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危险信号”


“自残”这个词,是青少年父母不想也不愿听到的,更不希望它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情。可现实却是——这样令人担心、害怕的事情屡屡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关于青少年自杀或自残的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臭名昭著的“蓝鲸”自杀游戏、令人心寒的“自杀聊天群”,以及许多因为与他人“一言不合”就动辄自残甚至自杀的学生,包括前段时间轰动的成都初二男生自杀事件。当我们看到这些报道时,很难体会到究竟是什么样的痛苦让青少年们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难道身体上的痛苦还比不上心理上的痛苦吗?事实上,青少年的自残行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有研究估计,15%到20%的青少年曾经伤害过自己。在美国的统计中,1/5的女孩子会自己伤害自己,1/7的男孩子会自己伤害自己。那么,对于青少年群体的自我伤害行为,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怎么能够帮助到他们呢?

当一个人内在情绪过于痛苦和冲突时,因为无法处理内在复杂的情绪,就会使用身体的痛苦来外化及应对内在的情绪压力。当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遭受这样的痛苦时,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心生疼惜。

当孩子的人格、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我们不要着急,不要慌,好好静下心来,危机就是转机,应付危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青春期对孩子们而言是一段艰难的时期,处处充满了挑战,这个时段的孩子们随着身体的成长,生理、激素、性器官和大脑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从内部来看,这种改变让孩子们难以招架,内在感受及情绪变得强烈;

从外部来看,青少年的行为表现有时会变得失去理智和疯狂,追求刺激和冒险。

当孩子们在彷徨中,又得不到外部资源的有效支持和引导时,就会以不恰当的方式去释放自己内在压抑的情绪。

孩子会出现自残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学校、老师、教育评价机制、社会评价标准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危险信号”

为什么青少年会伤害自己?

为心中的伤痛寻找出口

当一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却没有宣泄的途径,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他们的表达能力、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难以健康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痛苦,所以选择了自残。

在咨询中,常常会听到青少年说:“当划伤自己的时候,心里就舒服了很多”。

这样的自残行为其实是给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暂时的情绪缓解感,当他们伤害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被疼痛吸引,转移至身体上,并给他们的内心的痛苦感提供了一个理由和错觉:因为身体受伤了,所以我会痛,等伤好了,我就不会痛了。

同时,自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感,让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能够控制这种疼痛。

通常自残的青少年在现实当中会遇到很多痛苦的事件,而且并不由他自己所控制,当自残给他提供这样一种控制感时,他会得到一种满足感。

此外,人体受伤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脑内啡”的物质,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暂时的情绪刺激,这也是一次自残之后,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原因之一。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危险信号”

身边圈子的影响

有的时候,孩子为了能够融入一个群体,会做出一些原本她不一定会做的事情。

比如这个小团体最近喜欢画伤口,为了让他们接纳自己,他也去画伤口,甚至为了更真实,就真的用笔划伤自己。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曾经见过类似的事情。

另外,当一群好朋友中有一个孩子自残的话,其他的孩子也可能会为了表示“我们是好朋友”而陪他做出同样的行为。

像“蓝鲸”游戏、人体刺绣、冰盐挑战等等,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受到了身边圈子的影响。

所以,当孩子身边有同学、朋友、亲人有过这样的行为时,要格外留意孩子的情况,并清楚地向孩子说明这不是一种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现在的电视剧、电影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自伤、自杀行为,孩子看到的当下可能没什么,甚至觉得这种行为是愚蠢的,但当他们陷于痛苦情绪时,很可能会想起电视剧或电影中的自伤、自杀情节,并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缓解痛苦。

而且,大多电视台并没有像香港的电视台那样,会提前播放家长指引,因此家长更要留意这方面的情况。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危险信号”


要挟他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伤害自己,还有一种常见的可能性,那就是以此来要挟父母、师长满足自己的要求。

小时候,“你不给我玩手机,我就去跳下去”、“你不给我买,我就不吃饭”……

长大以后,“你要再逼我学习,我就死给你看”、“给我钱,不然我就去死”……这些话语的核心都是要挟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类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要伤害自己,而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长期迁就、溺爱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想要的东西,通过哭闹、发脾气等方法就能获得,这让他们学会了要挟父母答应自己的要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慢慢地,这种方式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只要自己闹,就能得到想要的,哭不行,就改发脾气,发脾气还是不行,就换成是用自残威胁。

孩子的问题肯定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尤其是已经达到要伤害自己的程度,更是长时间的积累。

所以,我们要学习危险信号的识别,就是要在他们问题形成的这段时间中,看到并重视这些危险信号,找到背后的根源,将它们处理掉,以避免孩子走到自残,甚至自杀的地步。

心理危机前,孩子会释放信号,这是想让家长看见,如果不想让你看见,就直接去做了。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危险信号”

接收到孩子释放的信号

孩子释放的信号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理、行为和情绪上的变化,二是出现一些与死亡和自杀相关的信息。

生理上的变化

包括出现睡眠问题,失眠或睡眠时间过长,经常做噩梦等;饮食习惯发生变化,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或暴饮暴食

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可以很直观地反映青少年当下的状态,如果最近比较焦虑,晚上躺到床上可能会想很多事情,特别是白天焦虑的事情,这就影响了入睡时间。

另外,焦虑也会使得我们晚上的梦变多了。而如果最近情绪比较低落,那么可能会不太想吃东西。

所以,我们需要留意孩子的生理变化,这个信号的出现有时甚至会比孩子自己意识到情绪有问题的时间更早。

情绪上的变化

比如这段时间孩子的情绪变得容易激动,常常与家长发生争吵。

这种情况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很常见,所以有一定的迷惑性,不知道究竟是因为青春期的影响,还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但不管是哪种,我们都需要特别注意。

在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起伏很大,这是因为青春期的激素变化大,大脑的神经递质,血清素功能失调,同时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和饮食,而睡眠和饮食失调又会影响到情绪状态。

在这个阶段,孩子容易冲动,这与大脑成熟程度有关系,处理情绪的前额叶的发育不成熟,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独立,又需要关注,觉得自己懂得比别人多,比家长多,他们需要家长的肯定。

家长的肯定,比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都要重要的得多。有些孩子的自杀行为,就是要证明家长是错的。

因此,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要去跟他们争对错,让冲突升级。

这时我们要先主动处理自己情绪,平息冲突,之后再用其他方式去教育孩子,不要让孩子在情绪中作出一些无可挽回的表态的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危险信号”

有自残行为的孩子

他们自杀的可能性也会显著提高

当我们发现孩子自残的时候,不要批评他,先去关心他,了解他心理的痛苦在哪里,然后再通过各种的方法、途径去帮助他处理这些痛苦。

如果孩子出现什么危险,一定是家长和家庭的最大损失,但孩子的这些危机信号我们能够抓住了,就能转危为安。

当发现了这些信号,不要慌,有时候,家长一旦发现一些小苗头就会很慌,这样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事与愿违。


熙桓心理

谈到儿童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各位要记得:所有的自我伤害,都是在求救,其实他是想得到关心与注意。

在某种程度上,孩子发出信号被我们看到,是幸运的,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

有些家长发现了,立即采取措施,通过问题去学习,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如果家长没有采取措施,或许孩子最后一次被看到的希望破灭,很可能就坚决的实施了。所以请不要以为孩子的这些信号仅仅是为了博取关注。

任何人,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关心与注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希望各位家长都能以爱的角度,更关心孩子的安全以及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青春期   信号   家长   孩子   目的   都会   可能会   青少年   生理   情绪   痛苦   危险   父母   事情   身体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