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感受幸福,不意味着农民上楼

让农民感受幸福,不意味着农民上楼

“中国有句老话,叫落叶归根。不论在外过得怎么样,很多人在最后,还是会选择回到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2月22日,在永川宝峰镇五家坡村“川主洞”门前的坝子上,68岁的殷贤明打扫干净院子,喂好了鸡鸭。自去年搬回老宅之后,他便过上了隐居养老的生活,这里是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

这是在媒体中看到的一篇报道,证明中国的传统风俗在群众心中是根深蒂固,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就要从满足群众一些传统+现代风俗的多个方面,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不要让吃着肉、喝着小酒、手提着画眉笼的人说出不幸福,那就是心里因素。

要想让群众有获得感、有幸福感,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要在居住方面给予自愿。前不久,经常在媒体看到一些地方由于农村强拆引发的肢体冲突,有些被拆掉的农民没有住所,搭起了帐篷,寒冷的冬天忍受挨冻,这是一些地方不好的做法,难免让群众感受不到真的温暖。其实对于农民来说,从客观条件讲,上楼必须要有一定的配套设施,如农用机械、农产品的放置等,都要有着合理的部署和安排,毕竟农村不同于城市,高楼大厦,物业费用等,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不是农民不愿意上楼,而是客观而讲,农民上楼需要许多的条件,如费用的增加、生活的习惯、工具、生活用品的存放等,都要考虑进去。农民收入毕竟不同于城市的市民收入,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传统的生活习俗和老年农民生活的便利,是重要的部分。

过度集中,对农民来说,不易于农田的管理。合村建社区,相应会集中村庄到一个地方,相应就增加了一些村庄农民对农田管理的交通成本,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假如一个村庄的并建到5公里(平均)老说,和居住在老村庄,出门就是农田相比,每次到农田劳动,每天2次下地的路途时间,就会延长1个小时,对于农民来说,和以往年相比,若农田在家门口,可以利用做饭时间对农田管理30分钟,然后再回去吃饭,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传统式的农村居住,有益于疫情防控。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农村分散式的居住有益于疫情防控,不像一栋楼房,一旦出现疫情,就需要全栋封楼,不能随意走动,缩小了活动的空间。而古老农村的分散式居住模式,就有所不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减少了聚集,拉大了空间。这就是传统农村的居住优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庆一殷姓五代人居崖洞“桃花源”:山为墙、岩为顶,最多时曾住一百多口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桃花源   永川   农民   祖祖辈辈   落叶归根   疫情   农田   不同于   风俗   村庄   群众   传统   农村   幸福   时间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