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再善良,也要疏远这4种人,不懂择友,难免吃亏

什么是朋友?《易经》有云:“君子以朋友讲习。”意思是说,互相给对方讲解道理、使双方都能从中获得益处的人,就可以称为朋友。

后来,孔子的后人孔颖达为《易经》做注解时,将朋友的概念阐述得更加详细。孔颖达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

也就是说,朋友是在某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比如三观、兴趣等等,在此基础上相互吸引并建立起来的关系。

人再善良,也要疏远这4种人,不懂择友,难免吃亏

古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残酷,如今,“朋友”这门学问也变得越发高深莫测起来。

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怀着不为人知的目的,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我们身边。以至于我们以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们时,得到的却是教训。

所以说,人心隔肚皮。在生活中,无论你有多善良、实诚,也尽量不要与以下这四种人来往,以免自己吃亏。

人再善良,也要疏远这4种人,不懂择友,难免吃亏

自私自利的人

《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就是一场关于“价值”的博弈——凡是能够长久相处的两个人,要么有着情感共鸣,要么提供物质利益。

比如说:你和你的哥儿们关系很铁,是因为你们彼此能在情感上满足对方的需求;而你和某人成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

可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往往不按博弈的规则办事,只想维护和保持自身利益,从来不会顾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有甚者,还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过来抢占、损害他人的利益。

像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成为自己的朋友的。

人再善良,也要疏远这4种人,不懂择友,难免吃亏

惹是生非的人

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必须建立在愉悦轻松的基础上,才能长久。更何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一帆风顺,稳步上升。

然而,有些人因为自律能力很差,管控不好自己的情绪,到处惹是生非,经常搞得身边的亲朋好友过不上一个安宁的日子。

孔子曾说:“一个优秀的人,是庄重而又谨慎的,从不会轻易与别人发生争执。”就比如那些喝了酒之后容易与别人产生冲突的朋友,还是尽早远离为好。

这些人冲动、暴躁、没有大局观,不仅会使他们自己麻烦不断,还有可能把身边的人拖入泥潭。

人再善良,也要疏远这4种人,不懂择友,难免吃亏

不懂感恩的人

俗语说:“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一个人只有长存感恩之心,才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对失去的也会处之泰然。

与不懂感恩的人做朋友,我们先不说他会不会知恩图报,光是相处起来就会很累——你对他再好,他都会觉得你做得不够;你做得再对,他也能给你找出不对的地方来。

尤其是,当你需要帮助而找到他们的时候,哪怕你情商再高、再怎么会说话会办事,他们也都无动于衷。

不懂感恩的人,非常容易成为自私自利的人,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就等于是给自己埋下了一个“祸根”。

人再善良,也要疏远这4种人,不懂择友,难免吃亏

不讲诚信的人

《增广贤文》讲:“人而无信,百事皆虚。”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为人处世的根本。如果要做一个“恶劣品质排行榜”,不讲诚信一定是名列前茅。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古代帝王的治国之策到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把“诚信”列在其中,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们在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不会“被宰”,而去景区旅游就会疯狂“被宰”?

本质上就是因为诚信——家门口的小贩要跟我们做长久生意,所以要讲诚信;景区的店主一般很难做“回头客”的生意,所以经常“宰客”。

同样的道理,与不讲诚信的人做朋友,难免就会被他们“坑害”。

人再善良,也要疏远这4种人,不懂择友,难免吃亏

结语

《增广贤文》还有句话讲:“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成为以上四种人,那么推己及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要尽量疏远这四种人。

尤其是在这个人情世故十分复杂的社会,如果不懂得选择正确的人做朋友、不知道怎么与各色各样的人博弈、周旋,就会给自己的前途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实诚   易经   史记   人而无信   孔子   自私自利   景区   吃亏   学问   长久   善良   利益   生意   身边   诚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