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防止情感荒漠化


教育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防止情感荒漠化


七年级的教材《思想品德》改成《道德与法治》了,不仅是教材的名字改换了,内容也的确是改换了。较过去,少了些空洞说教,多了些生活的真实。上周学习了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从题目看,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该怎么品呢?

教材说,情由心生,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教材还教给我们创造正面情感体验的方法和技能:1、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2、帮助他人;3、走进博物馆、走进大自然;4、欣赏艺术作品等。

谈到这些,学生一片叹息,只有向往,没有共鸣,不是理解,多是抱怨,感叹没有这样的生活该如何创造呢?

孩子们痛快,我们家长、老师不也在抱怨吗?家长抱怨孩子不懂事,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老师抱怨学生不懂事,不懂得自觉学习;社会在抱怨,抱怨现在的青少年暴戾成性。

问题出在哪?备课,触动我;上课,震撼我;下课,仍然让我难以心平。

我们不得不承认,告诉的是知识,体验才能获得认知,孩子没有体验的机会,哪来的情感?

举例来看!

责任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而责任感是对职责的体验。只有承担角色、接受任务时,人才会体验到责任感。请问家长,孩子在家里是什么角色,你给他什么任务?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吃喝穿戴,给他的是享受,把他当皇帝、公主似的供着,他只能体验到霸道、为所欲为的感觉,你还能指望他俯下身子尊敬你吗?还懂得尊重他人吗?请问老师,学生在学校是什么角色,给他的是什么任务?如果只顾学习课本知识,只知道我说你听、按要求完成作业,把他们当奴隶一样呼来喝去,他体验到的只能是逆来顺受,我们还能指望他主动、创新吗?

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而自信心来自于胜任感。胜任感是对能力的体验。只有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时,人才会体验到胜任感。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给孩子独立承担的机会了吗?在家庭中,我们会说,他小,还不会做。不知道的是,包办,让孩子体验到的是我什么都不用做。我们还说,看他那没成色样,让他做也做不好,还不如我来做。埋怨,让孩子体验到的是自卑,我不会做、不敢去做。在学校,我们会说,让你咋做你咋做,别打辩。专制,让学生体验到什么也不用去想,听老师的,背标准答案,这样失去独立思考。课堂上,学生不主动发言很多时候不是不敢,而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永远在老师的嘴里。我们这样做,孩子还哪来的胜任感、哪来的自信心。

痛定思痛,教育,最应该注意什么?真的要防止孩子情感沙漠化。

网上搜索,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和技术等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心,为实现个人目标而很少考虑其他后果等。

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缺乏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在沉重的压力之下,他们接触的课外书大为减少,参加的社会活动太少,他们独立动手、独立思考的机会太少。即使在课外休息时间,父母们最希望孩子读的书依旧是学习辅导材料。可怜的父母们常常会不约而同念起一句口头禅:"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要管!"现实中,家长的一厢情愿往往成为对学生的抱怨。学校呢,会把孩子的自由时间尽量的缩短、再缩短,君不见有的学校打饭前要背书,上厕所也要跑步。长此以往,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审美素养、道德修养、创新能力都受到限制,以乖戾、偏执、自私、冷漠等为特征的"情感荒漠化"倾向自然就会出现。

请不要忽略情感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丰富的人,生活才会充满情趣。情感还反映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热爱学习的人,他还会把学习当做负担吗?不要忘了,丰富的情感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情感的确需要培养,情感还需大力培养。

家长们、老师们,给孩子一点儿享受自己生活方式的机会吧,情感是需要酝酿的,培养情感是需要过程的,孩子哪怕发呆,我们也要学会等待。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情感   社会活动   自信心   责任感   标准答案   角色   家长   独立   父母   教材   老师   孩子   机会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