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15天-读《战争与和平》兼谈托尔斯泰的为人与信仰

  《战争与和平》这部被称作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作品,其中描写的场面恢宏,描写人物众多,在毛姆看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诗。

1、故事梗概

  小说以拿破仑战争时期为时代背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和法军的溃败与撤退作为高潮,以男女主人公的小家庭描写做结尾,展现了四个家族在战争面前的思想行为,烘托“劝人向善”的主题。

  两个男主人公安德烈和比埃尔都出身名门贵族,他们都接受过新式教育,不再像普通的二世祖一样沉迷于放荡享乐,而是在战争面前挺身而出,勇敢战斗。

  女主人公娜塔莎在开始是无忧无虑,纵情享乐的形象,但她善良坚毅,在战争开始后与父亲投身于医护工作。

  安德烈最终牺牲在心爱女孩娜塔莎的怀里,而比埃尔也因为目睹战争的残酷而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最后,比埃尔和娜塔莎相爱结婚,有了四个孩子,但经历过生活的艰难困苦,他们变得平静,也陷入了一种中年人的自足。过去漂亮、活泼招人喜欢的娜塔莎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家庭主妇。比埃尔变得更胖,更加平庸。

在毛姆看来,“这些稀松平常的画面,却有着深刻的悲剧意味。” 但人生就是如此,并非一生都是激情澎湃,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大海总会趋于平静。

2、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信仰

  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乡村贵族家庭,学习成绩差,没有取得文凭。父母很早过世,托尔斯泰继承了一笔遗产,之后被家里人介绍进入社交圈。沉迷于狂饮滥赌的托尔斯塔曾经为了偿还赌债而变卖房产。

  在经过了这样一段荒唐的行为之后,托尔斯泰也后悔,但是仍然管不住自己。他后来写下一些随笔和短篇小说,开始受到文人的欢迎;但因为他脾气暴躁,经常刻薄辛辣地挖苦别人,所以渐渐也不再受人喜欢。

  结婚后的托尔斯泰,过着一种忙碌而有益、令人心满意足的生活。妻子养育孩子,料理家务,帮助丈夫誊抄手稿;丈夫则骑马打猎,管理庄园,搞自己的小说创作。

  好景不长,临近50岁的托尔斯泰开始忧虑死亡,年轻时不再信仰上帝,但因为死亡的逼迫,托尔斯泰又回转。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坚信俄国东正教会,但是神职人员的生活和他们宣传的教义并不相符,让托尔斯泰反感,于是他开始有了自己的信仰。

  他的信仰包括:“勿抗恶”,即不可以向自己的敌人宣战,即使遭受攻击也不能以武力反击;“不要发誓”,包括证人席上的宣誓和士兵们入伍时的宣誓;“爱、谦卑、自我否定和以善报恶”,于是他就义不容辞地放弃生命的享乐,投身劳作,经受贫苦,贬低自己,宽恕他人。

  在这个问题上,托尔斯泰一直饱受折磨。一方面他的理念和信徒们逼迫他放弃所有的财富,包括他自己的各种手稿的版权,另一方面他的妻子儿女不同意和他一样去乞讨流浪。

  他的金钱罪恶论和他的一些行为,让家庭中充满了无休止的争吵。托尔斯泰也在一次离家出走中去世。

可以说,托尔斯泰的前半生是富足自由的,而后半生却是甘之如饴的贫苦辛劳。

-------------------------------------

曾经在上学的时候学习托尔斯泰,被他高尚的思想情操折服。现在依旧很敬佩这样的一位理想主义先驱,但是看完毛姆的八卦,却有些同情他的妻子。作为伟人的伴侣,如果没有和伟人同样的思想境界,那是多么令人苦闷的一件事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托尔斯泰   东正教   安德烈   拿破仑   俄国   莫斯科   毛姆   战争与和平   贫苦   手稿   伟人   贵族   平静   面前   战争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