡了。

但年龄偏小的孩子,不能言状,只有通过哭闹表达不适了,这时家长朋友要学会识别哭闹是不是食积导致的。

关于食积的诊断和治疗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详细内容(https://www.toutiao.com/i6999624014175994380/)。


关注@远行中医,让我伴你健康前行!@快问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中阳   小儿   乌药   附子   病程   详细内容   脾胃   尿布   正气   大便   哭声   惊恐   腹中   不和   小朋友   中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