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李嬷嬷活成“讨人嫌”: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

《红楼梦》中有几个怨妇,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便是其中之一。

《红楼梦》里的李嬷嬷活成“讨人嫌”: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

一日,已告老还乡的李嬷嬷回到“怡红院”,正巧宝玉不在,她先是倚老卖老地数落了小丫头们一番,然后拿起桌上的糖蒸酥酪就吃。丫头忙说:“快别动!那是说给袭人留着的,回来又惹气了。”

一句话惹恼了李嬷嬷,怨气一股脑而出:“别说我吃了碗牛奶,就是再比这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的?是我的血变成了奶,吃得才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碗牛奶,他就生气?我偏吃,看他怎么着!”

李嬷嬷一面说,一面赌气把酪吃了个精光。

《红楼梦》里的李嬷嬷活成“讨人嫌”: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

此话听来也有道理,宝玉幼时的成长,确实浸透着她的汗水和爱心,但是在大观园里,奶妈喂养主子,原本就是下人的本分,没有谁会认为她对宝玉恩重如山。

宝玉对于养育他的奶妈,或许是心存感念的,可李嬷嬷表现出的炫耀之姿,以及急切地盼望宝玉感恩,粗暴地逼着宝玉报恩,这样的心态,未免成为了宝玉的负担,令人窒息,同时也变作李嬷嬷的一种痛苦。

难怪有一次,宝玉从薛姨妈处喝了酒回来,借着酒劲骂道:

“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红楼梦》里的李嬷嬷活成“讨人嫌”: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

宝玉是最能体谅人的,无论是哪个丫头女孩子犯了错,他都会先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难处。

而唯独对这个自觉有大恩于他的李嬷嬷,他是深恶痛绝。

可见李嬷嬷平日里惹得宝玉不痛快并非一两次了。李嬷嬷倚老卖老、无端生事,总是以奶妈身份管束宝玉,却又自私自利,看到什么东西都不问自取。没有自知之明,不安守本分是她最大的问题。

《红楼梦》里的李嬷嬷活成“讨人嫌”: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

李嬷嬷的口头禅是“我把你奶的那么大”,所以处处拿大,要求宝玉有什么好东西都要孝敬她。

去到宝玉屋里,看不惯丫头们玩闹,看不惯满地瓜子壳,看不惯别人对她的怠慢。

李嬷嬷被称之为“老货”,大骂袭人时王熙凤说她是“老病发作”。李嬷嬷的倚老卖老,爱唠叨、爱骂人是出了名了,袭人这样一个处处周全懂事的人都被她骂。

李嬷嬷固然是有过功劳,但是这其实不过是一份她当奶妈时应尽的本分。

宝玉厌恶李嬷嬷,这也令李嬷嬷感到十分痛苦。因为,她所期待的“报恩”并没有如愿以偿。于是,她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有恩,宝玉负义。


《红楼梦》里的李嬷嬷活成“讨人嫌”: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

《菜根谭》有一句话说: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意思就是说:既然要做出牺牲,就不要过多计较得失,从而犹豫不决。过多计较得失,那么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气节就会蒙上羞愧。

既然施恩于人,就不要希望得到回报,总希望得到回报,那么这种乐善好施的善良之心也失去了本身存在的价值。

对于“受恩”之人,知恩图报自然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在崇尚这种美德的同时,作为“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若心存私念,结果往往是“报未得”,而“怨更深”。

所以,古人说“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红楼梦》里的李嬷嬷活成“讨人嫌”:施恩之人,切不可一味图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嬷嬷   菜根谭   大恩   宝玉   安守本分   私念   恩重如山   讨人嫌   告老还乡   红楼梦   倚老卖老   奶妈   本分   祖宗   得失   丫头   牛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