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杭州男孩小飞,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他有个十分强势的父亲,要是没考第一名,就会被批评。他还有个“鸡娃”母亲,每天做完作业,还要布置练习题。他平时考试考99.5分,也会被父母问责:“怎么才99.5分,还有0.5分被你吃了?”每次写完作业,小飞都想去外面玩,可每次都要面临母亲的“预习、复习、加练习题…”

去年年底,妈妈正带他读课文,他突然倒地不起,抽搐不止。之后,提到“作业”,他一天最高发作几十次。今年5月初,父母带小飞去看医生。小飞被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即俗称的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好好的一个孩子,因为学习,被“逼疯”了!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李玫瑾教授在某个访谈上,回忆的母女对话场景。她曾对女儿说,自己那个年代,多少人没学可上。她不禁感慨,羡慕女儿这一代人,可以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但女儿说了一番话:“你们真的无法体会我们的痛苦。每天上课占据了大部分白天时间,而晚上时间则被作业所占据,周末被兴趣班占据;这样的日子并非一天两天,而是小学初中大学整整13年,13年如一日的煎熬。”李玫瑾听后,如醍醐灌顶:“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如今,很多父母都陷入了,把孩子当学霸来培养的误区。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家长就会拼命给孩子“加餐”、疯狂逼迫孩子学习。孰不知,优秀的孩子,不是逼出来的;父母苦苦相逼,只会将孩子逼出问题,毁孩子于无形!

1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逼迫他学习前不久,霸屏热搜的电视剧《小舍得》里,三个家庭,都有同一个教育观:就是不停地逼迫孩子学习。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剧中的田雨岚,是鸡娃的家长典范。她,只关心儿子的学习。任何阻挡孩子成绩的“障碍”,她都要帮孩子扫清。在她的字典里,唯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儿子想去踢球,妈妈说,你能考100分吗?不要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儿子喜欢研究小生物,妈妈一怒之下,将儿子的“蚂蚁工厂”、“蜗牛”一窝端了。她推着儿子进入“宇宙补习中心”,梦想儿子考入“顶流学校”。最后,这枚“鸡娃”抑郁了、疯了…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而剧中的南俪,原本是一位“佛系”的妈妈。但面对内卷现象,她也转变了态度。南俪开始疯狂的为夏欢欢准备奥数辅导班,逼迫孩子学习。在南俪的“疯魔”下,欢欢离家出走了。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米桃从小就是班里的学霸孩子,但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与其他家长沟通后,即使做两份工作,也要让女儿上最好的补习班。米桃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她唯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个人及家庭的命运。但父母一而再地逼她学习,让她感到自责,而且也充满自卑感。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可见,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把他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让他学习、学习、不停地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不是孩子心理出问题了,就是亲子关系破裂了。

2

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逼出来的曾经有一个教育类短片,叫《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短片里的小男孩,语文不会,数学不好,哪怕妈妈再认真辅导,都没有任何起色。妈妈对孩子的成绩,也是关心则乱;她每天对孩子说的话是:“你在学校都学了啥?”“你怎么考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有一天,儿子拿了一张67分的试卷回家,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她歇斯底里地大声吼道:“从明天开始,不准出去玩,游戏不能玩,零食也不能吃,一定要把试卷上的题目全部答满…”这时,孩子哭了,妈妈也心软了,并反思:“或许孩子本不是那块读书的料,又或者只是自己对未来的焦虑全部都施加到了孩子的身上。”妈妈于是选择妥协,并对孩子说 :“我不管了,你能学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吧。”从那以后,妈妈转变了方式,她明白教育孩子,逼迫没有用。她开始更用心地陪伴孩子,而不是总催促他学习;她以前总是苛责孩子,而现在她用鼓励代替。她还认真地学习育儿知识,她也不再定义和规划孩子的人生,而是让他成为他自己。长大后的男孩,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作家。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后来,他说自己十分感谢妈妈,他知道自己有很多问题,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但是他的妈妈接纳了他所有的不完美。被父母逼着成长的孩子,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活。而真正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被逼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敢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3

教育不是逼迫聪明的家长这样做曾在日本一档综艺节目中,探讨过一个新名词,叫“教育虐待”,引发很多家长共鸣。何为“教育虐待”?它是指“父母(家长)强迫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结果反而造成孩子越读书、越痛苦的问题。”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这种现象普遍。其实,我们一味简单粗暴地逼迫孩子,不是教育,还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在于引导,而非逼迫,优秀的父母都会这么做。↓↓↓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1.好好“珍惜”孩子的爱好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为人父母,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好好“珍惜”孩子的爱好。音乐才子周杰伦,少年时只有唱歌弹琴拿得出手,文化课几乎全挂;可母亲从没责骂过,反而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孩子的兴趣点去引导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夺取所谓的名次;可以引导孩子拓展思维,收获独特人格魅力。其实,这才是孩子,以后可以伴随一生的财富。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2.用鼓励代替“逼迫”心理学的“南风效应”告诉我们:父母多点“人情味”的鼓励,远远要比冷冰冰的苛责更加有威力,一味打压逼迫成就不了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一味逼迫打压孩子,伤到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决定孩子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要用陪伴代替催促,让孩子慢慢来;我们要看见孩子的努力,并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如此,孩子才会相信自己有变好的能力,从而走向更好的人生。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3.孩子想放弃时,“拉”他一把当孩子想放弃时,他们一定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比如孩子学弹钢琴,他们不愿意学了,因为枯燥、单调又没有长进。我们是不是就放任他们不管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要看见孩子的难处,理解他们沮丧的情绪;并且,我们还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和孩子一起跨越困难。如此,当孩子努力后看到成果时,会懂得坚持的意义,也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逼到癔症发作:毁掉孩子就不停地逼他

这个世界,没有孩子是完美无缺的。为人父母,无需对孩子过加苛责,逼迫。唯有尊重、鼓励孩子,通过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教导,才能激发孩子内心的潜能。亲爱的家长们,你在日常育儿过程中,会经常逼孩子学习吗?面对孩子的拖延、不爱学习,你是如何机智化解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癔症   孩子   作业   练习题   儿子   家长   母亲   父母   女儿   兴趣   男孩   妈妈   优秀   梦想   方式   家庭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