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迷失自己,走入困境,从而感到无能为力。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说:“现在我一回到家就会感到很烦,因为我的爸妈只要一开口,就是问学习的事情,整天在我耳边唠叨,如果考不上大学,会怎么样?


本来我对学习是有兴趣的,有时候让他们一说,我反而觉得,如果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这些事情,那真是够无聊的。


学我还会继续上,但是我现在觉得他们太烦了,有时甚至不想好好上学,想刺激他们一下,还好忍住了。”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则故事:

大文豪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祷告,听牧师演讲。牧师的演说非常的精彩,他决定捐一笔钱。十分钟后又十分钟,牧师冗长的演讲仿佛没有尽头,等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后,马克·吐温感到非常不耐烦,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块钱。

马克·吐温的做法其实在很多孩子的身上也一样——开始或许还能够听到你讲的内容本身,但是一旦超出了能忍受的范围,反而故意跟你对着干。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对父母而言,要明白唠叨的背后,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不可否认,父母的反复唠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毕竟,孩子生病了受伤了,最心疼的还是父母。

但抛开这一层,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唠叨的背后,其实也透露出对孩子的不信任,以及控制。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还是那个不会照顾自己,磕了碰了就哭着找妈妈的小家伙。

但事实上,那个已经跟你肩膀一般高的娃,早就能做一手好饭,即使摔疼了也会笑着爬起来,拍拍裤子上的土,继续奔跑。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邻居家,有个孩子很聪明,上小学的时候,家长不怎么督促她好好学习,不过到了初中,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开学,妈妈就每天在旁边盯着,并积极地督促她背诵课文,帮她整理学习资料。孩子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但还远远达不到母亲所期望的班级前三名的要求。

于是,孩子每天就在学校、家、辅导班三点一线来回奔走,没有一点自由的时间。

在家的时候,只要妈妈一看到她离开书桌,看一会儿电视或做点别的,就会开始无尽的唠叨。

“你再这么不学习,连三流大学都去不成。就算一流大学毕业,这世道都很难找到好工作,你的脑子到底在想什么?”

夫妻之间也经常会因为孩子学习的事情闹矛盾。每当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时,孩子就成了隔岸观火的那个人。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孩子讨厌学习的最大因素,就是父母的唠叨。

尽管从父母的立场来看,这些话只是为了引导孩子走向正轨,而不是为了折磨他们的。

可实际上,父母的话充满了引起孩子恐惧心理的消极词语。

有些父母经常会说:“你不学习会养不活你自己。”“以后找不到工作,我可不管你!”如果只从语言的层面上来说,这近乎于威胁。然而,父母的唠叨,其实大部分都是这样类似的话。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的父母会说:“你知道我们给你投资了多少钱吗?”这也是让孩子讨厌学习的话。

这句话在不知不觉之间让孩子从爱的对象变成投资的对象。“我一定要取得和父母的投资成正比的成绩”,孩子抱着这种想法,会喜欢上学习吗?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是导致孩子讨厌学习的重要理由。但更痛苦的还是被与父母比较。

譬如:“爸爸上学时没有考过前三名以外的成绩。”像这样的话比起“看看班级里某某某考得比你好。”这类话会更让孩子失去信心。

如果父母过多地束缚孩子,孩子将会多么讨厌学习是显而易见的。对孩子抱的期望过高,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大,反而会起反作用。

甚至有个学生说过这样的话:

“问我为什么不认真学习?我也有过认真学习的时候,不过那只会使我更痛苦。我一给妈妈进步了的感觉,妈妈就会让我去学更多的东西。我妈妈的贪婪之心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只能适当装作很累。”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只有父母先改变,孩子才会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求知欲的。对新知识的渴望是大脑的基本属性。即便如此,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学习,那么父母就要先检讨一下自己。

孩子百分之百信任父母的爱吗?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现在大多数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父母对成绩的重视已经超过对自己的重视。孩子们只能无能为力地把父母对自己的爱让给了学习,那么他还会喜欢学习吗?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另外,对孩子而言,要懂得父母的爱,也要懂这份爱的局限。

那些曾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祖辈,激励人上进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填饱肚子。所以老人们经常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说,不好好学习,你们会没饭吃。

可惜,现在的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肚子。

那些曾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父母,激励我们好好学习,是让我们改变命运。所以父辈经常对不懂事的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要做一辈子苦力。

可惜,现在的孩子都没体会过身体的疲惫。

到了90年代,新世纪的父母注意力都在买车买房上面,还会拿世界首富的故事激励孩子,所以会对不懂事的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大房子,没有好车子。

可惜,现在的孩子生来就已经衣食无忧,没受过风雨的威胁。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新时代的孩子没有感受过压力,也没有压力可以转化成动力,所以总觉得父母的想法好莫名其妙。

孩子并不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因为什么,所以也看不到那些唠叨背后,所隐藏的焦虑和恐惧。

父母只是担心,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坎坷,那些苦难,会再次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希望孩子们有能力去对抗。

所有这些焦虑和恐惧的背后,都是因为——对孩子的爱。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如今的孩子,由于父母创造的物质条件,其实已经不太需要为生存而努力,而是为做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一个更好的自己,一定是在自己最擅长的位置,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世界将会因为每个人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实现自我的价值,并生活得很充实,很满足,很幸福。这才是学习的意义。

当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时,就一定可以放下焦虑,同时也会以自己的孩子为荣。因为新时代的孩子,早已突破了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局限。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聆听,你将看见不一样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孩子   牧师   马克   焦虑   无能为力   这样的话   班级   讨厌   可惜   事情   父母   压力   成绩   努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