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振刚教授的新征程

费振刚教授的新征程

北京大学中文系费振刚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文学史专家,他在学生时期就参与主编了第一部红色书面的《中国文学史》蜚声文坛,闻名遐迩。随后他又成为63年版的《中国文学史》的主编之一,排名在游国恩,王起,季镇淮,萧涤非之后,此书成为几十年来高校中文系的主要教材之一,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成为游国恩教授的助手,受到了北大老一辈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视学术为生命,以学术相砥砺。”走上了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道路。后来他又成为北大中文系第五届系主任,对中文系的发展劳心劳力,悉心辅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中文专业培养优秀人才,成就斐然。新世纪开始不久,费振刚教授退休后,开始了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新征程。

梧州岁月

费振刚教授于2002年应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和仇仲谦教授的邀请,前往梧州,筹建梧州学院中文系本科专业,开始了新的教书生涯。他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都进行了精心安排。重操旧业,走上讲台,为入学的新生讲中国古代文学。他又邀请大学时的同学北大中文系谢冕,候学超,中山大学的黄修已前来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课。可以说,这是充分利用了我国文学专业的师资资源,这豪华的阵容是专业“升本”的重要保证。在他们的努力下,梧州学院中文系“升本”如期实现。

从2002年至2008年,费振刚教授每年除了少量时间居住在北京和前往加拿大看望他的两个女儿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居住在梧州,与首批中文系的40几个同学同住在一个校园内,同在一个食堂用餐,与同学朝夕相处。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传授文学知识,而且还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有的学生“因为外部环境造成的种种困扰而采取不同方式来发泄时,向他们提出如下劝告:个人无法改变客观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不可以随波逐流,不可以同流合污,不可以趋炎附势。我们要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可以懈怠,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亲人。”这实在是肺腑之言,声声入耳,稳定了同学们的思想情绪,使同学们安定下来,好好学习。

在梧州,从2002年起,谢冕,候学超,黄修已他们采取集中授课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将课讲完,先行离开。费振刚一直留在梧州,连续为七个年级的同学上过课。后来梧州教育学院与梧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梧州学院,教师队伍扩大,费振刚教授帮助他们自行完成教学任务。

黄寿恒是梧州学院中文系首批的一个学生,勤奋好学,后来考取了研究生,对壮文曲艺古籍很有研究,酷爱写作,并出版了《恒言集—黄寿恒诗词选》,费振刚教授为他作序,实事求是评价了这些诗词,并介绍他成长的环境,以及对他的印象。老师对学生扶持,关爱之心溢于言表。充分地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拳拳之心!黄寿恒非常感动,并以“痴儿愿理雩坛草,再沐春风二十年。”的诗句达谢老师,老师也以“但愿天从你我愿,同修杏林到永远!”来相和。这真是校园的一段佳话。

守望坚守

2010年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费振刚教授继出版了《守望—我的北大五十五年》之后,2017年在北京大学校庆120周年前夕,又出版了《我是燕园北大人》的新书,前者分为“一史封皮三易色”,“真理标准讨论的寻思”,“我心中的典型”,“与同学共勉”四辑。后者分为《永远的坚守》《与同学共勉》《我眼中的外部世界》三个部分,收录了费振刚教授不同时期的文章,是作者对北大的五十五年经历以及中文系历史,和百年传统的回顾和思考。

“守望”就是守望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视学术为生命,以学术相砥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薪火相传,将北大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传承下去!

这样的精神追求,一直贯彻在他学术生涯的始终。他在退休以后,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学术研究从未间断。他曾经与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出版过《全汉赋》。2007年12月,他与仇仲谦编著的《汉赋词典》出版;2005年他与仇仲谦,刘南平校注的《全汉赋校注》付印。他还为其他同辈学者,博士生,硕士生的专著作序,有许多深刻的见解。这些都是“学术相砥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学术研究中,费振刚教授更是体现了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北大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游国恩,杨晦要求他们:首先要详细佔有资料,打好坚实基础,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终成大器!费振刚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来认真贯彻,并顽强地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一脉相承,他又以同样的要求,来要求他带领的硕士生,博士生。例如,研究《诗经》的就必须先读《毛诗正义》,下狠心,拿下原典,打好坚实基础,向新的高度跋涉,一步步获得成功!

费振刚教授一直在进行《全汉赋》的增订工作,2009年9月,他中风病倒!经过治疗,转危为安。右手活动不方便,只好用左手操纵键盘,用电脑写作!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对《全汉赋》的增订工作。我们衷心地期望费振刚教授的愿望能够实现!

此外,在《守望》一书中,记述他与研究生博士生编著《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过程也很感人:老师先讲授先秦两汉文学,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师生相互论难,相互启发,曲径通幽,豁然开朗。他们获得了巨大的乐趣。然后由费振刚教授主持,研究生,博士生分工编写,专著终于编著成功,既出了科研成果,又出了人才。这正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文精神的又一次体现。

费振刚教授意气风发地行进在新征程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梧州   守望相助   汉赋   教授   校注   砥砺   著书立说   教书育人   中文系   博士生   北大   学术   同学   老师   学生   费振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