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


如何科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


前段时间,为了让我们早上20分钟的科普时间内容更丰富,我和歪歪一起整理了之前小磁的提问记录,她总是在阅读或是交流时,提出一些好问题:

1.为什么蜜蜂蜇过人后就会死?

2.为什么红绿灯会自动亮和灭?

3.为什么毒蛇不会毒到自己?

4.李白去过哪些地方?

5.河水上的桥是怎么建好的?下面是空的呀?

6.为什么气球玩着玩着就会爆炸呢?

7.蛇可以吞很大的东西吗?可以吞人吗?

8.节气是什么?

9.为什么学校小朋友比老师多?

10.冠军、亚军、季军,为什么都是军?

11.什么是遗传?

12.为什么大家都跟爸爸姓?国外也跟爸爸姓吗?

13.为什么只有一个女皇帝?

14.完璧归赵的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

15.哺乳动物鲸为什么生活在海里?

16.为什么山越高的地方越冷呢?

有些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有能力为她解释得清楚;有些问题难一些,在网上也能找到答案。可是随着这样的场景渐渐的常态化,让我意识到,这并不是一问一答的简单的事。

我开始留心,是否呵护了她探索问题的初心?

在漫长的古代,科技演变并不快,依靠经验传承就是古人最好的学习方式。在漫长的历史跨度下,这种学习方式从未改变过。不同的是,现代科技迭代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自己教自己的能力,因为孩子不知道的,长辈也不知道。

孩子天生一张白纸,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全都是陌生的,他们总能问出一些好问题。如果给他们解答了,会引发更多的追问。

在整理小磁的问题之后我尝试着问她:“你有那么多疑惑没搞清楚,会不会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知道?”她回答我说:“我看的书多,才会有这么多问题。”这让我倍感欣慰,说明之前的教育并没有抹杀她的求知欲。

或许孔子的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自以为懂了的状态,未必是一件好事。许多人到了中学之后,就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好奇心,他们把问题分成了好问题和“傻”问题,担心提出一些小孩子一样的"傻"间题会让他们难堪。对于问题本身而言,更在意老师和其他同学看他们的眼光。

就这样,渐渐的孩子们掌握了更多的事实和知识,却忘记了发现他们带来的喜悦。他们总是等待着老师、专家或者书本、网络能直接把问题和答案一次性装在脑子里。

为什么孩子长大之后就变了?谁才是罪魁祸首?那一定是他们的父母或者老师,一定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许多成年人的做法都促使了悲剧的发生。

总之,孩子得不到想要的回答,还会感觉到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错了?渐渐地就不会再提问题了。

其实,当我们认真对待孩子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孩子问叶子为什么是绿的?我们会“背”出中学时学到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回答他。可细想下来,这根本没有解决他的问题。为什么光合作用就一定要是绿的呢?为什么只有叶绿素,而不是叶红素、叶蓝素呢?

太阳输出的峰值能量是在黄色和绿色的部分,叶子长成绿色说明它把最强的能量反射出去了,并没有吸收。是什么原因造成植物“浪费”掉这些能量呢?也许是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我们发现,对于叶子为什么是绿的这个问题,我们还有许多东西不清楚。

也许更好的回答是:

作为大人,面对孩子我们要认真对待,面对问题要实事求是与孩子一起探索。

参考资料:

卡尔·萨根 《魔鬼出没的世界》

如何科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



如何科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和氏璧   秦王   叶红素   卡尔   山越   孔子   孩子   叶绿素   光合作用   成年人   能量   叶子   答案   老师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