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领孩子成长?

怎样引领孩子成长?

写在前面:

看到上课睡倒一片的同学,有的人会麻木不仁,有的人会不甘心。教师该用什么引领学生成长,张老师对现行高中教育作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下面就是身为高中教师的张老师的一些思考,本公众号发表文章从来不奢望苟同,但欢迎留言争鸣!


这学期我来到高一年级带15班和24班的英语课。开学伊始,我看到的并不是孩子们对新高一生活的新鲜感,更不是对高中课程的求知欲,而是散漫的行为和不知未来在何方的迷茫。特别是24班的学生,毛病多、常犯错,上课除了说话就是睡觉。也不知道学生们是从哪里知晓我除了教英语之外还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24班组建的第二个星期,我就接到了七八个孩子来找沟通的申请。在谈话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知道应该好好学习,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一问到“你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就像提前商量好一样,要么回答“不知道”,要么回答“花钱来的,不学对不起父母”,几乎没有一个孩子相信: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如果是被人逼迫着去做一件事,结果往往是做不好的。即使是完成了这件事,也是勉强的、痛苦的。要想让孩子们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必然要先让他们明白学习是给他们自己学的,必须要唤醒他们内在的学习力才行。

一个问题在拷问我的灵魂:我究竟应该对孩子们的迷失视而不见,只管每天做“填鸭式”教学?还是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摆脱迷茫,找到方向?如果我的目标只是教书匠,我肯定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前者,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内心对“教育者”这三个字的敬畏,所以,我选择迎难而上!

既然做出了选择,接下来就是思考:如何做才能带领学生走出迷茫,找到方向?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人们的学习,有的人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那么,如何才能“知其心,救其失”呢?谈到“知其心”,老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跟学生谈心交流,在思想上引领孩子成长。但现实中出现最大的困境就是:面对学生老师觉得已经无话可说。自己讲的道理那么浅显明白,可是学生就是听不进去。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大错小错不间断,不得已只能叫家长,家长也很委屈:“在家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治不改,我们也没办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了汉代刘向说过的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再结合着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决定“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引领孩子们在优秀的书籍中获得思想上的成长!

怎样引领孩子成长?

我们当老师的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长到十五六了,道理怎么会不懂呢?可是实际情况是:别看他们个子比老师都高,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们还真不懂!为啥?因为他们所在的家庭,他们的父母都没有教过他们!!!怎么办?补上!用啥补?读书!

我首先推荐学生们读的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写的《了凡四训》并且让学生读完写读书笔记。著名的作家胡适曾评价这本书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作”。在对这部作品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领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生的上半场也许是由父母和原生家庭决定的,但是读了《了凡四训》之后,孩子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今后的人生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有了《了凡四训》的思想作铺垫,学生们初步建立了“改变命运”的概念,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自己可以改写命运,可是具体怎么做?我又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了《弟子规》。我把《弟子规》中的每一条内容与今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孩子们讲解,最大的收获就是孩子们知道自己如何做才叫做“行为得当”。可以这样讲:孩子们都按照《弟子规》的内容一条一条对照和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他们就几乎不存在违反校规校纪的可能性。我们老师总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批评他们,总是告诉他们不能这样或者不能那样,其结果往往是老师气够呛但孩子不服气。现在的孩子大多非常要求自我存在感,他们根本不相信老师和家长说的是对的,但假如我们在最一开始就用类似《弟子规》这样经住了时间考验的国学典籍作为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标准,把“不能如何如何”这样的否定思路变成“要怎样做”的肯定思路,把批评孩子做了错事变成引导孩子做对的事情,效果完全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孩子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犯错的概率自然就会下降。

怎样引领孩子成长?

《弟子规》阅读结束之后我又带领孩子们读《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当时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我作为一个教英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去读一本貌似和学习毫不相干的小说。但实际情况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在全班范围内组织了一次读书分享会。我和学生一起把书中的人物的性格都列举出来,并且总结出来这样一条规律:“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我跟孩子们一起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进行分析,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开始选择自己的文化属性和开启自我成长模式。如果说前面两本书《了凡四训》和《弟子规》还只是轻轻地把两颗小石子投掷到孩子们的心灵湖面上,还只是激荡起几圈涟漪的话,那么到了读完这本《遥远的救世主》,孩子们内心真的就开始“一石激起千层浪”,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典型生动,他们的命运不得不激发孩子们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们都知道,改变命运非得要自己内心有动力不可。非得在思想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生出改变自己的念头,不然,纵使再多的说教都是无济于事的。同样的道理:当一个孩子内心的巨人被唤醒,自动开启“我要成为强者”这样的自我教育模式,无论老师给什么、教什么,效果都是事半功倍!

其实带领孩子们读书,收获的不止孩子,还有我自己。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孩子们思想上有所触动有所进步,这是我一开始就意料到的。但是我发现,与此同时,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成长进步,从心里尊重我这个老师,我做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从教十年,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教育工作带给我的幸福感!我第一次真心感受到我不是老师,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当有学生来找我交流我都觉得:我不是在与学生谈心,而是在与人类的未来对话!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还能有什么能比这些感受更令人兴奋的呢?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寻找人生另一半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就是要有共同语言,否则就不能成为恋人走进彼此的世界。仔细想想,师生关系不也如此吗?跟学生没有共同语言,作为老师,管得严就是黑脸的监工,管得不严就是不负责任地放纵,总之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作为老师毕竟是成年人,我们的身份要求我们的心智水平必须在学生之上,所以主动构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我们无法逃避!这个平台怎么搭建?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学生的伴读者和领读人,这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法门。与学生共读一本好的文学作品就相当于搭起了一个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没有老师居高临下的乏味说教,没有学生死猪不怕开水烫得死不悔改,有的只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一部优秀作品时生出的智慧和思想,进而对学生和老师的行为指导和修正。我们总觉得是教师在度化学生,其实学生也度化了老师!因为每一次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也是老师给自己思想的洗礼,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怎样引领孩子成长?

我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优秀书籍的世界,15班和24班的孩子们也思想迅速成长做出了证明我选对了方向,这通过他们的读书笔记就可见一斑。

这是24班郭玉奇同学读《巴菲特传》之后的笔记摘选。


我还清楚地记得郭玉奇第一次来找我的时候,除了表达后悔来上高中之外就是别无选择的无奈,如今读着他的读书笔记,真为他的蜕变感到意外和惊喜。但转念一想,这似乎又该是意料之中。思想决定行为,当一个孩子的思想里已经要追求君子风范,做老师的还用担心他违纪犯错吗?而且他还告诉我说,他最近读了《巴菲特传》,他的理想就是要从事金融行业,但是金融行业都是精英,所以他必须考好的大学!

我们一直鼓励孩子们立大志,有梦想,可是现实是我们老师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何为梦想、为何立志吧?虽然我是他的老师,但我自己对金融知之甚少,我更不可能通过讲说大道理让他点燃自己的梦想,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都只是因为他在书中遇见了巴菲特才得以实现的。


无独有偶。在全校都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严格封杀的时候,24班的一个女生(我答应过她不把手机的事告诉别人,为守承诺故隐去真实姓名)在读了《弟子规》后主动找到我说要把手机放在我这里再也不玩了。如果不是因为书中的话让她心有所动,恐怕就算学校再纪律森严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再不客气点说,如果不是因为读书拉近了我们的师生关系,恐怕她也很如此信任我。亲其师,信其道。这个女生从什么都不学,到开始学习我的英语科目,再到主动向我请教除了英语之外各科的学习方法。这样内心的觉醒,如果没有师生共读一本书,基本不可能做到。她甚至称我为“万能老师”,她说她也想成为我这样的老师,唤醒更多的孩子。作为老师,没有什么能比这句话更让我感动的!


孩子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我总鼓励学生说:“英语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你将来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数学成绩不好并不能代表你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美食家……”有一句话叫做“为了学生的一切”,那这里的“一切”应该指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各科成绩,而是孩子追求智慧的品质和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如何培养?务必从读书开始!书里有“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主席,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有“知行合一”的哲学家王阳明,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圣人,有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世界智慧的博大精深……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比那些被人类历史铭记的人物优秀!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既然如此,我们身为老师,有什么理由不把孩子们带到优秀的书籍面前?有什么理由不引领孩子们与古圣先贤在书中交流?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天空那般广阔豁达,那么也千万不要用狭隘和局限剪断孩子们飞翔的翅膀!

怎样引领孩子成长?

所以,身为老师,我在此呼吁:请大胆叩开阅读的神圣之门!不仅24班的孩子们要读书,全校的孩子们也要读书,全校的老师更要读书!我们学校学习衡水中学的管理方式,在管理学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全体师生有目共睹的。但是,教育仅要有外在形式,还要有内在的灵魂。教育,本就是是唤醒灵魂的地方,学校只有自己有了灵魂,才能完成对学生的唤醒!这也是学校能成长成为强校的必经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孩子   英语   过失   全校   毛病   内心   道理   灵魂   命运   方向   思想   老师   优秀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