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黛,曾是上海才女,因妒生恨,与张爱玲好友变陌生人

张爱玲、潘柳黛、苏青和关露,被称为“上海滩四大才女”,可能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张爱玲和苏青,而潘柳黛则是和张爱玲形同陌路后才被大家所熟知。

同样是张爱玲的朋友,为什么苏青成了闺蜜,潘柳黛却成了陌路人?

1

1920年,潘柳黛出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同年,张爱玲出生于上海,毫不相识的两个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两人以后会因为作家有交集,还会从好友变成陌生人。

潘柳黛,原名柳思琼,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八岁时只身南下到南京报馆求职,因才华出众,很快由誊稿员晋升到采访记者。

后来到上海发展,用“南宫夫人”的笔名发表一些散文和小说,逐渐崛起于上海文坛。

潘柳黛,曾是上海才女,因妒生恨,与张爱玲好友变陌生人


1949年,她的成名作《退职夫人自传》由上海新奇出版社出版。与当时苏青的名著《结婚十年》堪称“双壁”,该书问世不到一个月即再版。

当时一位文学批评家这样评论她:“潘家柳黛小姐,却是个敢说敢为的新女性;她有一只玲珑剔犀利如刀的笔,她有一枚热情奔放的心,如姜伯约一样大胆;所以她的作风,不特脱却旧女性桎梏,亦为时代儿女所望尘莫及。”

可见当时她的地位一般。

上海沦陷期间,潘柳黛曾经担任《华文大阪每日》《文友》杂志的记者和编辑,一枝独秀,那段时间是她的高光时刻。

正因为当时风头大盛,才忍受不了后来居上,才华超过她的张爱玲。

1943年,张爱玲的文章在上海各大报刊杂志上出现,仿佛一夜成名,在文坛上红得发紫,潘柳黛的光环瞬间被掩盖。

后来她去了香港,在香港写长篇小说,写爱情婚姻专栏,写电影随笔和明星访谈,特别是她一度受聘为香港电影巨星邵逸夫的编剧,六十年代创作了电影《不了情》,演这个电影的女主林黛还因此获得了“亚洲影后”美誉。

晚年的潘柳黛移居澳大利亚,皈依宗教,颐养天年。

2

据说潘柳黛和张爱玲的相识是苏青引荐的,苏青当时也是上海滩不可多得的女作家,张爱玲的许多作品都发表在了苏青创刊的《天地》上。

在张爱玲大红之时,为了杂志大卖,做了很多以她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比如召开以张爱玲为首的“女作家聚谈会”、对张爱玲的种种活动进行追踪报道、为读者热心解答有关张爱玲的种种问题……,就像今天的宣传造势一样。

而张爱玲和潘柳黛正是在一次作家聚谈会上遇到的,那次之后,潘柳黛经常打电话和她聊天,也不聊她们擅长的写作,只是聊张爱玲平日吃什么,穿什么。

对于不擅长待人接客的张爱玲来说,潘柳黛的电话轰炸给她带去了不小的烦恼,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也不知道该怎么进一步的交流。

于是她向自己的好友苏青抱怨,苏青对潘柳黛是这样评价的:

这种女人,腰既不柳,眉也不黛,胖得像箩筐,装的倒是风情万种的样子,其实骨子里俗得很。

几天后,她又打电话给苏青,邀苏青一同去张爱玲的住处爱丁顿公寓。

那天,张爱玲热情款待了她们,拿出了母亲和姑姑都视为珍宝的咖啡瓷器,穿上了喜欢的柠檬黄露肩晚礼服。

出来之后,潘柳黛便向苏青抱怨,认为张爱玲盛装的样子很不尊重客人,让她们搞得很狼狈,但是苏青却不是这样想,那次之后,张爱玲和潘柳黛关系渐远,和苏青的关系更近。

3

人红是非多,当如日中天的张爱玲接受赞美的同时,也要承受其他人的诋毁。

那次见面三人聊天基本上相谈甚欢,为什么仅仅半个月之后,潘柳黛翻脸不认人,还写文章讥讽张爱玲呢?


一是名气被盖过,二是张爱玲那段时间和胡兰成的爱情太过耀眼。


在张爱玲出名以前,上海滩的文坛还有她的一席之地,但是张爱玲火了之后,她只能被潮水湮灭。

潘柳黛,曾是上海才女,因妒生恨,与张爱玲好友变陌生人


首先让潘柳黛对张爱玲产生嫉妒的是1944年3月16日,《杂志》举办的女作家聚谈会,张爱玲、潘柳黛和苏青都参加了,但是那次张苏却唱起了双簧,根本没有潘什么事:

苏青说:“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大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

张爱玲说:“踏实地把握生活情趣的,苏青是第一个。

她们两个作家之间互捧,却遗忘了同是好友的潘柳黛,对此,潘很不高兴,兴致而来,铩羽而归。

随后,张爱玲的作品《传奇》、《流言》发表,上海滩刮起了张爱玲风,风头完全盖过了小有名气的潘柳黛。

同年8月,《传奇》品茶会作家座谈会竟然没有邀请她参加,更是为让潘柳黛生出了嫉妒之心。

而让她嫉妒心爆发的便是胡兰成写的文章,那时胡兰成和张爱玲正处于热恋阶段,欣喜的胡兰成便写了一篇文章《论张爱玲》。这篇文章,胡兰成极尽全力吹捧张爱玲,赞美张的贵族血统,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论胡兰成论张爱玲》。

潘柳黛的婚恋经历,颇多坎坷,没有幸福可言。一次醉酒后,她糊里糊涂地失身于人,从此走上了脱离常规人生之路。

她有不少追求者,但是没有一个能够走进她内心,直到遇到了一个叫阿乘的男人。这个男人擅长哄女孩子,却非常自私,他接近潘是以为她身家富裕,等发现“真相”后,便和潘分开。

而后,潘结婚又离婚,尝尽了苦头。

本来就对张爱玲不满的她,看到胡兰成大肆吹捧张爱玲的贵族血统之后,写文章讥讽到:

“因为她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老母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他自说自话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八竿子打不着一点亲戚关系。但如果以之证明身世,根本没有什么道理,但如果以之当生意眼,便不妨标榜一番。而且以上海人脑筋之灵,行见不久将来,‘贵族’二字,必可不胫而走,连餐馆里都不免会有贵族豆腐、贵族排骨面之类出现。”

一股酸气扑面而来

4

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你能看到都是优点;不喜欢一个人时,你看到的都是缺点。

潘柳黛除了讽刺张爱玲的贵族血统外,还极不喜欢她的性格和穿衣风格

关于张爱玲的性格,她曾经写文这样道:

“如果她和你约定的是下午三点钟到她家里来,不巧不若时间没有把握准确,两点三刻就到了的话,那么即使她来为你应门,还是照样会把脸一般,对你说:“张爱玲小姐现在不会客。”然后把门嘭的一声关上,就请你暂时尝尝闭门羹的滋味。万一你迟到了,三点一刻才去呢,那她更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张爱玲小姐已经出去了。””

张爱玲一直是个守时之人,不喜欢人迟到,也不喜早到,而潘柳黛有如此言论,就是因为那次去拜访张爱玲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那次约好了和苏青一起去张爱玲家,张爱玲在家盛装打扮,拿出了最喜欢的餐具,准备好了精致的糕点,就等着她们上门。但是她们却因为封锁迟到了5分钟,对此张爱玲很生气,在她们敲门的时候故意让佣人秦妈说:“秦妈,告诉他们,本小姐现在不会客。

对于张爱玲的着装,她写道:

“张爱玲她着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十八世纪少妇,她穿旗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或太祖母,脸是年轻人的脸,服装是老古董的服装。”

这个不知是否来源于这个玩笑:

有次,张爱玲突然问她:“你找得到你祖母的衣裳找不到?”潘说:“干嘛?”张说:“你可以穿她的衣裳呀!”潘说:“我穿她的衣裳,不是像穿寿衣一样吗?”张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

潘柳黛,曾是上海才女,因妒生恨,与张爱玲好友变陌生人


张本来就爱穿奇装异服,对此她的弟弟张子静曾经说过:

“她的脾气就是喜欢特别,随便什么事情总爱和别人两样一点。就拿衣服来说罢,她顶喜欢穿古怪样子的。”

对于张爱玲的奇装异服,还有下面的描述:

她为出版《传奇》到印刷所去校稿样,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停了工;

到苏青家去,整条巷子为之轰动;

某次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她穿一套前清老样子的绣花袄裤去道喜,满座宾客惊奇不已。

那张爱玲是不是真的如潘柳黛所说的脾气高傲,性格孤僻呢?我们可以从她的挚友邝文美在1957年写的《我所认识的张爱玲》了解一二:

照我猜想,外间传说她孤芳自赏,行止隐秘,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可能是由于误解。例如,她患近视颇深,又不喜戴眼镜,路上相遇,她没有看出是谁,别人却怪她故作矜持。再者她有轻性敏感症,饮食要特别小心,所以不随便外出赴宴,别人因此以为她架子很大。再加上她常夜间写作,日间睡觉,与一般人生活习惯迥异,根本没办法参加社交活动。

她还写到:

在陌生人面前,她似乎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可遇到只有二三知己时,她就恍如变成另一个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

5

在邝文美笔下的张爱玲和潘柳黛笔下的张爱玲简直判如两人,这就是挚友和非好友之间的区别吧。

不过大家都知道潘柳黛和张爱玲交恶,所以对于她的话也只信半分。

到这里也就对潘柳黛公开诋毁张爱玲有了大致的了解。

从那次之后,张爱玲和潘柳黛渐行渐远,形同陌路。

十年之后,张爱玲、潘柳黛一前一后到了香港,当有人告诉张爱玲潘柳黛也在香港时,张爱玲回答得相当干脆:“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

可见张爱玲有多不待见潘柳黛。

两位都是上海滩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是却因为才华和名气闹出了间隙,不可谓不让人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上海   人时   上海滩   好友   女作家   祖母   文坛   香港   血统   才女   陌路   衣裳   贵族   陌生人   作家   小姐   喜欢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