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遍天下”是个谎言?孔子:能被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多

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朋友的名言可以说是灿若星斗。比如唐朝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等等。

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肯定了交友广泛的作用,也给出了择友的方法。

但实际上,人的精力非常有限,无论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是强是弱,他在朋友数量上,和其他人的差别是不大的。

“朋友遍天下”是个谎言?孔子:能被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多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150定律。

这个定律是说,以人类的智力,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社交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是150人。

是不是超出你的想象?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许多的人好友列表动辄就是几千人。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假象:很多人朋友遍天下,似乎三教九流他都认识。

但实际上,在绝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网中,能被真正称为朋友的人,也不过是那一百多人。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这并不多的一百多人,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效社交当中。

“朋友遍天下”是个谎言?孔子:能被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多

很多人都听说过“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这句话,按照孔子的说法,其实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们先不说掺杂着利益的同事、合作伙伴等人际关系,就算是平时通过某种机会结交了一个新朋友,都要看彼此能不能聊得来。这也是两个人能不能长久保持朋友关系的前提。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喜欢读书而他喜欢撸串喝酒,你没有觉得撸串喝酒是件俗事,他倒觉得你喜欢读书“太装”。

这就是典型的志趣不同,三观都不同的人,怎么可能做朋友?

“朋友遍天下”是个谎言?孔子:能被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多

虽然在现在这个社会,人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是可以选择的情况,那些与自己的志趣不同的圈子,就不必去强融了。

强行加入,不仅不受别人待见,还累了自己。况且,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磁场”的。磁场不会互相吸引的两个人,即使暂时相处在了一起,也很难长久维持。

“朋友遍天下”是个谎言?孔子:能被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多

正如上面所说,一个人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社交人数大约是150人,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精简自己的朋友圈子,让那些优秀的精英在这150人中占一席之地。

虽然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这并不代表人人都可以被称为我们的朋友甚至是老师。

有一个现实而不可改变的事实是,人与人之间其实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不仅是财富有多少、地位有高低,个人的能力、品质等等同样有高下的区别。

所以,孔子后面还有一句话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朋友遍天下”是个谎言?孔子:能被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多

人在这短短的一生中,的确会遇到不少人,我们的确要以人为镜,学习他人优秀的地方,改正自己不对的地方。

但对于我们自己的交际圈子来说,范围就只有那么大,我们为什么不让更多的精英进入自己的交际圈呢?

俗语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哪怕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当我们的身边都充满了精英时,还担心自己优秀不起来吗?

“朋友遍天下”是个谎言?孔子:能被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多

朋友遍天下,这句话当中的“朋友”其实只是一个模糊的定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与其说朋友遍天下,不如说相识遍天下。

因为,他们与很多人的关系,仅仅只是认识而已,根本谈不上是朋友。

古人有云:“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再强,真正的朋友也不会多到哪里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尽量让自己的圈子变得高、精、尖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孔子   人脉   论语   朋友   天下   志趣   磁场   文学作品   定律   社交   人际关系   谎言   圈子   精英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