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军接防中线,志愿军展开全线战术反击


15军接防中线,志愿军展开全线战术反击

芝浦里阻击战打了以后,15军就算完成了任务,然后收到二线整训——做准备​‍‌‍​‍‌‍‌‍​‍​‍‌‍​‍‌‍​‍​‍‌‍​‍‌​‍​‍​‍‌‍​‍​‍​‍‌‍‌‍‌‍‌‍​‍‌‍​‍​​‍​‍​‍​‍​‍​‍​‍‌‍​‍‌‍​‍‌‍‌‍‌‍​。 从1951年的6月,一直整训到第二年的4月​‍‌‍​‍‌‍‌‍​‍​‍‌‍​‍‌‍​‍​‍‌‍​‍‌​‍​‍​‍‌‍​‍​‍​‍‌‍‌‍‌‍‌‍​‍‌‍​‍​​‍​‍​‍​‍​‍​‍​‍‌‍​‍‌‍​‍‌‍‌‍‌‍​。

1952年4月以后,15军就接中线的防御​‍‌‍​‍‌‍‌‍​‍​‍‌‍​‍‌‍​‍​‍‌‍​‍‌​‍​‍​‍‌‍​‍​‍​‍‌‍‌‍‌‍‌‍​‍‌‍​‍​​‍​‍​‍​‍​‍​‍​‍‌‍​‍‌‍​‍‌‍‌‍‌‍​。

中线原来是由宋时轮带领的26军把守的。 这个阵地西边是38军防守,东边是12军防守。 当时12军、67军和68军,属于同一个兵团(编者注:第20兵团),这3个部队是在金城方向的守备部队。

38军这个部队很长时间直接属志司指挥,这个部队是打了一些好仗。 他守铁原以西的这个方向。 15军防御阵地就是从38军的左侧一直向东,挨着12军右侧。

当时15军上阵地的时候,还没有归兵团,是志司直接指挥。 这个时候陈老总,就是陈赓,到前方来了。 那时彭总从朝鲜回国去了,陈总、杨得志他们就商量,把38军、15军,再加上后头的一个60军,3个军组成一个领导体系,还是由第3兵团来指挥。 那时候陈赓不是第3兵团的司令,而是志愿军 的 副司令了。

第3兵团的副司令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由他们两个来指挥38军、15军和60军,组成朝鲜中部战线的一个防御阵地。 这个阵地基本上就叫个“铁三角”,就是铁原、金化和平康这一个三角地带。

[1]朝鲜战场上的首次停战谈判,1951年7月10日在开城举行。

这个地带是朝鲜整个战线的一个关键的部位。 在平康后面有直通元山的一条铁路、一条公路,如果敌人打过平康、淮阳,等于下一站就到元山了。 所以这一线的阵地无论如何必须坚守住,哪怕稍微出一点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朝鲜战场的防线安全。

1951年7月10日,我方与敌方在开城举行首次停战谈判[1]。 而这时我们所控制的临津江以西这块区域,包括开城在内,都已处在三八线以南。

开城这个地方很敏感,因为敌人如果向这里进攻就会破坏停战谈判,就能证明敌人根本不想谈判。 所以如果不是全面进攻的话,在开城开打的可能性 就 不大。 也就是说,开城这里不打则已,一打就会是大打。 这就是说,敌人要是发动一个重点进攻,不一定从开城这边下手; 但是要打大仗,开城,包括平康这个方向,都可能打。 再往东都是山地了,那些山都很大。 再往东主要的就是敌军的防御阵地。


从志愿军部署的角度来看,1951年停战谈判后,虽然说敌军如果从西线开城方向发起进攻对我们的威胁会很大,但由于不能破坏停战谈判的成果,所以那里反而不太可能成为战役性进攻的目标。 这就是说,敌方很有可能会从中线的平康开始进攻,所以我们就在平康这边提前做好了防御准备。

当时的态势,朝鲜战场上敌我阵地对峙,双方都加强了防御。 美第8集团军军长范佛里特指挥3个军:西线这一大块阵地由美1军指挥,有5个师,包括美军3个师(美陆1师、美2师、美3师)、英军1个师、韩军1个师,一起由美军来领导; 东线是美10军,有2个美军师、2个韩军师; 中线是美9军,有美7师[2]、美40师、韩2师、韩9师这4个师。 除此以外,中线还有韩方的一个第2军团,包括韩首都师、韩3师、韩6师这3个师; 东海岸还有韩第1军团的2个师。 所以,敌人在整个战线上部署了18个师,中部战线就占了7个。 基本上是西、东、中这么三坨。 按兵力来讲是3个集团军。 美8军指挥这3个军。

1952年的4月,15军再次上阵[3]。

[2]美军第7师,是美国著名的王牌师,号称“滴漏器师”,意思是指他在执行任务时历来都如同古代计时用的“滴漏器”一样准确无误。

[3]1952年3月,秦基伟奉志司和3兵团的命令,接替友军防务,率领15军部队进驻平康地区,担负扼守五圣山、西方山一线的任务。

在此之前,国内对朝鲜战况就已经开始了研究:1951年里,敌人对东线由67军驻防的金城以南的部分地区展开了多次进攻,以惨重的伤亡代价将阵地向 前推进了十几公里,挖了我们一块。 与此同时,敌军还在东边进攻了被他们称作“伤心岭”[4]的地方。 但在这里,尽管他们伤亡很重,却仍未拿下全部阵地,而时间已经到了冬天。 经过这两次作战,加上秋天的几场战斗,可以说在1951年里,敌军以很大的伤亡代价只换得了前进十几公里,得到几个山头的成果。 这几乎可以预见敌人将在1952年发动比较大的进攻。 所以15军从上阵地初期就开始准备。 这一动作从1952年夏季一直持续到了秋季。 敌人也想着进攻,他也就接受了以往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储备。 为了破坏敌人的进攻准备,志司提出了“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指导思想。 志愿军在1952年9月组织了一个全线性的战术反击,这是一次有限目的的攻势。 这个战术反击主要是从西线、中线和东线的180公里正面战线中,各军精心选取60个敌方阵地 作为进攻目标​‍‌‍​‍‌‍‌‍​‍​‍‌‍​‍‌‍​‍​‍‌‍​‍‌​‍​‍​‍‌‍​‍​‍​‍‌‍‌‍‌‍‌‍​‍‌‍​‍​​‍​‍​‍​‍​‍​‍​‍‌‍​‍‌‍​‍‌‍‌‍‌‍​。 我们将侦察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好,于是从9月18日开始,采取“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方法,正式发动了全线进攻。

[4]1951年9月和10月,“联合国”军以数千人的代价连续攻下了东线北朝鲜部队重兵把守的“喋血岭(Bloody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Ridge)”。

这个进攻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2年9月15日至10月6日; 第二阶段从10月6日到10月20日。

第一阶段我方进攻敌人20到30个点,要打的都打下来了,打得都很好。 到了10月中旬,我们先后攻下敌人前沿阵地58个战术要点。 小的就歼灭敌人1、2个排的据点,尔后被歼灭的敌人往往会动用比较大的兵力来反扑; 敌人反扑的时候,我们的炮兵和其他兵种配合着又进行打击。 所以,每个点打好了都能够歼灭敌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百八十个人的也有。

我们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发起进攻,这个进攻迫使敌军8个师频繁调动,替换被歼的敌人。 因为这些仗准备充分,打得都很漂亮! 我们都占了便宜。 加之敌人在1951年的进攻中并没有吃到甜头,所以1952年在我方部队依托阵地,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斗争动作之后,态势已不同以往,我们大大消耗和疲劳了敌人,赢得了秋季作战的主动权。

仗一打,敌人不知道我们的来头有多大,所以就犹豫了:他想进攻,或者从开城,或者从平康。 敌人权衡利弊——看起来还是选择平康。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的重点进攻就先从西边靠开城这个方向打; 东边12军和68军、67军那个方向,就是15军阵地往东的那个地方,开始作战也比较早; 中线——平康这一段,第一阶段我们就没动。 两边先打,中间不动。 结果到了10月初,敌人按兵不动的时候,我们中线这个反击作战也就开始了。

先是38军。 38军当时都是选敌人1个排到1个连的据点进行战术反击,有的据点比这个还小。 打下来了以后,38军防御正面的口子就比较大了。 从地形上来看,38军这个阵地基本上就已经不是东西的了,而是个南北阵地了,他这个阵地一直向东南延伸下去就是铁原。 38军选了韩9师,就在15军阵地的右侧,他那个阵地对铁原威胁很大。 首先他们攻击敌人1个营,另外还有1个加强连的据点。 这一仗打得很艰苦——攻下一部分据点,但没有全部攻下来。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 进 [5]“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 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1000米的开阔地。

38军部队从上到下,那个战斗情绪和作战劲头很高涨——“打不下来,‘万岁军’那还行啊? ! ”实际上他原来是准备用2个营或1个团完成任务的,结果陆续动用了2个多师,和敌人就一直争夺起来了,阵地虽然没有完全拿下来,但是主要阵地拿到我们手里头了。

韩9师有4个团,但遭遇38军2个多师的进攻后,韩9师就把3个团用在这地方了。 结果38军伤亡不小,但韩9师伤亡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志愿军   开城   中线   朝鲜   东线   作战   敌军   据点   兵团   战线   伤亡   阵地   全线   战术   部队   敌人   方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