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激发学习内驱力?孩子本身就有内驱力,只是被父母扼杀了

最近想新开一个专栏,是关于如何用手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

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相信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问题。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也不用自己操心,不用自己每天监督盯着孩子学习。如果孩子真是这样,那无疑是最幸福的父母了,面对的孩子问题基本可以减少一大半。

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学?

很简单,是个父母应该都知道,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旦孩子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孩子自然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做了。因此,父母都比较关心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从我这几天搜索查找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来,大部分专家或者作者都在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但事实是,孩子原本就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只不过是被父母扼杀了罢了。

说什么激发学习内驱力?孩子本身就有内驱力,只是被父母扼杀了


人天生是喜欢学习的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你可以说什么工作、生活、赚钱、生孩子等等,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存下来,这是其他所有问题的前提。如果说你生存都不能保证了,其他的什么工作、结婚、生子啥的,都是扯淡。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最需要满足的原因。

说什么激发学习内驱力?孩子本身就有内驱力,只是被父母扼杀了

那样生存下来,我们就需要尽量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捕获更多的猎物,才能超过同类,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生存下来。这就是优胜劣汰。

也就是说,我们有强烈的动机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那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答案呼之欲出了。没错,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巧,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

现在明白为什么人有这么强烈的好奇心了吧?正是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才促使人们去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有更大进步的可能。事实上,不仅人,只要是有点智慧的生物,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动物学家就曾在森林里设置过一面镜子,结果吸引了很多动物过来,围着镜子转个不停。因为它们的智商不能理解镜子,因此很多动物对着镜子里的另一个自己咆哮。

说什么激发学习内驱力?孩子本身就有内驱力,只是被父母扼杀了

为了促使人们学习,我们的基因进化出了好奇心,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保证了优胜劣汰。超强的学习力,也是我们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地球主人的原因。

现在你应该不怀疑人们有学习的本能了吧?

那既然人天生就是喜欢学习的,那为什么现在绝大多数孩子表现的却并不喜欢学习呢?

原因有很多,但是父母在其中绝对发挥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被父母扼杀的学习兴趣

应该说,孩子并没有丧失学习兴趣,只不过对于我们现在这种学校教授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既与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也与我们教授的学习内容有关,还与我们的当前社会环境有关。这些我们就不多谈了,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这些客观情况。我想跟大家说下,父母在这场扼杀孩子学习的运动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按理说,即使父母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少也应该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才对,但事实恰恰相反。父母不用说激发、保护了,甚至是在靠实力打压孩子的学习兴趣。

虽然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但是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并不仅仅是学校教授的知识,因此孩子在学习上可能就精力比较分散。

作为父母,肯定是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希望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学校学习上,这无可厚非。但是,很多父母不是想着用什么方法引导,保护或者激发孩子的兴趣,而是只会简单粗暴地逼着孩子学习。

人人都热爱自由,喜欢自主性,因此这种被逼迫的学习肯定会受到孩子讨厌。而孩子越是讨厌,孩子就越是不想学。而父母看到孩子越是不学,就越是要逼着孩子学。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这么被扼杀了。

不仅如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肯定表扬太少,更多收获的是批评否定。

因为一直以来,父母都是采用“否定式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学习努力认真时,父母不一定看得见,但只要孩子沉迷手机不学习,开小差做小动作,那基本逃不过父母的法眼。

父母自己可以回想下自己教育孩子的过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是表扬孩子多,还是批评否定孩子多?基本都是批评否定,这几乎是肯定的。

试想,孩子从学习中,更多的是获得否定,孩子能喜欢学习吗?可不就越来越讨厌学习了。

毫不客气地说,父母正是凭一己之力,在孩子还没上学之前,就让孩子开始厌学了。带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只能是愈发地讨厌学习。

说什么激发学习内驱力?孩子本身就有内驱力,只是被父母扼杀了

那怎么办呢?

改变的唯一方法就是从根本上更换教育理念,采用“肯定式教养”,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更多肯定和表扬。

用“肯定式教养”理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肯定式教养”,与“否定式教育”截然相反,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表现好的地方, 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表扬,从而使得孩子从好走向更好。

同样是面对学习问题,“否定式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父母总想纠正它们。父母觉得只要纠正了这些缺点、不足,孩子在学习上自然也就变得优秀了。

从表面逻辑上来看,这样的逻辑确实成立。但是别忘了,孩子不是机器人,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只有孩子配合,你这样的教育才能发挥作用。但这样的教育理念恰恰不能获得孩子配合,毕竟谁喜欢被人天天批评指责呢?所以父母就会发现,无论你说的对还是错,孩子都不听。也就是说,父母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跟孩子对抗上,而不是花在孩子学习上。

而“肯定式教养”理念不同,它不关注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缺点不足,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表现好的地方,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表扬。是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因此越是表扬孩子,孩子就会越积极,因此就会做得越来越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护和激发。而孩子的缺点呢?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要求自己改正的。比如说孩子原本有些磨叽的毛病,但是当孩子喜欢学习时,孩子会不会主动地改正这个毛病,提高效率呢?几乎是必然的。

这就是“肯定式教养”,利用人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才有可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当然,“肯定式教养”的理念颠覆了以往父母的教育理念,父母们可能不懂如何具体操作,关于具体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我都分享在我的专栏和同名公众号下,感兴趣的可以去学习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父母   孩子   定式   优胜劣汰   教养   好奇心   缺点   精力   讨厌   批评   理念   教授   原因   喜欢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