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指南》读书不得其法,你怎么去超越自己?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书不得其法,你怎么去超越自己?

有的人读过那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一生,可是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喜欢阅读。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

我虽然不是每天读书,但是也经常读书,可是后来发现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有的人一年读几百本的书,几乎一天一本,可是我读书很慢,一周读一本算是很快的。

加入头条的写作训练营之后我对于群里的读书很快的伙伴很是好奇。一番询问之后才发现他们之所有读的这么快,是因为他们读书不是按“本”来计算。而是按“需”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

读了二十多年的书,从来没有去想过原来读书也有很多种读法,有的人喜欢拿着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一字不落。读完后心里美滋滋的。想着“我又读完了一本书。”有的人跳跃式的读,只读自己需要的知识,即使一本书豆瓣评分再高,外界的评价再好也只读其中对自己有利的那部分。这样的读书人是清醒的、是明智的。

读书就是在和比自己境界高的人交谈,要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当然离不开多读书,可是如果每一本都从头读到末尾,或者说每一本都精读,那就意味着要错过很多和高人对话的机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机遇。

读到日本作家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时茅塞顿开不经问自己:你每次读书都带着目的吗?每次都有明确的目标吗?你有给自己设定阅读完一本书所用的时间吗?你做笔记的方法正确吗?

很多的时候做笔记都是摘抄文章的原文,或者在重要的地方画圈圈画线条。很是去思考划线的地方为什么对我重要。似乎这些做笔记的方法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根本没有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

每次看到书单都想把所有的书收入囊中,没有过多久回头去看一本书也没有读,活在知识焦虑的漩涡里。以为买书,收藏书单就能缓解问题,然而这只不过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而已。

每个人的知识诉求不同,一份书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就算是自己看着书名适合自己的书也不一定适合自己。买书还是要到书店去买更好,就像买衣服,网上的买回来很容易就不合适,店铺里购买的一般都是符合自己的需求点的。

大岩俊之在书中提到: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读书的时候集中火力找出书中最核心的4%,这样既不会有心理负担也可以节省时间去读更多的书。

读书不需要从一而终,也不需要全部理解。而是选择书的重点,实践起来,付诸行动。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去学会毫不犹豫舍去书中80%的内容。

学会果断舍去书中非必要的一部分,才有可能体会到“我终于记住书本内容”的瞬间。

作者还提到要争取多读,多读就是通过舍弃无用部分的技巧来实现。比如“超并列”读书法,在不同的场所读不同的书,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读几本书。

现在我也学着同时读几本书,想要放松的时候我读《围城》,在路上的时候我读电子书。有时间坐下来的时候我读致用类书籍,晨起洗漱的时候我听理财类的书籍。

多读让读书变得更加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目的   书单   读法   茅塞顿开   末尾   日本   囊中   聪明人   实用性   时间   笔记   地方   指南   方法   喜欢   知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