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宸寰/作者


1


“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第七天》是余华一部毁誉参半的小说,他在小说中勾画了一个非常美好纯洁的死后世界。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死后的世界展开过无限想象,或残酷可怕如修罗地狱,或美好幸福如极乐世界。

但是人们依旧对死亡这件事避而不谈,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对于“死”人们总说“走了”“仙逝”或是“驾鹤西归”。

我们依然处于对死亡就是生命走向终结这个事实的无法接受,往往更容易相信已经死去的人其实以另一种形式在别的世界里得到了延续。

我们从未学习过该如何面对死亡和丧失,从未思考过死亡的意义,但是只有当我们能够直面死亡,才能够更好地活着。


《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2

死亡和丧失带给我们什么


从“向死而生”到“置死地而后生”,其实先人早就告诉了我们死亡本身存在的现象,只有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直面死亡威胁的危险境地更能激发起自己求生的本能,“知死”而后“贵生”。

我们不难发现对死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有人相信人死后会有来生,相信死后有极乐世界和十八层炼狱,所以他们常常乐善好施为自己积攒福报,为了自己的来生可以幸福无忧、可以死后登往极乐世界。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死亡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了未知的,对未知的恐惧是我们生来的本能,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带来的焦虑,这种焦虑的核心其实是一种无法达成的希望,于是有了宗教,有了对死后世界的诠释以求从未知中创造出已知,从中找到一些希望来求得对心灵的慰藉。


《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实际上,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时间就公平而无情地对待每一个人,长大其实就是无时无刻不在领会着死,那个终点我们都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承认。

当一个人不愿承认死亡是人生中无法回避的历程,就会酒池肉林用尽手段求取长生药,就会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不择手段,就会被欲望驱使甚至无恶不作;

当一个人真正接受死亡的事实,就能够说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能够写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危难之时身先士卒拯救国家与民族于倒悬;

死的意义是赋予了生的意义。


《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3

面对死亡和丧失的心理历程


2021年中新冠疫情、洪水、山火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在我们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时,有人正在面对着骨肉分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当我们在面对自己亲友死亡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经历一个周期性的变化。

一位瑞士心理学家在1960年研究疑难杂症晚期病人时发现每个病人都要经过一个痛苦的周期,即震惊、拒绝、气愤、讨价还价、悲伤、接受,而这个心理过程同样也会发生在即将面对或已经面对亲友死亡的人身上,但是最后一个过程会变成康复,即从失去亲友的悲痛中走出来,重新恢复了安置生活的能力。

《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这种走出来并不是死亡的悲痛得到了痊愈,在经历了死亡后我们不可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死亡给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改变是恒久的,虽然悲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但是不会完全消失。

而在这个几个心理阶段中,悲伤所持续的时间是最长的,在这一阶段中我们非常容易陷入持续的自责的情绪中,感受到压抑、孤独无助、恐惧,经常无端地崩溃哭泣,甚至由于情绪过于低落而发生身体疾病。

在我看来这个阶段对我们来说是最危险的阶段,自责的情绪会像一个沼泽般不断让我们越陷越深而不自知,“随他而去”的想法往往在这个阶段最强烈,甚至会有人真正付出行动,做出自残自杀的行为。

但其实在真正的生活里的痛苦并不完全按照上面提到顺序周期性变化,更多的是几个阶段互相交叠,甚至会跳过其中某一个阶段直接进入下一阶段,但是并不会脱离这几个阶段,而且这样的心理历程会在经历死亡后的1-2年反复出现。

《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4

如何进行有效地自我疗愈


我们要知道在经历死亡后所出现的一切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合理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哪些反应是不正常的,如上文所说出现自杀想法是正常的但是付诸于行动是不正常的,抑郁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持续时间几个月而毫无改善是不正常的,不接受死亡是正常的但是长时间地当做死去的人还活着去生活是不正常的等等。

当我面对死亡和丧失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给予自己理解,允许自己负面情绪的发生和宣泄。

《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社会竞争压力大的今天能够给我们的丧假其实是很少的,常常是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就要急急忙忙地投入到工作中,必须克制压抑自己的情绪,其实这对我们的自我疗愈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们要先允许在一段时间里带着负面情绪工作,工作之余合理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宣泄情绪和压力,大哭或是尖叫,倾诉或是独处。

其次给自己足够长的时间去恢复,对于经历过死亡的悲痛并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够完全恢复的,对于反复出现的情绪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

不要刻意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在多长时间内恢复生机,这样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甚至当我们无法按自己要求地那样恢复时会陷入到自我否定的情绪中去。


《第七天》:死亡和丧失的自我疗愈


最后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自己负面情绪所带来的想法,这些想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程度是强烈还是轻微,关注自己情绪低沉的时长和改善情况。

当我们无法很好地自我疗愈时,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同样也是自我疗愈的一种。

死亡在我们的人生中向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死亡同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当我们能够很好地面对死亡,我们也就能够自如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分离,对一切得失都能够坦然。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相关书籍,请跟随链接移步~

「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利国   自我   极乐世界   周期性   亲友   悲痛   负面   历程   情绪   想法   阶段   生命   心理   时间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