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自律的孩子有大格局》:孩子能否自律,只和一件事有关

豆瓣8.4《自律的孩子有大格局》:孩子能否自律,只和一件事有关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878


相信任何父母都会遭遇各种育儿困惑,看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忍不住担心焦虑:


孩子爱发脾气,喜欢大吵大闹怎么办?

孩子不好好吃饭,不按时睡觉怎么办?

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什么都靠父母怎么办?

孩子学习成绩差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失,能否处理得当取决于父母的智慧。


父母需要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用科学的方式引导。


《自律的孩子有大格局》这本书,或许能够给大多数父母带来新的启发。


比如书中“自主性成长法则”的核心原则,能让我们学会创造性地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01

自主性成长法则


许多父母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本能:即习惯性地帮助孩子做事,看到孩子遇到困难,自己可能比他们还着急。


但无论父母多么爱孩子,都不能代替和逼迫孩子成长,成长的主角始终是孩子,而父母要承担的角色是顾问,目的是激发出孩子自身的主动性。


父母的职责是给孩子确立一个安全边界,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把教育的事交给生活


因为人是永远无法理解自己感受之外的事情的,所以只有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他们才能真正领悟。


这就是自主性成长法则,用这个法则让孩子学会自律,就好比是把卫星送上了轨道,孩子就可以自行运转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基本完成了为人父母的使命。


通常来说,这一原则有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父母放手,让孩子自主成长


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就要逐渐放手,让他慢慢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我的女儿快三岁了,每当她要洗脸洗手时,不喜欢其他人帮忙,总是说“不要妈妈,我自己洗”。


而作为父母,就要学会让孩子解决那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得到历练,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存在感和自信心。


当孩子长大以后,更要鼓励他们勇敢去做一些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比如,一个8岁的小女孩萍萍在练习跳木马,那个木马对她来说有点高,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


爸爸看见她有点灰心丧气,就走过去,拉着她的手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萍萍得到鼓励后,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再一次朝着木马冲去,终于一跃而过。她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大喊大叫,无比自豪。


对她来说,这不是简单的一跃,而是一次完整的教育。


体会过挫折时的沮丧,关键时刻萌生出不放弃的勇气,以及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这些都会在她幼小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成为她将来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样本。


父母陪伴孩子,但不插手孩子的事情,这会让孩子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从而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进而勇敢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我能做主,我才自信;我越自信,越有动力


第二步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在犯错中学会自律


有些父母认为,简单给孩子定几条规矩,让孩子遵守,他们就会变得自律。这是弄混了“他律”和“自律”,规矩是外在的束缚,会令孩子反感、抵触,而自律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自律并不来自于父母的说教,而是在于孩子在自主性成长中获得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经历了失败之后,才会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真正的自律源自自主,如果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然也就不会懂得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因此学会自律。


孩子能否自律,和他的自主性有关。


第三步是自律的孩子有大格局


自律的孩子能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父母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孩子们终究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中的各种阴暗。


父母放弃焦虑,忍住不插手,孩子才能勇于承担、善于取舍,逐步将内在的格局展开,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02

培养孩子独立阳光的性格


我们都希望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孩子天性内向、敏感胆小。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把孩子的天性当成问题,怀疑外向活泼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内心敏感的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事实上,我们需要坚持“自主性成长法则”,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不同的天性养育孩子。


比如,对内向的孩子,你可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千万不要对孩子吼叫,因为他们更敏感,容易受伤。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你可以陪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捕捉蝴蝶、观察植物和动物。


这些安静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能让内向型的孩子感到愉悦。


父母要认同孩子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说“孩子,妈妈很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妈妈小时候也见到陌生人就紧张,害怕和他们说话,后来长大了,就好了”。


通过情感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能让他们获得战胜焦虑和害怕的力量。


03

培养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


懂得放手的父母,更容易教育出自律的孩子;而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容易推卸责任。


现实中,绝大部分父母担心孩子把事情搞砸,都会忍不住为孩子代劳。


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理所应当地享受一切,并且理直气壮地指责父母


当我们不得不每天早晨反复催促孩子起床,为他们整理书包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比如,和孩子谈一谈,让他们认识到设定闹钟、听到闹钟后起床、穿衣服、洗漱、带文具等等事情实际上是他们的责任。


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做好,承受结果的只有自己,而父母则会全力支持老师对迟到的各种处罚。


不要总是提醒孩子,希望避免他们犯错误,这就让他们失去了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机会。


孩子起床晚了,不要因为要迟到了就用车去送他们,也不要写请假条,为他们的拖沓开脱,只有当孩子真的感到难过了,这些教训才能让孩子牢牢记住。


在孩子犯错时,用难过代替愤怒,不要说“早就知道你会迟到,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这样的话,那只会让孩子怨恨父母,认为是父母的问题。


可以说“我很难过你的老师要训斥你了,希望你下次注意。”受过一次教训,相信下次孩子就会自己上心,从失败中学会思考,培养出自律的习惯。


04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成绩焦虑不安,其实学习同样是孩子自己的事,想要解决成绩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孩子。


孩子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家长的情绪,但是在谈论成绩不好的科目时,我们需要用一种非情绪化的,但是充满关怀的方式


比如“数学有点差,你打算怎么解决数学的问题?”、“你对语文成绩有啥想法呢?”


只要孩子自己对成绩不满意,我们就不用担心,因为孩子有取得好成绩的意愿,他们终究会自己找到办法的。


实际上成绩差只是一种表现,并不是问题,而背后的原因才值得我们重视,这需要和孩子之间的深度沟通。


给孩子写信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判断谈话会谈崩的情况下。写信最大的好处是,孩子在急着反驳父母之前,有时间先进行思考。比如信中可以这样写:


“我们知道,成绩单可能令你非常伤心,我们也曾做过学生,深知那种失望的感觉。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永远爱你。”


“如果你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业,一定可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和爸爸会在周五晚上与你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希望听听你的计划,也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05

结语


父母对孩子设立的边界越少,约束越宽松,就越能让孩子自主成长,培养出独立乐观的性格,也能减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自主性成长法则”从根本上改变了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管理。


相信阅读这本书后,你的育儿理念会得到升级,探索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孩子养成自律的能力,释放最大的潜能,拥有广阔的未来。


作者:洋葱,精读读友会会员。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女子,想和你一起深度思考,改变人生。

自律的孩子有大格局 ¥29.4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格局   孩子   都会   豆瓣   天性   焦虑   木马   法则   教训   敏感   自主   事情   父母   成绩   能力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