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着自己成长、帮助孩子成长,预示着孩子今后不同的人生

文:黑豆老末儿

从中青网看到一篇文字,西藏昌都的一个10岁的独手女孩,在面对一些恶意的嘲笑时,她说了一句话,看似平常,却非常有力量:

“管不住别人的嘴,我可以强大自己的心,大家会做的我也会,大家不会做的我还会!”

这个女孩出生后,妈妈也曾沮丧忧愁,慢慢地妈妈接纳了现状,在2012年,还开始资助一个更需要帮助的女孩。

读过这篇文字,我在想这个妈妈看似很平常,可着实了不起!因为她懂得,女儿虽然只有一只手,可孩子的人生依然是孩子的人生,需要她自己来完成,和无数个普通孩子一样,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还需要她自己完成。也许她不会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可是她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了教孩子学着自己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地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教孩子学着自己成长、帮助孩子成长,预示着孩子今后不同的人生

现实生活中,看惯了很多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孩子的方式:我要帮助孩子成长得越来越好!我要帮孩子把成绩提高上去!我要帮孩子找回自信!······说句实在话,在以前,我也曾这么想过,也没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或者不合适。父母帮孩子,理所应当,这是爱呀!

可后来发觉不是那么回儿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帮的越多,感觉越无法给到孩子力量,自己也越是感觉无力。比如:

孩子早起上学的事儿。有个十岁的男孩子,早上起床,还需要妈妈给找好衣服(很常见),妈妈喊起(很正常),在他睡眼朦胧的时候,妈妈帮着把衣服穿好,催着上学,时间紧张了,经常是爸爸把饭给装饭盒带在车上吃。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和节奏,等孩子读中学的时候,妈妈已经对孩子的起床困难无能为力了,除了唠叨孩子就是催促,经常是早上把好好的气氛搞到糟!

在很多家庭,我们还可以看到儿女已经是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孩,只是还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每天父母还要喊起床、催早饭、提醒着种种,同时父母还抱怨着自己不催就不动,自己快变成老妈子了!对此儿女也感觉到不舒适。

对此我感觉很难说:是儿女不独立?还是父母不舍得儿女独立?

我疑问父母是在给予孩子们真正的帮助吗?

帮不是不可以,但帮一定有界限。

教孩子学着自己成长、帮助孩子成长,预示着孩子今后不同的人生

曾有一位教育学家说:“当你每一次告诉孩子答案的时候,你其实就剥夺了他一次学习的机会。”那么当我们每一次替代孩子做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也剥夺了他一次学习机会呢?

学习有多种方式,而实践或者试错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在孩子实践的时候给足他实践的勇气,让他勇敢地去做,不怕失败或者犯错,并且能在失败或者犯错之后依然可以有所得,从错误或者失败中拿到一种成长的资源。

很多孩子在十岁左右还不会自己系鞋带,因为往往是妈妈怕孩子踩住鞋带摔倒了,一般都会提前帮着系好了,甚至有时候还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的鞋带拉着地在前行。这些都是生活细节。记得几年前听过一个学霸妈妈分享是如何把儿子送进名牌大学的:

在儿子读中学的几年,夫妻(高知分子)二人晚上从来不外出,一直是爸爸和妈妈分工负责辅导儿子的功课,妈妈从早上喊早做饭送上学到晚上接放学、晚饭、辅导功课都和爸爸做了很明确的安排,六年如一日,终于把儿子送进了一所知名大学。当时听了这个分享,我除了感觉这爸爸妈妈做的太累,并没有其他的感觉,如今再回顾这个故事,真实地感觉到了这对爸妈真的是帮助孩子进入了知名大学,算得上一般人眼里的成功了。可是心里并不能真正地认可!

教孩子学着自己成长、帮助孩子成长,预示着孩子今后不同的人生

现在一些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存在的啃老族也一度频繁出现,可是这些人在小的时候,父母也多是全心全意地一直在帮助孩子哈,为什么还会发展至此呢?

帮不是不可以,但帮一定有界限。

再看看那些自小父母给予更多实践或者试错机会的孩子。他们一贯地是站在自己儿女的身后关注着孩子的喜怒哀乐,关注着孩子摔跤、站起来,为孩子加油、鼓掌,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会伸出他们有力的手拉一把。自小他们在帮助孩子学着自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高知   昌都   孩子   鞋带   界限   功课   儿女   儿子   爸爸   父母   力量   妈妈   感觉   方式   机会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