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后台常常有妈妈发来这样的提问:

看来,大家对塑料制品的疑问还真不少呢!

也是,咱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太多了。家里饮水机的装水桶、订餐的外卖餐盒,宝宝的奶瓶、玩具...不都是吗。

那么,这些塑料制品对宝宝及我们的健康到底会不会产生影响呢?

塑料对健康的影响

抛开降解难这一环保性问题不说,塑料本身是没有毒的,但制作塑料过程中的化学添加物,比如增塑剂等,却很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有些塑制品中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都会干扰孩子的生殖系统、诱发性早熟。

邻苯二甲酸酯

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告为一种环境荷尔蒙,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干扰内分泌系统,可导致男孩儿“女性化”,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双酚A

则可能产生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引起性早熟,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有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物品,比如购物小票中也可能含有双酚A。

记得去年,还曾有某知名品牌拖鞋被查出增塑剂超标,影响人体健康。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因使用塑料饭盒而导致性早熟的事件也曾引起讨论。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着实有些吓人!

但是,家长们也不用过于恐慌。并不需要因此禁止宝宝接触一切塑料制品。况且,想要一下子把塑料制品从咱们的生活中完全剥离也根本不可能。

想要让宝宝不受化学添加剂的危害,了解塑料材质、了解塑料制品什么情况下比较危险,更重要!

大家知道,一般塑料制品的底部都有一个三角标,三角标及中间的号码(1-7))是回收塑料时的分类标志,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塑料的分类。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那么,宝宝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塑料制品,分别属于哪类呢?又会不会产生什么危害呢?

一起来看下吧!

矿泉水瓶、饮料瓶

矿泉水瓶、饮料瓶基本都属于1号PET。某些日化用品也常用这种塑料。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这一类塑料不耐高温,约70℃就会变形。装冷水、温水不成问题,但不能装热水热饮,也不建议长期重复使用。

使用得当的话,安全性还是不错的。

而且对于小宝宝来说,接触矿泉水瓶和饮料瓶的机会也并不多。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咱们大人有一个习惯,会增加宝宝接触的机会,那就是用矿泉水瓶装酱油、醋等调味品

我家奶奶之前就有一次,发现CC喝完的饮料瓶子特别适合装醋,说自带的小洞出量超方便。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我赶紧制止。因为这种材料表面不密封,容易滋生细菌。另外,材料中也有脂溶性小分子,长期使用容易渗透到调料中,不建议循环使用

真想要方便,适合装调味品的玻璃容器,网购9块9就能包邮到家,就别省这10块8块的啦。

保鲜膜

目前市面上使用范围比较广的保鲜膜,有两种材质,分别是3号PVC(软质)和4号LDPE(即,PE)。

PVC材质的保险膜安全性最低,开篇提到的邻苯类的增塑剂,就可能存在于其中。

一些蔬果店中会用到PVC材质的保鲜膜,一般是黄色卷筒状的,材质咱没办法一眼看出,但万一呢?

所以,尽量不在外面蔬果店买切好的、保鲜膜包裹的半成品。就算保鲜膜没问题,也可能有其他卫生方面的问题,不是么?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PE的熔点在92℃,相对来说安全稳定性就相对高些了,但也要在常温的前提下。

水果蔬菜、剩饭剩菜可以使用PE保鲜膜包裹常温或冷藏储存,但不建议高温加热,也不建议包覆多油、多糖类食物。

像有上一顿剩下的饭菜,用保鲜膜包着直接放微波炉里加热的事,大家就不要干了哈。

当然,有些PE保鲜膜包装上会标有“可微波炉加热”字样,但是否真的能用,还要具体看保鲜膜的适宜温度。耐热性较高的,(比如标注110℃以上),也只建议在低档情况下使用。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除了这两种材质以外,还有两种材质的保鲜膜安全稳定性要更好,但因为价格较高,所以尚不普及。一种是PMP材质,另一种为PVDC材质。

这两种材质更加耐高温,比如:

某品牌PMP保鲜膜耐高温180℃: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PVDC保鲜膜耐高温140℃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比起PE材质,微波炉加热要更加安全。

为方便选择,C妈为大家总结一下: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注:选购时要留意使用说明,上面会标注适宜温度、可否接触某些食物(高油、高糖等)等注意事项。

奶瓶/塑料水杯

宝宝的奶瓶、塑料水杯等一般采用的是5号PP材料。还有一些吸管啊、餐具啊、宝宝的口咬玩具等等,都可能是这一类的材质。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PP熔点高达167℃,是一种稳定性较强的塑料,也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里加热的材料。

尽管PP材质被认为食品接触安全性较高,且应用范围很广,但C妈也不建议大家就可对其完全放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8年,欧洲联合肠胃病学周大会上,研究人员指出,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出微塑料颗粒(长度小于5mm的小塑料颗粒)。在多达9种的类型中,PP是最多的一种。

而去年,也有研究团队经过实验发现,PP材质在接触较高水温时,瓶中的微塑料颗粒会增加。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水温在25℃时,微塑料颗粒为60万/升,而当温度升高至95℃时,微塑料颗粒飙升至5500万/升。

大部分的微塑料颗粒会被人体排出,但是也会有更小的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肝脏、肾脏等。甚至在今年的《国际环境》杂志中,有研究称,在人体胎盘中也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存在。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暂时有限,微塑料颗粒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完全被揭开,但既然有更好的选择,谨慎一点肯定没毛病。

以前我家就用过一段时间PP材质的塑料餐具,毕竟防摔、轻、颜值还很高,我一直觉得很适合宝宝早期自主进食的阶段。

后来慢慢了解到有关塑料的更多知识以后,就变为装水果、零食了,啥都没健康来的重要。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宝宝的奶瓶、水杯都是这个材质的。那么日常使用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C妈建议大家:

关于使用∇

任何塑料材质的奶瓶、水杯、餐具都最好不要装热水/热食,想装热水的话,还是选用不锈钢/玻璃/搪瓷材质/硅胶。

奶粉冲泡可以先在玻璃容器中冲好,等晾到温凉以后再倒进塑料材质奶瓶。

关于清洁∇

很多人都习惯用开水烫一下,或者高温煮沸的方式消毒,但是这个方式不太建议塑料材质。

如果要使用高温煮沸方式消毒的话,研究人员建议在煮沸/蒸汽消毒后另煮一锅沸水晾凉,用晾凉的水进行3次冲洗,之后晾干存放。

外卖餐盒

外卖餐盒材质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5号PP和6号PS

前面咱提到了,PP的安全稳定性还算比较好的。那么PS呢?相对于PP来说,耐热性就比较低了,80℃就可能释放出“苯乙烯”有害物质。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虽然宝宝不常接触外卖,但咱们可是没少吃啊。我想,难免也有那么几回懒得做饭,订餐跟娃一起吃的情况吧。

刚从热锅里盛出来就倒进餐盒的菜或者是吃剩了直接连餐盒放到微波炉里加热的外卖...

不敢想不敢想~

玩具

宝宝的塑料玩具,材质涉及的可能不是一种两种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塑料玩具中是否含有增塑剂。

此前,一款芭比娃娃就被监测出增塑剂超标140倍。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而在我国增塑剂限量要求中,明确规定:所有产品包括可放入口中的产品,三种增塑剂总含量要≤0.1%。

此外,像一些PVC材质的小黄鸭、以及7-EVA材质的爬行垫,含有有害物质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

那么我们给宝宝购买玩具时,要如何判定呢,就是要认准国标“GB6675”字样、3C认证和检验检疫合格证。

赶紧检查下家里的这些塑料用品,使用不当或致宝宝性早熟


塑料制品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使用时还是需要谨慎。

当然,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定要杜绝,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原因,很多时候,就方便做更正确的选择,比如:

一点点的改变,没有什么影响和不便,却可以避免孩子吃下去大量微塑料的机会,何乐不为呢?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D爸妈”( ID:cd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耐高温   塑料   宝宝   增塑剂   保鲜膜   奶瓶   水杯   微波炉   外卖   餐具   稳定性   塑料制品   不当   材质   家里   建议   性早熟   用品   塑料颗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