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才是教育的真谛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是反馈之于教育的作用。我在网上大概搜了下,还没有找到类似的文章。

之所以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最近培养孩子的每日计划上产生了一点问题,遇到了一些障碍,使得我的培养受阻,于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最近我在看一部脑科学的书,于是突然之间就迸发出来这样一个观点:孩子行为主动性不足,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得到足够的反馈来支撑他下一次的行为。也就是说,反馈影响了孩子的选择。

用这个思维来重新看待孩子问题,你会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突然之间变得豁然开朗了。

反馈,才是教育的真谛

反馈为什么如此重要?

就我们个体来说,世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在皮肤下面的内在自我,另一部分就是皮肤之外的外在世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这样。

那么我们作为个体要想更好的生活在世界上,就必须协调处理好内在的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关系。这是必然,因为我们无法把自己从外在世界隔离开来,否则我们就无法存活。

要同外在世界的建立联系,进而可以协调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在两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渠道。否则二者之间的信息就无法传播,个体就无法根据外界做出调整,使自己适应世界,当然也就无法存活在世界上。

而反馈就充当了二者之间联系的桥梁。

所以,人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其说是环境造成的,不如说是反馈造成的。

为什么你早上要带把伞出门?就是因为你得到了反馈信息说下午要下雨;为什么农村的孩子普遍比较壮?就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刺激肌肉的反馈信息;为什么孩子不敢偷东西?就是因为他从偷东西行为中得到的是惩罚反馈……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为什么有人“出淤泥而不染”,而有的人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处于同样的环境,但是从环境中得到的反馈却是不一样的。

反馈,才是教育的真谛

影响反馈的因素

反馈如此重要,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反应,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反馈,决定了我们会获得什么反馈信息呢?

来看一下反馈产生运行的机制,其实我们就很清楚影响反馈的因素了:环境产生信息,然后个体对信息筛选吸收,最终吸收的信息就是我们接受的、进入大脑的反馈信息。

所以,反馈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两个:

1、环境

古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说的就是环境的作用。

我们最终吸收的反馈信息来源于环境,所以环境肯定会对反馈信息产生重要影响。确切的说,应该是从本质上决定了反馈信息。一个一直生活在热带的生物,说啥也不能进化出厚厚的保温用的毛发,因为它不会的到需要保温的反馈信息。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应该明白环境对教育孩子的作用。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沉迷手机,你父母应该反思下是不是周围环境反馈的信息促使了孩子多玩;再或者说,你想让孩子多读书,你提供的环境有没有产生这样的反馈信息?

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在教育孩子上你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不战而屈人之兵。

反馈,才是教育的真谛

2、个体

个体是信息的接受方,但并不是说对环境产生的所有信息都无条件接受,人的大脑没有这个本事。

我们的环境中时刻在变化,也时刻在产生大量的信息。如果说我们把所有的信息都接受,然后反馈传给大脑,那最终我们人肯定会累死,大脑也会死机。所以,我们的个体有一套自己的方式会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只采集我们认为重要的信息。

比如说当我们在看手机时,尽管周围有很多的信息产生,比如说手机屏幕的信息、屁股与沙发接触的触感信息、环境摆设的信息、气味信息等等,但是我们会把这所有信息都接受吗?肯定不会,如果我不提到,你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信息。我们只会认为手机上的信息是最重要的,也只采集手机屏幕上产生的信息。其他的信息都被我们屏蔽掉了,这样才大大提高了我们大脑思考的效率。

也就是说,面对外在的环境信息,我们人并不是束手无策,只能被动接受的。我们人其实有很强的主观性,可以根据我们的认知对信息进行筛选。

也幸好人的主观性,使得我们避免了彻底的沦为环境的奴隶,有了自主决定权,可以最终实现对环境的超越。

反馈,才是教育的真谛

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最初的认知经验

我们个体要从环境中筛选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已有的认识经验。而认知经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我们早期的童年经历。

孩子刚出生时,他跟这个世界是没有建立多少联系的,也就是说他的渠道相当于是全敞开的,没有形成特定的采集信息渠道。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普遍而来的外在世界各种信息,孩子会不断的进行试探,通过采集信息的方便程度、获利程度等方式不断的纠正自己,进而形成稳定的、以后伴随一生的信息采集渠道。

而在这其中影响孩子信息采集渠道方式的,就是父母的提供的环境。父母通过自己的奖励惩罚,通过自己的教育,让孩子意识到哪种方式是更合适的,进而帮助孩子固化了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以后的就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反馈信息,协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而越早的认知会影响后续的认知,反过来后续认知采集到的信息又会强化已有的认知方式。这也就反映了童年教育的重要性。童年教育好了,后期父母只会越来越省事;相反,童年培养了错误的信息渠道,以后再想纠正只会难上加难。

就拿老师批评孩子来说,积极的孩子会想这是老师重视他,所以重点批评他。相反,消极的人则会想,这是老师对他有意见,是故意针对他。而积极还是消极,是童年父母培养形成的认知经验。越是觉得老师重视他的孩子,会越多的发现老师重视他的证据,比如老师对他微笑。相反,越是觉得老师针对他的孩子,则会越多的发现老师找他事的证据,比如斜着眼看他。而事实上,老师自己可能并没有对他们区别对待,但是不同的认知方式,导致孩子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所以,起始于童年的认知经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严重制约了最终获得的反馈。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认知经验比环境还要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我们将来会从何种角度、用何种方式采集信息。后期获得反馈只不过是对已有认知经验的强化罢了,人们很难从根本上在后天彻底更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原因。

反馈,才是教育的真谛

任何教育问题其实都是反馈的问题

我们教育孩子,肯定是希望孩子表现出我们希望的行为。而孩子的行为,只有才采集到了恰当的反馈信息时,才会针对性的做出改变来适应环境。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任何教育的问题其实就是反馈的问题。

1、父母提供了无用的信息

很多时候,看似父母提供了环境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无用信息,并不会影响孩子自身,孩子也就没必要再从内在做出调整。

就拿父母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催着写作业来说。

父母没有提供积极写作业的积极信息,孩子收不到这样的信息反馈,当然也就不会自己积极主动的写。不要说你让他写了,就是提供了积极信息。反馈信息是建立在趋利避害基础上的,只有反馈的信息可以带来奖励或者惩罚,会影响到了孩子,才会促使孩子内在主动做出调整,不然你的信息就是无用信息,因为并不会对孩子产生实质影响。

比如说,父母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写作业奖励5元,或者不写就挨揍,这样的外界信息才会影响到孩子自身,才会促使孩子内在做出调整。

2、父母提供了错误的信息

父母提供了合适的信息,但是却被孩子已有的错误认知方式提取了错误反馈信息。

就像上面提到的,假如老师本心是好意提问孩子,但是却被孩子视为挑衅,故意找茬,这就是孩子的采集渠道问题。假如不纠正孩子的采集渠道,积极的信息反而就会变为消极的信息。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算作外界环境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假如父母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孩子采集渠道问题,就不会提供这种可能产生歧义的信息,导致孩子的误导,而是提供更加准确的、不被误导的信息。所以归根结底,这种孩子采集渠道问题也可以算是父母提供了错误环境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反馈   外在   真谛   认知   童年   个体   渠道   父母   错误   老师   方式   经验   环境   孩子   世界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