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过年,很多人不愿承认、但又最真实的场景,是在电影《过年》里。

东北农村的一大家子,老两口有5个孩子,3儿2女,都已各自成家。这么多口子人,碰在一起,所有的家长里短、矛盾冲突,在回家过年的这几天,像火山一样,突突爆发。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大儿媳妇,贪财+爱占便宜+势利眼,老惦记着婆婆手上的“金镏子”;

大女婿,色狼一个,在外勾搭小姑娘怀了孕,还家暴妻子,逼她做人工流产,对外却说“老婆性冷淡,不能养活孩子”;

二儿子,想出国读书,这次回家,主要是要钱;

小儿子,整天吊儿郎当,不工作,在家啃老……

印象深刻的,是葛优饰演的大女婿,酷爱挑事。经常在二老面前,说二女婿坏话,扇耳边风。

他说,二姑娘找的这个人啊,不靠谱,原来是个落后工人,在外面净做违法犯罪的事儿,还是个亡命徒,早晚得闹出人命。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听了这些,公公更不喜欢二女婿了,一开始,还不让二女婿进家门。

实际上,二女婿正直又正干,带着一帮下岗职工,组建了个建筑工程队,在那个大家都靠死工资混吃等死的年代,二女婿凭自身力气,挣了点钱。

最可笑的,是后来公公见到了二女婿,一问情况,嗯?这跟大女婿说的也得不一样啊,怎么回事?公公就把大女婿叫来,想当面了解一下。

结果,大女婿一进来,却打起了哈哈,装起了傻,避而不谈。公公也是慧眼啊,一看这架势,心里就明镜似的了。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类似这些冲突,在过年的这几天,天天都在上演。

最后,年夜饭,大家从开开心心围坐一桌,到斤斤计较、到拌嘴吵架、到砸了一大桌子饭、到不欢而散。

而去年,那场面,闹的比这还厉害,差点没出人命!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电影看的我,真是惊心动魄。

不过,再怎么着,也是在看别人的故事,然后,悟自己的人生。

如果,一旦发生在自己家身上,相信很多人,会猝不及防,不知所措。

昨天还是兄弟姐妹情深、嬉戏打闹、无所不谈,今天,就各自有了小九九,算计着各家的得失。

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事态已经不受你控制了。后知后觉,只能一声叹息,却难以改变。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有人说,兄弟姐妹长大了,成了家,会越来越疏远。一旦父母不在了,多半是,谁也不听谁。严重的,甚至会成为仇人。

这让人毛骨悚然,不能接受。

了解过别人的一些经历,我们不得不静下来,反思这种关系——兄弟姐妹情。

到底看看,曾是一个娘肠子爬出来的几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01

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回忆。

过年了,爸妈带着几岁的你,回到了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家。小小的你,抬头看到,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四舅、表哥堂妹,嗑着瓜子,坐了一屋。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很多时候,谁是谁,你都叫不上来。妈妈总是在一旁提醒,叫“婶子”、“姨夫”、“姑父”……那些年,亲人团聚,总之,图的是个热闹,氛围喜庆而浓郁。

几年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在了,爸妈、你和妹妹,就在自己家过年。爸妈的兄弟姐妹们,互相之间,更多的,是串个门、问候问候。

很少再有齐聚一堂了,当年那些为了看老人、向老人报道、哄老人开心的团聚,越来越少。

没爸妈了,就没了落脚的地方,在谁家住时间长了,都不是个事儿。毕竟,人多嘴杂。

有妈的地方,才是家。妈在,家最大。

《红楼梦》,偌大的贾府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这些远房亲戚、漂亮的女儿们,之所以能凑在一起,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贾母。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贾母在,她们就是各家的公主、掌上明珠,可以承欢膝下,一块嬉戏打闹;贾母不在,她们就变成了寄人篱下的可怜孩儿,要看人脸色度日。

网友小江,讲过他这辈子,最悲伤的过往。

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上面有4个哥哥。因为家里穷,他19岁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

中间,父亲去世,几个哥哥成家后,相继分了出去,母亲跟四哥住在了一起。

2009年,小江决定回家。可回来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

老人去世前,兄弟几个,面上都还可以,算说的过去,可老人去世还不到一个月,一天晚上,四哥对小江下了逐客令。

小江当晚收拾了几件衣服,住到朋友家,第二天,离开了家乡。

后来,小江回忆说,“离开时,我连自己的背影,都觉得那么多余。”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那一刻,他真切地体会到,父母在,这个家永远有一角属于你;父母不在,你瞬间就成了客人。

父母在,你吃东西还能挑挑拣拣、撒个娇耍个赖;父母不在,你要瞬间懂事,不然,你就会被别人挑三拣四、指指点点。

这样的例子,应该是少数。

小时候,我们经常猜个谜语: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一头大蒜,中间的柱子还在时,蒜瓣们都围着柱子,团团坐;当柱子不在了,一头一头的蒜瓣就散开,再也合不起来,当合不起来时,谁又会听谁的呢?

有句话说,“有妈在,血缘为重,兄弟姐妹是家人;妈不在了,兄弟姐妹变成了亲戚。”

好悲伤的现实,可是,我相信,世间,总有做的更好的兄弟姐妹们。

希望,自身有兄弟姐妹的,或者,有二胎三胎的,能提前感悟,提前避免。

02

多年后,有人问你,老家还有哪些亲戚?

上小学时,还记得,经常听人说,谁谁家的两兄弟,成家后,也不知道为什么,闹生了。兄弟两家本来住的不远,但老骂街打架,严重的几回,还动了棍子。

外人描绘的时候,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典型地“看笑话不嫌事大”。

他们回家后,又教育自家孩子,看见没?谁谁家多丢人!将来你们兄弟不准吵架!你看谁谁家,闹的这么热闹,让村里人没事就嚼舌根,多让人笑话!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他们又说,兄弟几个吵架,多半因为媳妇。这个妯娌之间的关系,不好弄。

媳妇是外姓人,进门之前,跟你的兄弟姐妹没有任何情感基础,她看重和维护的,都是自家以后的利益,生怕吃亏,哪还顾得上什么兄弟情深!

本来,一个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为这个家付出的多与少,很少去衡量的。有的付出多,有的付出少,是必然的。在各自另一半没进来前,他们很少去计较。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比如,有的上学毕业早,多挣几年钱,贴补家里,包括下面兄弟姐妹的学费;而有的上学毕业晚,结婚又早,精力不可避免就先顾小家。

但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比如先结婚的,过了几年,小家稳定了,慢慢可以抽出精力照顾大家。

这些,如果是兄弟姐妹自己,很少去计较,因为有情感基础在。

但,一旦成立了各自的家庭,出现了不满和纠纷,听谁的呢?理想状态,是大家都公平公正。可事实上,怎么样才算“公平公正”,各人心里又有一杆秤。

听谁的呢?兄弟姐妹之间,是平辈,不像与父母,有长幼尊卑,要顾及尊老,听老人意见。老人如果不在了,古代讲“长兄为父,长嫂如母”,但现代社会,很少有人遵循这个了。

于是,曾经亲密无间、无所不谈的兄弟姐妹,心里突然有了嫌隙。嘴上又不说,私下叽叽咕咕。彼此之间,意见越来越深,沟通越来越少,嫌隙越来越大,芥蒂越来越多。只能在短暂的相聚中,控制住不爆发。

小时候,兄弟姐妹间吵架了,能动手打架、能向父母告状、能哭哭啼啼……但是,一顿饭吃过、一宿觉睡完,就全忘了。

长大了的人,表面彬彬有礼,内心却时时在抱怨。加上沟通不畅,或者,干脆懒得沟通,你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你。中间隔着的沟,越来越大。

看到过一组“公式”,有关沟通的:

我不问+你不说=误会

我问了+你不说=隔阂

我问了+你说了=尊重

我想问+你想说=默契

我不问+你说了=信任

记得有个小说,是个悲伤的故事。

母亲生了4个孩子,3个姐姐+1个弟弟。4个孩子先后成家,在这个大家庭最幸福的时刻,妈妈突然住院,短短十几天,去世了。

老人出殡后的第2夜,姐弟4个躺在老屋的炕上,聊着小时候的家常。

即使,夜已经很深,他们的聊天兴致,依然很高。大家知道,以后可能再没有一个机会,人聚的这么全、心靠的这么近。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从小长到大的房子里,大家这么掏心窝子。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从那以后,姐弟4个,原本以为是亲情最稳固的家人,在母亲去世不久,曾累积的矛盾和意见,逐渐暴露了出来。原来,矛盾一直都在,只是因为老人的存在,被隐藏了。

比如,弟弟一直嫌姐姐管的多,对她很不耐烦;而姐姐觉得之前自己付出那么多,弟弟的态度怎么这么不好……更要命的是,他们彼此有意见,却又不说,只是一层层地累加怨气。

曾经,亲到骨髓的人,后来,心却最难琢磨。

这时候,再吵架,也没有人给撮合了。距离离得远的,更是没机会撮合。慢慢地,彼此之间,不再是亲密无间,而是以礼相待,疏远很多。

每当有人问起来,“老家还有哪些亲戚?”好像……还有个兄?弟?姐?妹?但是,也只是空“有个”而已。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目送》中说,“母亲去世后,兄妹几个,就像蓬草一样,四散飞离,再难聚首。”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儿女,是父母放出去的风筝。父母在,风筝不论飞的多高,都有顺着风筝线,回来的时候;父母不在,线就断了。然后,世间风大,每一个风筝,就开始了各自身不由己的生涯。

想到这,总觉得好心酸,现实总是这么残酷。

但回想更老的一辈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这么走下来的,他们有更深切的感受。

03

景区人行道上,那些铺路的墓碑

好惆怅,你从小维护着的妹妹、你跟屁虫似的依赖过的哥哥、曾在一张床上悄悄话好几宿的姐姐、你小时候抱过心疼过的弟弟……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渐渐的,你们长大了、成家了。你们的沟通变少,眼神交流变少。你们怕引起误会,不再讨论问题,不再直接说出真心话,不敢再随意开玩笑。

最后,爸妈走了,你们最终失去了相聚的理由,开始一年也见不上一回了。

农村有句老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走了,无人晓”。

其实,不愿意承认,也没办法,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现代社会越往前发展,网络科技日益更新,社交工具逐渐增多,一方面,让人们不见面就可以交流,很方便;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不见面,导致没什么话可交流。于是,逐渐疏远。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以前,在农村,亲情手足情,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更早时,还讲家族、宗族、祠堂祭拜什么的,那可是村子里一大家子繁荣的象征。亲戚之间,拉拉关系,互相照应,走来走去,殷实又有面。

但是,现在,随着外出打工就业的人增多,这一块,也逐渐瓦解。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很多地方的景区人行道上,经常会发现墓碑路石。上面还清晰地刻着“先考先妣”“李氏”“某年某月”等。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走在人行道上,隔一段就会看到。墓碑,曾是一个家族跪拜祭祀的堂上之物,后来,却被踩在脚下,有的地方,还用古墓碑搭桥。

这些墓碑,曾被奉为神圣的精神寄托,当后人一代代过去,变成了无主的荒废墓碑。最后,被遗弃,不知所踪。

李鸿章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是的,我们顾不了那么多代,但我们可以把自己这一代的事情做好。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现实,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04

兄弟姐妹,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

现实中,不光兄弟姐妹情,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变化。

比如年味,鞭炮再怎么热闹,但年味,还是越来越淡;比如,曾经热络的同学情、友情,在后来的不言不语里,渐行渐远。

作家龙应台说,“人生,像一条从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们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离开这个阶段,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孤独。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很残酷,但,这确实是人生。

欣慰的是,兄弟姐妹情,很多时候,虽然会疏远,但毕竟,血浓于水。

打断骨头,连着筋。

多少个兄弟姐妹,即使在自家吵翻天,但依然一致对外,明确表示,“我的兄弟姐妹,我可以吵可以闹,但外人要欺负他了,绝对不行!要你好看!”

有个朋友,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个姐姐和哥哥,之前因为一点小事,两人一年多不说话。

那一年,姐姐做生意被人陷害,摊上官司。哥哥听说后,帮她联系律师,跟对方谈判,跑前跑后,最后,事情摆平。姐姐感动地涕泪横流,瞬间和好。


惹不起的兄弟姐妹,真的都是因为钱?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里,有这么一段话,“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下飘下来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以后,便融为了一体,结成冰,化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现实中,我们不奢求永远不分开,只是希望,彼此,能保持那份兄弟姐妹情的美好。在还活着的时候,每当有触动,每次想起来,都是一个温暖的回忆。

愿天下所有的兄弟姐妹,怀揣这份温暖,下一站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人行道   柱子   女婿   墓碑   公公   亲戚   风筝   惹不起   小时候   哥哥   老人   姐姐   母亲   父母   兄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