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症状暗示孩子可能患了小儿抽动症,家长应该这样做!

小儿抽动症全名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的一种,多发于5-12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小儿抽动症的患病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神经生化改变、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孕期脑损伤、环境刺激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

小儿抽动症不会对人体健康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会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家庭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家长朋友们只有了解小儿抽动症的症状,才能够在患病初期尽早辨别,帮助孩子及时就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儿抽动症的表现吧!

一、运动性抽动。患者表现为眨眼、点头、撅嘴、伸舌、皱眉、缩鼻、摇头晃脑等,还有耸肩、跺脚、甩手、握拳、扭腰等,一般从头部抽动开始,逐渐蔓延至四肢和躯干。患病时间越长,运动性抽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

二、发声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可大致分为简单发声性抽动和复杂发声性抽动,前者会使患者经常发出“嗯”、“啊”、“哦”、“噢”等声音,或者出现咳嗽声、吸鼻声、清嗓声、犬吠声、呕吐声等;后者表现为无缘无故的尖叫或者骂人,说出的话语大多与所处环境没有太大的联系。

三、多发性抽动。患者表现为刻意重复别人的语言或者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表情,甚至出现秽语症和咒骂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出现强迫症、多动症、自残行为和精神障碍等。

小儿抽动症没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且治疗进程缓慢,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当孩子患上小儿抽动症时,家长朋友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心理疏导。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告诉他们要和朋友和谐相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同时,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二、改善教育方法。家长不应该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内心想法,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用言传身教代替责备辱骂,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三、提高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对抗疾病最好的武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热水,经常锻炼,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游泳、骑车,缓解病情的同时还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四、规律生活。家长可以规定家庭用餐、睡觉、娱乐、学习的时间,教导孩子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帮助孩子培养组织感和集体感,保持条理性,戒掉懒散不守规矩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独一无二的宝贝,即使不幸患上小儿抽动症,家长也不应该将孩子区别对待,让孩子承受异样的眼光。治疗小儿抽动症不仅需要孩子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不抛弃不放弃,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小儿   家长   孩子   条理性   秽语   精神障碍   暗示   症状   患者   内心   神经   疾病   环境   心理   家庭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