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已经4天没跟孩子说话了

今天看到一个网友发的帖子,说她朋友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了,已经4天没有搭理自己孩子了。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每个父母都应该是爱自己孩子的,不应该讨厌自己的孩子。但现实是,很多的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不符合自己理想中的孩子样子,因此不免对孩子产生排斥。

就像帖子中这位妈妈一样,觉得孩子不听话,看了一整晚的电视,吃东西还挑挑拣拣的净些事,光会给自己制造麻烦,于是就对孩子由爱生恨。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已经4天没跟孩子说话了

其实这种父母有很多,经常在网上看到父母发类似的帖子,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沉迷手机,早恋,叛逆不听话,甚至父母说他们,不仅不听,他们还要反过来要打父母,你说父母能不对此生气,能不讨厌他们吗?

因此父母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反过来说,孩子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只能说现在这个看起来让你讨厌的孩子,大概率不还是你自己教育的结果。只能说你在过往的教育中是失败的,所以这个苦果也应该自己来承受。

那有的父母就会说了:教育孩子太难了,不是我不努力教育他,但孩子就是不配合,屡教不改啊。

事实上屡教不改就对了,因为你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有问题。

教育很难?那时因为父母跟孩子的本能欲望相对抗

作为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天职,我们也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上,很多父母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喜欢跟孩子的本能相对抗。

比如说孩子要吃零食,背后隐藏的是孩子吃的本能,这本能是很难抑制的,所以父母不给买,孩子就满地打滚;孩子做作业小动作多,背后隐藏的是生理控制能力差,这种生理本能不是靠智力可以解决的,所以你怎么教育他,他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教育是在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本能,压抑自己的欲望。做到了这些,孩子的行为当然也就得到了控制。

但是控制本能,压抑自己的欲望容易吗?这项能力就算是成人自己也很难做到,更不用说是孩子了。

你要是能完美的控制自己本能,你就不会每天赖床不起,也不会让自己吃的胖成猪,更不会每天沉迷手机而不是去学习……

所以,这种要求孩子控制本能、压抑欲望的教育方式,孩子很难做到。但是父母却认识不到这个问题,觉得是孩子的问题,是故意跟他做对,于是就喜欢对孩子生气发火,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从本质上否定孩子,认为自己孩子是坏孩子,就是故意来给自己找茬的。

这就是大多数父母感到教育难的原因,他们看不到自己教育的问题,反而觉得孩子是故意跟自己对抗,于是就觉得教育很难。说难听点,好名声都是父母的,坏问题都是孩子来背锅。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已经4天没跟孩子说话了

但假如,我们说假如孩子真的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本能欲望,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吗?

你能想象一个没有任何欲望本能的人,像得道高僧一样吗?你孩子真的变成了这样,对吃的不感兴趣,对玩的不感兴趣,对学习也不会感兴趣,对将来娶妻生子更不敢兴趣……你确定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

肯定不会。

那父母的教育就会很尴尬:一方面父母在一些地方会千方百计的打压孩子的欲望本能,另一方面父母又积极的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欲望本能。这种自相矛盾的教育,怎么会有好的教育结果?

比如说孩子抢了玩具玩,父母就开始批评打压孩子,“你要学会礼让别人,分享玩具。”于是孩子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控制自己的欲望,下一次不会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但是当孩子在公园坐秋千时,因为孩子谨记父母的教诲,不跟别的孩子抢,于是没有一点竞争性,总是坐不上。这时父母又会觉得自己孩子无能,又反过来鼓励孩子要积极的拼抢,不要怕他们。这种自相矛盾的教育,让孩子都无所适从,又怎么能真正的改变孩子呢?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已经4天没跟孩子说话了

正确的教育——顺应本能

本能是天生的,是无法被完全控制的,只能是被适当的压抑。但是如果总是被压抑,也总有一天会压抑不住而释放。就像现在很多大学生沉迷电脑游戏一样,就是因为高中之前他们的这种欲望被压抑了,而上大学后没有了压力,这种之前被压抑的欲望就会以十倍百倍的爆发出来,于是孩子就彻底的迷失了自我。

马斯洛把我们的本能需求分为了生理性需求、安全性需求、尊重需求、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人人都具备,我们的所有行为也都是建立在本能需求的基础上。所以,本能欲望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我们最多能控制引导,却不可能消灭。

因此,当父母总是千方百计的总是跟孩子本能对抗,甚至消灭他们的这种本能欲望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是想着对抗本能,而是顺应本能,用正确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举个例子,孩子偷钱。

孩子偷钱肯定不对,但是背后反映的是他对金钱的渴望,我们不应该全方位的否定他偷钱,打击他对金钱的欲望,而应该肯定他对金钱的欲望,然后教给他赚取金钱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的欲望用正确的方式满足,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方式。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已经4天没跟孩子说话了

有的父母可能又会问了:那孩子沉迷手机呢?难道这种欲望也满足,让他是今玩?

问这个问题的父母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本能欲望,什么是欲望。

本能欲望VS欲望

本能欲望和欲望是不同的。

本能欲望是人的最底层欲望,就是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才是人的本能欲望。其他的各种需求或欲望,都是建立在满足这些本能欲望的基础上的,是本能欲望的具体化。一种本能欲望可以通过千万种方式来满足,人们对千万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欲望。

比如说父母关心的沉迷手机问题,这就是一个欲望问题,而不是本能欲望问题。

孩子沉迷手机,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社交欲望、尊重欲望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孩子有这些本能欲望的需求,但是因为他学习不行,在现实生活中被老师看不起,被同学嘲笑,他的这些本能欲望得不到满足。但是他又必须要满足自己的这些本能欲望,不然他的人格就不完整,活着就没有意义,于是他就寻求了其他的、在他看来比较适合的手机游戏。因为手机游戏成了他满足本能欲望的方式,所以他只能沉迷。而父母试图让他放下手机,就等于让他消灭自己的本能欲望,怎么可能呢?所以,只要孩子没有其他满足本能欲望的方式,孩子就无法杜绝手机。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已经4天没跟孩子说话了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一些行为难以纠正的原因,因为这些不良行为已经成为了满足孩子本能欲望的主要方式。

所以,如果父母要想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最好的方式不是想着怎么杜绝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看到孩子的内在本能欲望需求,然后用新的方式来代替它,孩子自然就会摒弃错误的行为了。

总结

总想杜绝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是与孩子的本能欲望在做对,当然也就困难重重,感觉教育孩子很难。

应该说,那些具有普遍性的孩子问题,比如叛逆,早恋、沉迷手机游戏等等,之所以特别普遍,特别难管教,就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反应了孩子强烈的内在本能。本能越强烈,当然反抗的作用力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就越容易发现孩子有这类的问题表现。

相反,顺应孩子本能,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满足本能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讨厌   孩子   屡教不改   杜绝   本能   不良行为   金钱   欲望   父母   正确   错误   需求   自我   方式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