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父母要这么想,也就难怪教育不好孩子了

孩子做对了就表扬,做错了就批评,这应该是很多父母遵循的教育理念。

正是基于这个教育理念,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判,进而引导孩子,使孩子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但这种教育理念正确吗?

我举个例子,大家给评判一下:5岁的孩子吃饭花了20分钟,你觉得这是快还是慢?应该批评,还是应该表扬?

你也许觉得20分钟有些长,应该批评孩子,要求孩子吃快点。但是我也可以说20分钟已经很快,应该给予表扬。

在这里大家就会产生分歧,意见不统一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时间的长短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可能觉得20分钟长,但也有的人会觉得20分钟短。

那问题来了:你凭什么断定你的评判是对的呢?你不能断定你的评判是对的,那你因此得出的表扬或者惩罚还对吗?

在你认为孩子做错了,该惩罚时,换个父母,却可能认为孩子是做对了,该表扬。两个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那到底表扬对还是惩罚对呢?哪个教育得更正确呢?现在是不是有些迷糊了?

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父母要这么想,也就难怪教育不好孩子了

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认识一下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行为,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我举个例子,在沙漠中,同样只有一瓶水,积极的人会说:“幸好还有一瓶水”,他会继续保持积极的寻找出路。而消极的人则会说:“就还只剩一瓶水了”,因此变得更加消极,喝完水就准备等死。

同样的环境,但是不同的人却给出了不同的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用这幅眼镜看这个世界,我们便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反过来,我们看到的世界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有色眼镜”,使它的功能变得更强大。

这幅“有色眼镜”就是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形成的认知方式。

我们从出生到这个世界,就不断地接受各种经验的洗礼。在这洗礼过程中,我们逐渐建立了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或消极,或悲观,或积极,或主动……总之,我们用我们的认知方式解读这个世界,处理这个世界的各个问题,也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

换句话说,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的,而是有很强主观性的。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同时还会说“出淤泥而不染”,因为我们的主观性可以超越这个当前的客观环境。

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看文章一开始说的问题,20分钟到底是快还是慢?这并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完全在于你个人的主观看法。你觉得它慢,那是你根据过往经验解读的结果;你认为它快,同样也是你根据过往经验解读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样判断对错有很大的问题,有很强的主观性,那么用这样的“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就肯定也会有很大的问题。

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父母要这么想,也就难怪教育不好孩子了

“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首先,父母的认知理念并不一定是对的。

既然表扬或者批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那“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的教育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父母的认知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建立在错误认知下的教育,就培养了错误的孩子。

比如说,如果父母认为打架是正确的,那他会表扬孩子打别的孩子的行为,孩子就会比较暴力,喜欢殴打别人。是不是父母在自己错误的认知下,培养了孩子错误的理念?

其次,使孩子问题更加严重

错误的认知下,错误的解读孩子行为,就会让孩子错上加错。

就比如说让很多父母头疼的孩子作业磨叽问题。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写作业磨叽,因此会督促提醒孩子。但是事实是,因为孩子受限于自己生理能力的限制,他们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快速地完成作业,也就是说,他们的作业速度可能已经很快了。看似磨叽的行为只是父母用成人的标准衡量的结果,对孩子来说,“磨叽”是正常的。

但是父母看不到这一点,他们用自己成人的角度来判断,就是认为孩子慢,因此要求孩子提高速度。但孩子受制于自身硬件的因素,他提高不了。于是父母就会控制不住情绪地批评孩子,指责孩子主观不积极,烂泥扶不上墙。

孩子当然委屈啊!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就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最后他们就不得不相信父母说的,认为自己没能力,就是磨叽。这种自我认知一旦形成,孩子就不会再努力尝试提高作业速度了,彻底的破罐子破摔了。

这就是“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教育理念的最大问题,因为平常父母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孩子的积极性也都是这么被抹杀的。

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父母要这么想,也就难怪教育不好孩子了

那怎么办?

认知世界的主观性是不会改变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落在人的这个认知特点上。不过与原有的教育理念不同,而是采用带有刻意扭曲性质的“肯定式教养”理念。

用“肯定式教养”理念教育孩子

我们已经说了,人们认识的世界是带有强烈主观性的,对于父母来说如此,对于孩子来说也同样如此。我们可以误导孩子往错误的方向发展,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误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还是以孩子写作业磨叽为例。

即使孩子磨叽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说孩子比较积极,写的比较快。

因为孩子本身认知经验的不足,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清晰的判断,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算不算磨叽,写的快不快。但是他们肯定会相信父母的判断,因此父母说他们写的快,他们就相信自己写的。

当孩子被父母表扬说自己写得好写得快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胜任感、成就感,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擅长这件事,因此对于写作业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努力,期望做的更好,获得父母更多的表扬和认可。

于是孩子尽管一开始有些磨叽,但是在父母的刻意误导下,他们以为自己写的“快”,并且会写得越来越快,磨叽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这种教育方式我称之为“肯定式教养”,通过表扬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才是符合人们认知特点的正确教育方式。

用同样的教育理念,我们也可以解决孩子学习、沉迷手机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孩子自制力、认真等优良品质。限于篇幅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我的专栏和同名公众号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对了   批评   父母   孩子   有色眼镜   主观性   定式   作业   这个世界   认知   不好   正确   错误   经验   方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