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前言:民以食为天,对于全人类来说,粮食是生存之根本,确保粮食的安全供应是一切生产与发展的前提。提及粮食问题,自然绕不开种粮食的农民。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农村的年轻一代人依靠外出打工挣钱,农村的中老年人成为种地的“主力大军”,而粮食的种植自然就落在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身上。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特色农业的入驻和推广,留守农村种地的中老年人可依靠土地获取较高的收益,无形中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特色农业,而种粮食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本文篇幅较长,请耐心阅读。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很多农民戏称:“小麦算是十年如一日般地稳定,十年前是一元一斤,十年后仍然是一元一斤。”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今年在我国河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等地的小麦已经进入收割期或即将进入收割期,今年的小麦价格呈现“高开”的姿态,前期收割的价格围绕1.18~1.25元之间。显然农民戏称的“十年一直保持一元的单价并不准确”,但也绝不是毫无道理。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虽然小麦的单价冲破了一元大关,但是小麦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收割等方面的花费也是逐年上涨,说白了农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小麦收购价格的变化幅度却十分有限,农民从中获利较少,这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呢?

我认为应该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提高种粮保障,降低种粮成本,加大种粮补贴。

提高种粮保障是我觉得农民非常关心的问题,以2021年来看,在2021年5月14日,全国很多地区农村经历了大风降雨天气,很多农民眼看即将成熟的小麦遭遇大面积倒伏,种粮的热情被一扫而光,因为大面积的倒伏会直接性造成减产,减产就意味着收益缩水,本身一亩地300~400元左右的利润,很可能难以保障,农民种粮遭遇极端天气很可能要赔钱,所以如果能有一份种粮保障,农民才有信心去种粮,比如在遭遇灾害后对农民按实际情况进行补助,既能提高农民种粮的安全感,又能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保障,农民才有种粮的热情。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降低种粮成本也非常关键,从小麦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收割等多方面入手,真正降低农民种粮的成本投入,成本降低的同时肯定会增加农民的种粮利润,而利润增加是农民能感受到的真正实惠,这一点非常直接有用但又存在较大的现实难度,农民有这样的心愿但没有降低种粮成本的能力,还需要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与帮扶。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加大种粮补贴也是有实践意义的举措,目前许多关于粮食的补贴是建立在土地承包户的基础上,而农村土地承包户又把土地出租给他人耕种,这就导致真正租赁土地种粮的农户却得不到相关的补贴收益,所以应该加大种粮补贴,在对原土地承包户进行补贴的同时,也要对租赁土地种粮的农民进行更多的补贴,毕竟实际种粮的农户才撑起了农村的粮食产业,应该享受到更多的种粮补贴。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第二件事:提高种粮农民的生活保障,为他们提供更高的养老生活保障。

如今留守在农村种粮的农民,多数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之所以坚持种地就是为了提高养老生活保障,做到自给自足的同时能够不给儿女添麻烦。粮食收益相比其他特色农业种植,本身不具备优势,所以依靠土地种粮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很难保障他们未来的养老生活。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他们之所以选择种粮,一是因为劳动力较少,二是因为粮食作物属于粗放农业相对好管理,三是逐年增长的年龄让他们已经不具备特色农业种植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身体和精力都赶不上特色农业种植的需求。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对于他们来说,种粮更多是因为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准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但种粮背后的他们,也是无时无刻都在为养老生活而担心,所以为种粮的中老年人提高养老生活保障,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比如对于种粮户来说,减免他们的新农合缴费和养老保险缴费;对于超过60岁种粮的农民,适当提高他们的基础养老金,并且对坚持种粮的农民投入更多的社会福利政策,让种粮的农民感受到更高的养老生活保障,也让他们觉得种粮更有价值与意义。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第三件事:指导农民科学种粮,给予农民专业的种粮指导和干预,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

农民种粮,影响农民收益的原因不仅是粮食的收购价格,粮食的稳产和高产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农民种粮的历史悠久,具备完善的种植理念,但时代在进步,农民保守的种植经验和种植技术需要注入新鲜的科学技术,所以如果能对农民种粮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干预,提升农民种粮的产量,也会让农民种粮的信心受到鼓舞和促进的作用。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不仅如此,现代化农业离不开机械化,部分地区农村受限于当地的地理特征、地形条件、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长期不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原始的生产力低下,农民种粮的困难和阻碍较大,种粮的劳动力需求和配比要求过高,这也是导致农民不愿意种粮的一个实际问题,所以如何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提高机械化作业的能力,提升农民的种粮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等,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值得考虑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总结:在农村,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因素单方面所导致的问题,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全面地“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调动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积极性   承包户   作业   中老年人   小麦   劳动力   粮食   收益   成本   土地   农民   特色   能力   农村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