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科学育儿 快乐成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似乎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宝宝!

不论国度,不论年龄大小,

宝宝们仿佛对「躲猫猫」游戏情有独钟,

一遍一遍的享受着和大人一起玩的过程,

而且还乐此不疲。



1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躲猫猫」游戏,就是一个人类幼崽认知「客体永久性」的过程。

宝宝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反应会发生改变。

从一开始的惊讶「咦你怎么不见了,咦你怎么又出来了」,渐渐变成「哈!我知道你就在这儿」。

他们开始尝试预测事情的发展,如果事情的发展,和自己的预想是一致的时候,宝宝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对于「躲猫猫」游戏乐此不疲的原因。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这种可爱的「躲猫猫」形式恰恰是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必经之路。

婴儿通过看和触摸,通过跟人互动,尝试着理解各种物体,还有人的永久存在,不断增强对「客体永久性」的理解。


2

宝宝「躲猫猫」时,那些啼笑皆非的举动


陪宝宝玩「躲猫猫」游戏,或许家长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想象。

就是宝宝玩「躲猫猫」时,费尽心思的藏好自己的小脑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我就在这,妈妈你来找我吧!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为了不让妈妈找到我,小摇床靠你了!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妈妈,我看不到你,这样你就找不到我了吧!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为了让妈妈你找不到我,我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妈妈,我躲好了,你来找我吧!

为什么宝宝会有这些举动?

事实上,这和宝宝所处的认知阶段有关。

学龄前的宝宝还处于属于绝对的“自我中心”阶段,还不会有转换视角的能力,无法从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

他们只能从自己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认为自己看不到了,找的人也看不到了。

以致在玩「躲猫猫」的过程中,宝宝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举动。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另外,对于婴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讨厌独处,不喜欢黑暗,是因为他们没有感知到客体永久性。他们担心事物或者家人会消失,眼睛看不到那就是没有了。

但随着宝宝的渐渐长大,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认知,慢慢知道「即便看不见,也仍然存在」。

而玩「躲猫猫」游戏,能很好的认知「客体永久性」,通过在游戏中反复藏找后,渐渐意识到眼前的事物不会凭空消失,当然爸爸妈妈也不会。


3

「躲猫猫」游戏的好处


「躲猫猫」不只是一个游戏,它对提升宝宝的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预见能力、信任、对“缺席”概念的理解都很有帮助。

①帮助宝宝理解物体永恒概念

TRAIN

对于0-1岁的宝宝而言以家长“躲藏-出现”模式为主的「躲猫猫」,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物体恒存这一概念。简单的来说就是“宝宝明白了,事物不会因为看不见而不存在”。

躲猫猫的互动方式还帮助孩子区别认识“主体”和“客体”,逐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为语言发展打下基础。

②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TRAIN

经常与孩子玩「躲猫猫」,会加强孩子对“客体永存性”的认知,让孩子明白父母暂时消失不见,并不是不存在、不回来了,以致让宝宝能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有强大的内心适应短暂的分离。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③“听声辨位”,让孩子感官更灵敏

TRAIN

孩子在玩「躲猫猫」的时候,为了更快找到藏起来的父母,就会努力启动感官系统,听父母的走动声、开关门的声音、低语声、偷笑声等等。

这个过程能锻炼孩子“听声辨位”,以及其他感官系统发育。

④更愿意与人进行交往和互动

TRAIN

「躲猫猫」游戏,是一个多人互动的活动,在“找”和“藏”的过程中,大家会有交流,会在找到之后进行兴奋互动,也会为了藏好和找到而开动脑筋,做一些策略和方法。

当孩子体会到这种乐趣之后,会更加愿意与人进行交往和互动。

⑤有助于提高宝宝自信心

TRAIN

对于2-4岁的宝宝来说,捉迷藏可以让他们感受“我有能力隐藏自己,也有能力找到他人”的成就感,增强孩子探索外在空间的勇气和自信。

另外,我们在玩捉迷藏时,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孩子这些场所不能躲:

①衣柜里不能躲,以防窒息。

②电源边上不能躲,以防触电。

③门后不能躲,以防夹伤。

④有桌子角的地方不能躲。

⑤阳台、树上等地方不能躲,以防坠落。

⑥不要在夜晚、黑暗的场所玩捉迷藏。

⑦切忌在公共场所玩捉迷藏,以防意外的发生。

⑧不要和陌生人玩「躲猫猫」游戏。


4

如何跟宝宝玩「躲猫猫」


2-8个月

Age

宝宝和家长对视,玩耍时家长可以用双手或毛巾挡住自己的脸,同时喊宝宝的名字,一边慢慢的把毛巾或手挪开,一边说:“喵——,喵——,咦-----”,一边露出笑脸来,孩子也不自觉地笑。

当孩子逐渐适应,可以互换角色,家长把手或毛巾挡住宝宝的小脸,嘴里同时说“喵——,喵——”,然后再及时帮宝宝把手帕拿开,让他感受到自己也可以藏。

如此这样反复多次练习后,宝宝就会加强这种认知,最后慢慢引导宝宝学会自己拿下手帕。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8-12个月

Age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行走的冲动了,家长可以藏在家里安全、距离孩子不太远的地方,引导孩子扶着沙发边缘挪蹭或爬过来。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用语言引导:宝宝来找我呀~

等孩子熟练之后,家长就可以把孩子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保持在视线范围内,

或者找家里的其他人和孩子藏在一起,再用语言引导:宝宝在哪里呀?

也可以把宝宝的玩具藏起来让宝宝找。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12个月以后

Age

这个阶段互动会多一些,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孩子来玩,故意弄出声响让孩子发现,增加游戏的乐趣。

可以在熟练掌握后,互换角色,变换多种玩法。


5

说在最后


家长要注意了,「躲猫猫」的游戏重点并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在于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游戏的过程。

因此,在和宝宝玩「躲猫猫」游戏过程中,请尊重孩子的童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放手和宝宝愉悦的玩耍吧!

千万不要用大人的思维要求孩子这样那样,不然宝宝可能不会喜欢这个游戏哦!


好了,今天育儿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啦!明天我们同一时间见!


往期推荐

更多相关话题

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益生菌虽好,但你选对了吗?给娃买益生菌,请先了解这些!不然钱花了不说,可能还没啥效果!


END

希望萌宝成长路上都有父母相伴

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朋友为什么人类的幼崽如此钟爱「躲猫猫」?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客体   永久性   感官   物体   认知   家长   父母   人类   阶段   过程   能力   妈妈   宝宝   孩子   地方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