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累和贫穷成就母亲的品德,勤恳和节俭换来儿女的幸福


劳累和贫穷成就母亲的品德,勤恳和节俭换来儿女的幸福

母亲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湖南农村一个叫赶子坪的小村庄,村庄是四面环山中的一块坪地,为山区里的小平原,虽然土地平坦,却土壤贫瘠,常年农作物产量很低,遇到灾害天气有时颗粒无收。当地有一首顺口溜叫“赶子坪,好大丘,十年九不收。”农民过着缺衣少食的贫穷生活。母亲三姐妹和外公外婆住在一栋土墙草顶的茅屋里。每年种谷刚下泥家里的粮食就不多了,靠稀饭菜叶充饥艰难度日。就这样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


劳累和贫穷成就母亲的品德,勤恳和节俭换来儿女的幸福

母亲七岁就开始帮家里砍柴、打猪草、喂猪、做家务,从没有进过学堂门。没有文化的苦楚让母亲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无米下锅的贫穷生活磨炼着母亲的意志,母亲从小养成了勤劳和节俭的良好习惯。


母亲十八岁经人介绍与我父亲结婚,那时我家人口多,劳力少,父亲三兄弟与我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三世同堂居住在一栋两层楼的传统木板房屋里。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刚从苦海里跳出来。家里的房屋在几年前被一场大火烧毁,任何东西也没有救出,仅留下一家人和一块宽大的屋场坪,没办法建了栋住房暂时安生。我爷爷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兼村主席,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我父亲在乡政府工作,虽然离家只有十多里路,但那时的政府机关是没有休息日的,不是下乡就是在机关上班,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二叔在部队,小叔在读书,母亲来我家后便成了主要的劳动力,成天下地从事农业生产,与男劳力一样,挖土、施肥、插秧、踩田、扮禾等各种农活都要做,稍有空闲要和奶奶共同负责一家人鞋子的制作和衣服的缝补。家里四位老人虽然不需要照顾起居,但由于营养不良体质不好也不能从事太重的体力劳动。母亲还年轻便每天一早下地做农活,到天黑才收工,劳累一天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一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吃红薯和薯米饭,还要剩饭拌剩饭,经过反复蒸煮的红薯米粗糙无味,更谈不上什么营养,咽饭也没有什么菜,一般情况下就是辣椒加点盐炒着吃,或者是萝卜盐菜,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也得慢慢咽下。有时甚至连这样的饭菜也没有,只能喝上一碗稀饭,或打一锅擂茶每人喝两碗填肚子,劳累一天后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破旧的衣服做布鞋煮猪食,由于极度的疲劳经常在媒油灯边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做完所有的事,到半夜才能安心休息。


母亲十九岁生下大儿子我的哥哥,全家人都很高兴,家里养了鸡囤积了鸡蛋早就准备给母亲坐月子补身体,母亲的娘家,我的外婆和姨娘也送来了早已准备的鸡和鸡蛋来看外孙外甥,但加起来就几只鸡几十个鸡蛋。每次煮好的鸡和鸡蛋母亲也顾不上自己一个人吃,上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爹爹妈妈,都要给他们每人夹一点,他们虽然坚决不吃,但母亲执意要给他们一些也难以推脱,只好免强吃下。母亲在家休息三十天后就下地种菜做一些轻松的农活,四十五天后便下田劳动。


几年后母亲又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二叔也结婚有了四个儿女,我老爷爷老奶奶和爷爷奶奶更加年迈,爷爷的结核病逐渐加重,不但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严重时口里还吐着鲜血,经常要吃药养病。二叔从部队转业到了工厂,因严重的风湿病回家休养,小叔还在读书,我父亲还在乡政府工作,家里大多数是老人、病人和孩子。每到寒冷的季节家里的孩子经常感冒发烧,有时一次就是几个,当孩子得病时,母亲白天劳累一天,晚上还要和老奶奶、奶奶轮流抱着有病的孩子。病情严重时孩子烧得神志不清,母亲焦急地连夜打着火把到十多里路远的公社卫生院请医生给孩子治病,有时一病就是十多天,当孩子病好了母亲才放下焦急的心又投入到紧张的农业生产中。在农村集体化年代,是要靠劳动的工分来分配粮食的,这时我们家里共十九口人,就只有我母亲和二婶及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和十多岁的哥哥在队里参加生产劳动。年迈的老爷爷因为过不惯这样贫苦的日子,他要求一个人分开过自己养自己。我们有好吃的母亲和奶奶或二婶也要给他盛一点去。爷爷见家里劳动力少便拖着带病的身体为大队护林弄点工分,后来爷爷的病情加重后,在家休养的二叔又接替了爷爷的工作,爷爷则到公社修建的盐井水库工地当保管员带病坚持工作以养活全家人。一家十多口人每天要用大灶锅煮两斤多米,两斤多红薯米方可免強充饥。开始红薯米与大米是拌着煮的,我们小孩子红薯米吃到口里都咽不下,又吐了出来,后来便大米与红薯米分开放,红薯米放在一边煮,家里大人和哥哥姐姐专门吃薯米饭,小孩子吃大米饭。母亲吃着粗糙的薯米饭不仅要每天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家里的老人孩子也需要照顾,同时还牵挂着年迈的外公外婆,尽管牵挂也只能每年到过年时才给他们提两斤左右猪肉,十多个家里做的糯米粑粑去看望老人,以表达对老人的思念。


进入七十年代不久,年迈而慈祥的老奶奶去世离开了我们,坚强的母亲极其悲痛,与家人在极度悲痛中安葬了老奶奶。随后两年老爷爷和爷爷又相继去世,他们都是半夜走的,当时我们孩子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忽然听到母亲与家人悲伤的哭声从梦中惊醒,我们又悲又怕只有在床上哭不成声。在悲痛中安葬老人后,家里的家务与带小孩子的任务就落在奶奶一个人身上。


奶奶要洗涤一大家子人的衣服,打猪草,煮饭做菜,喂猪,带孩子,母亲很同情奶奶的艰辛,每当收工后要回家帮忙做家务。有时候收工回到家里还顾不上吃饭就有人上门告状说我们与人打架,母亲最怕别人说闲话,没有时间了解情况,拿起竹枝就是几下,宁肯打骂自己儿女也不说人家的子女,以安抚前来告状的人。


七十年代第三个冬天我的家乡发生特大冰冻,队里山上的树木大部分被压倒,队里在开会研究分树方案时,有人提出按灶进行分配,我家十多口人一直没有分家一个灶煮饭,就只能分一份,一些不怀好心的人也同意这个方案,还假惺惺的说我们家人口多照顾一点按一个灶分,再另加半份,这样的话我们家就要吃很大的亏,自己的份子就不能拿回来。这时二婶提出我们分家算了,母亲和奶奶也认为人长大了也是要分家的,那年四月分了家,我们分了一百多斤稻谷一百多斤薯米和六十多斤大米。新的稻谷还要四个多月才能收割,这些粮食要吃到新谷收割,只能省着点吃,甚至一天只吃二餐才能维持下来。


分家时我哥哥已到区供销社工作,我们四姊妹还在读书,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母亲除了要参加生产队的生产劳动外,还要种自留地里的蔬菜及煮饭做家务和养牛喂猪,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做饭,做好饭后时间还早,就到自留地菜园种菜,然后随便吃碗饭,就到生产队上工,在生产队里,女劳动力除了不会犁田耙田外,其余的事都和男劳力同样,男劳动力担160斤,女劳动力担150斤,但男劳力10分工,女劳力只有6分工,工分少分的粮食也少,为了得到更多的工分,母亲把家里的地灰、粪尿、和猪粪全部交给生产队兑取工分。自家的菜地却就没有肥料施了,只能靠精耕细作才有菜吃。


几年后姐姐高中毕业了,回到了生产队,在母亲的带领下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两年后被推荐到医学专业学校学习,母亲特别高兴,拿去积累的钱,给姐姐添置去学校的被子衣服等行李送姐姐上学。这年我也高中毕业了,可以为母亲分担一些肩上的担子,但是那年初中下放到大队办,我们大队的学校要办初中,我被选调去当了民办教师,虽可抵一个劳力得一些工分,但却不能帮家里分担多少家务,第二年初中又收归公社办,学校要我去继续任教,我们生产队怕我被调走了,执意要留下我务农,母亲说怎么办?我说不去就不去啊。便在队里务农,还真能给母亲分担一些劳累。


我在生产队劳动一年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参加考试录取在农业专业技术学校,通知书下达后,二叔问我是那个学校,我说是农校,二叔关心的说,怎么选个这样的学校,我说是农校果茶专业啊,二叔说这还差不多。母亲当时也懵了,辛辛苦苦考一个不喜欢的学校,我说我喜欢这个专业,母亲这才落心了,用她的全部积蓄给我买了被子和用具,还没有买齐的,就要哥哥给我买齐,开学的前一天母亲步行二十多公里送我到镇上去搭车去学校。这时姐姐己毕业参加了工作,我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后也分配在城里工作。我们逐渐长大,家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母亲还是从前一样大半年以红薯和薯米等为主食,把粮食节余下来以备荒年,但临居们见我家有余粮,便向我家借粮,借了也没有凭证,就记在心里。


哥哥姐姐和我都参加了工作,弟弟也学校毕业了,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可就在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突然接到家里弟弟的来信,说母亲患肺癌,病情严重,我当时痛哭流涕,十分悲痛。收到信的第二天便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看望母亲,回到家里看到母亲身体消瘦了很多,我非常痛苦,陪伴母亲几天后我要回单位了,临走时母亲说要我安心工作不要牵挂她。几个月后母亲病情加重,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出院回到了家里,我回家看望时母亲已经卧床不起了,母亲含泪对我说,你这么远回家我也不能给你做好吃的,反而要你服侍我。一天中午全家将要吃饭时,我去房间见母亲安祥的睡着了,仔细一看母亲停止了呼吸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母亲逝世后临居们都来悼念,城里儿女单位及朋友都送来花圈参加吊唁,以当地最高规格安葬了母亲。


我们家四世同堂十九口人生活在一起多年,在家庭里,在长辈面前母亲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我的老爷爷老奶奶和爷爷奶奶对母亲都很疼爱。兄弟妯娌之间没有因为老人的赡养之事产生矛盾,也没有因为儿女的抚养问题发生纠纷。一家人同甘共苦赡养老人哺养儿女。


在儿孙面前母亲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用她的勤奋和节俭哺养了五个儿女,在农村农活繁忙的时候,也不要求子女分担多少劳动,也不要求儿女们帮忙,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心满意足,当有人问她,你这样忙不停,不要你儿女帮帮手,这样惯势他们,长大了怎么办,母亲回答说,一条泥鳅要钻一个洞,我儿女长大了,也总要寻一条路做的。


母亲没有文化不善言辞,总是用她的行动教育儿女,总是默默无闻的不停的劳作,母亲的精神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教育着她的子孙诚诚恳恳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我的哥哥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忘我工作曾多次评为县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到县城介绍先进事迹。我的姐姐在高中毕业后回农村没日没夜为集体辛勤劳动,被推荐到专业医科学校学习,是当地有史以来被推荐上学的,也是当地国家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复课后的第一个走进校门的。二儿子从小学习认真,成绩良好,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在录取率仅2%不到3%的情况下考取专业技术学校,在所在的大队,是国家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后第一个进入专业学校学习的。在我们当地除我小叔是大学生外的第二和第三个进入专业学校学习的。三儿子是单位上的主要负责人,曾连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小女儿虽然读书不多,勤勤恳恳为人老实,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家庭幸福。母亲的子孙多数都入了党,有大学毕业生十多名,工作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和人民勤奋工作,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


劳累和贫穷成就母亲的品德,勤恳和节俭换来儿女的幸福

母亲虽然从未读书,没有文化,但是深深懂得文化的重要性,总是想方设法送子女上学,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为人要诚恳。父母亲养大了五个儿女,虽然没有留给我们什么物质财产,就连别人借她的财物的清单都没留下,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我们勤劳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是我们家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要我们永远继承她老人家的优良传统,我们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世世代代兴旺发达 !


劳累和贫穷成就母亲的品德,勤恳和节俭换来儿女的幸福


来源:陈跃进图文室

作者: 陈跃进

微信: Chenyunjin2019

百家号: 陈跃进创作室

企鹅号: 陈跃进图文室

360图书馆:陈跃进的图书馆

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儿女   母亲   生产队   工分   勤恳   老奶奶   老爷爷   年迈   红薯   节俭   品德   劳动力   贫穷   爷爷   奶奶   家里   成就   老人   幸福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