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文 | 浮世绘t


世人言,戚继光如虎,俞大猷如龙。俞龙戚虎,杀贼如土。

——《抗倭名将俞大猷》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在明代剿灭东南沿海倭寇的战争中,最为世人熟知的名将大概就是戚继光了,现在市面上以戚继光为主角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


每每提及抗倭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戚继光。但其实在那场战役中,还有一位名将的功绩丝毫不亚于戚继光,那位名将就是俞大猷。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有关俞大猷的生平事迹,世人知之甚少,四百多年来,俞大猷作为陪衬而已,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这位功勋卓著的抗倭名将给忽略了。


其实,在那段最为艰难的抗倭岁月里,在东南沿海一带,“俞龙戚虎,杀贼如土”的民谣一直传颂至今。在民间传说中,龙的地位显然要比虎高出一筹。俞大猷不仅与戚继光并列,甚至还在戚继光之上。


国家一级作家曾纪鑫撰写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面目,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文笔、独到的见解,叙述了俞大猷的生命历程,描写了他转战南北、抗击倭寇、为国效命的不朽功勋,再现了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境界与人格魅力。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01 俞大猷生平事迹:修文习武,志存高远


俞大猷生于弘治十六年泉州府晋江县河市濠格头村,一个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俞氏先祖出自凤阳霍邱,始祖俞敏,出身行伍,“从高皇帝驱驰天下四十载”,后承百户,定居泉州。


虽然俞家世袭的百户之职,是属于明军中最低级的武官,“正六品,年俸 120 石”。但是维持温饱却没有任何问题,故而家中才有闲钱送他去读书,俞大猷也不负众望,在15岁那年即中秀才。


因为当时已经是明代的中后期,此时的社会风气是文贵武贱,长辈们并不希望俞大猷继续世袭武职,而是通过科举之途获取功名,成为清贵的文官,以此改变家族的道路与命运。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然而,少年得志的俞大猷在科举场上却并不如意。考中秀才后,虽然俞大猷攻读更为刻苦,拜理学大师蔡清的弟子为师,钻研 《易经》,学古文词,读古今兵法,还在当时读书的清源山练拳习武,学的是与少林武术一脉相承的赵氏太祖拳。


但是直到到嘉靖十年 (1531 年)其父亲俞原瓒病逝,俞大猷别说中进士,就连举人也未考上。而且父亲一死,迫于生计,此时已经是二十八九岁的俞大猷不得不放弃举业,承袭父职,任泉州卫百户。


因为朝廷规定非武举不得升调,心怀大志的俞大献,不满足于世袭职务,入京参加武举会试,榜上题名第五,考中武进士,因此被提升为千户,任命他守御金门。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纵观俞大猷的抗倭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552年——1559年)俞大猷在浙江、南直隶抗击倭寇。


这个阶段的倭患,主要是王直、徐海、陈东等与倭寇合流的海盗为非作歹,也倭寇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在七年时间里,俞大猷几乎参与了消灭他们的所有战役,功勋卓著。


第二阶段:(1562年——平息战乱)俞大猷任福建总兵官,到倭寇基本平息。


在此阶段,俞大猷先是取得了著名的平海卫大捷,然后转战广东,1566年,彻底歼灭倭寇顽固势力,大获全胜。


在战场上,俞大猷既能身先士卒不避锋矢,又能深谋远虑洞悉大局,常断敌后路,四面包围,全歼敌人的做法,因此,他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屡建奇功。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在他戎马一生中,他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七次受辱,四次贬官,一次被捕下狱的坎坷经历。


在嘉靖年间所取得的几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抗倭胜利,都离不开俞大猷的正确指挥与身先士卒的勇猛顽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俞大猷是剿灭倭寇的关键性人物,不仅与戚继光媲美,甚至超过他。


但是,长期存在的重戚轻俞,扬戚抑俞现象,导致戚继光“一枝独秀”。以上这种局面的形成,还与后世对他们的认识与宣传密不可分。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02 俞大猷: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达到人生完美境界


人生的完美境界,古人概括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俞大猷就是这样一位三者皆备之人,追求内圣外王的崇高境界。


“内圣”即自省,严于律己;外王则讲求治国平天下,是一种经世之术。


俞大猷以德立世、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一个“德”字,几乎贯穿其一生。


他打了胜仗,从不居功自傲,有时还将功劳让给别人。1562年,俞大猷在南赣巧设计谋,擒获当地农民暴动首领张链,广东两位参将获知,趁机带兵抢走“胜利果实”,他的部下愤懑不平,纷纷要求发兵夺回,俞大猷劝道:“贼恶其不灭,何必归功于己!”战争的目的是以战止战,最高境界是世界大同。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俞大猷的理想与抱负,并非升官发财、争名夺利,而是国家太平、百姓安康。


他刚毅沉着,不惧生死,教化于民。他平息新兴、恩平的瑶民起义时,俞大猷带着干粮孤身一人进入叛乱的各个乡村,安抚百姓,教以阵法,使之各自为战,守卫家园。


他每到一地为官,总能得到百姓深爱,大家为他建立生祠。他抗击倭寇的地方,当地百姓或建生祠感念他的再生之恩,或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道建筑作为纪念,如大猷街等。


俞大猷文武双全,在大明王朝三百年间,能与他相媲美的,可能就只有一位王阳明。


他对“古今兵法韬略,无所不究”,战略战术指导,可谓是战无不胜;特别是他超前的海防思想,于今天来说仍不乏指导意义;若论个人武功,剑术天下第一;所带之兵,只要到了他的手下,都会变成百战不殆的胜利之兵。


倘若以文才而论,经史诗文,俞大猷无所不通,他写了一部九十多万字的《正气堂全集》,汇集了他的论著、论策、奏章、书札、诗歌等文字。


俞大是一位儒将,他深受朱熹开创的闽学影响,并吸取了闽学之精华。《明史》说他“世宗朝老成宿将,以大猷为称首”,明世宗嘉靖朝战将数百,俞大猷排列第一,视为楷模,评价甚高。他致仕时,朝廷颁赐牌匾,上书“昭代儒将”。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03 结语:俞大猷之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后世敬仰


我们读书时,当读到那些心怀国家,志向高远,怀有崇高抱负之人的伟大事迹时,无不为之感动,他们心有所系,怀着一种强烈的信念,既不会为自己谋取私利,也能忍受各种痛苦和冤屈。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受到小人陷害,被放逐于江南。在流亡过程中,曾写下《国殇》《天问》等千古名篇,被后人称之为文学史上的奇文。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和他为了美好理想,对黑暗势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学家。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司马迁在《史记》中借别人的话,称赞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他受了官刑之后,曾以屈原的不幸遭遇来激励自已,完成了不朽的著作《史记》。唐代杜甫也继承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把屈原的成就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之一。南宋以及明末清初许多爱国诗人、词人,没有不受屈原影响的。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今天,我们通过曾纪鑫老师所写的这本《抗倭名将俞大猷》,了解俞大猷的生平事迹,当我们凭吊其遗址,可以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凛然正气,在不知不觉中,内心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思想受到很大启发,灵魂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与升华。


如果你想详细地了解俞大猷的生平事迹,希望你静下心来,打开《抗倭名将俞大猷》这本书,仔细阅读,慢慢欣赏。

《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真相,俞大猷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


-END-

作者介绍:@浮世绘t 情感领域创作者,热爱生活,专注读书,每天分享优质情感故事,读书 感悟等,愿为您分忧解难,让您感受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严禁抄袭。欢迎点赞、评论、留言、转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名将   屈原   史记   武举   儒将   生平事迹   总兵   泉州   身先士卒   爱国   丰功伟绩   嘉靖   倭寇   功勋   世人   真相   境界   百姓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