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自以为是”,阻挡你认识世界的真相


# 虚假同感偏差 #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作虚假一致性偏差。是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

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

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别让你的“自以为是”,阻挡你认识世界的真相


01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

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

(2)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

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

也就是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了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做实验研究。

这次来的被试是一批新的大学生。实验者问他们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Joe’s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

实验之前,不告诉被试这家饭店饭菜质量如何,以及他们看上去有多傻。

只是告知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不过如果被试不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

这项实际的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第一项研究的发现。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这么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和上次一样,人们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人格同样十分极端的预测。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可能会说:

“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

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会说:

“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

显然,他们的估计以及对别人人格的判断都不是正确的。

这种偏差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正是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的一致,所以人们才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

别让你的“自以为是”,阻挡你认识世界的真相



02

虚假同感偏差就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换位思考的心理表现,即我们常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衡量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其他事物上。

并未想到将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视角看待世界,所以才会觉得别人的所作所为无法理解。

我们不仅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且,还必须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才会出现融洽的气氛。

我们需要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和赞赏,就会报以合作的态度。如果我们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不会与你交往。

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努力地试图改变别人,却事与愿违,其原因就在于不会换位思考。无法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自然也就解决不了对方的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换位思考是一个移情的过程,需要你发自内心地体谅别人,并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

别让你的“自以为是”,阻挡你认识世界的真相



熙桓心理


在生活中,由于虚假同感偏差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情感、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

但这并不意味着虚假理论偏差就是一种坏品质,它只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一种判断失误。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它后,采取一些手段来减少它的发生或引导它往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斯坦福大学   普遍性   疑心   广告牌   假定   正确性   偏差   同感   知觉   自以为是   虚假   人格   信念   真相   身上   人数   方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