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自己来”,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剥夺孩子的主动权

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先给大家讲一讲昨天我和女儿之间的一件小事。

昨天是女儿学舞蹈的日子,所以放学时间比以往晚了一个半小时。我俩到家门口之后,女儿照常跟我要过钥匙,自己开锁。其实在上一周,女儿已经掌握了开锁的技能,可以一下子很顺利地把门打开。可昨天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是一路上太冷,手有些冻没力气了,也可能是手心上有些汗,女儿的开锁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

两分钟过去了,锁并没有要打开的迹象;

五分钟过去了,钥匙依然没有转动(在这期间,我尝试问女儿,要不要帮她拧一下,女儿稍显暴躁地拒绝了);

十分钟过去了,女儿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听到了“咔哒”声,门打开了,我俩都松了一口气。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至少两次询问女儿是否需要帮助,都被她拒绝了。于是,在她成功打开门之前,我就只是默默站在旁边,看着她的努力,并且等待她的主动求助。

“让我自己来”,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剥夺孩子的主动权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过很多次,甚至有好几次都以不愉快告终。而我之所以在最开始跟大家讲这个故事,只是想给大家提个醒:

孩子的年纪在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想要自己动手并完成的欲望也愈来愈强,他们热衷于成功的愉悦感,也极度厌恶失败的挫败感。

他们的种种行为,都在告诉我们:给他们实现自己想法的空间和自由!

抛开已经梗在嗓子眼的长篇大论,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育儿细节阻碍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让我自己来”,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剥夺孩子的主动权

积木应该这么搭,拼图应该这么拼。

和孩子玩的时候,我们似乎总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去审视孩子的一举一动,积木的位置放得不对、拼图的碎片拼的一塌糊涂,于是,忍受不了的父母开始主动帮忙:

宝宝,积木稍微转一下,就像这样,就可以插进去了;

宝宝,应该是这块拼图,你拿错了;

宝宝你看,妈妈给你把积木搭好了;

宝宝你看,拼图拼好了,是不是很漂亮。

可结果呢,孩子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帮忙而欢欣鼓舞,相反,他们开始了撕心裂肺的哭闹,指责你:

我要自己拼,你为什么要帮我放上去;

我可以自己拼好的,你干嘛要帮我;

你给我拆了,不要你的帮忙。

看吧,在发挥创造力的事情上,帮不如不帮,就乖乖陪在身边,当个合格的倾听者和旁观者,是我们更好的选择。

“让我自己来”,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剥夺孩子的主动权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昨天接女儿放学的时候,听到一位奶奶说,她家小孙子(今年快5岁了)去年还在喂着吃饭。这让我很是震惊,不过仔细一想,倒也没什么可惊讶的。

在现在的家庭环境中,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全家人的宝贝,自然要被捧在手心里,只要不哭不闹不生病,家人可以替他们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兴趣选择、人生抉择。

这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到了幼儿园,没有自主吃饭的能力,饭吃不好;没有动手穿衣的能力,总是最后一个被照顾到的;没有决断,总是处于被支配、被选择的角色中。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开始自卑、怯懦,甚至成为班里总被欺负的那一个。

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不仅仅是锻炼他们的生活技能,也是让他们慢慢去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

“让我自己来”,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剥夺孩子的主动权

你又不会,我来吧。

孩子想要帮妈妈把新衣服的标签剪下来,妈妈怕孩子剪到手,果断拒绝;

孩子想要帮妈妈端碗,妈妈怕孩子把碗摔了,又是拒绝;

孩子想要自己开门,试过几次没成功,妈妈再也没让他试过。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主动地帮孩子规避危险、逃避失败,来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的安全,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但是别忘了,孩子的成长速度超乎想象,很可能今天还磕磕绊绊,明天就已经异常熟练了;而且,我一直相信,绝大多数的成功都来自于个体本身的不断练习。如果我们连他们想要尝试的机会都剥夺了,又哪里谈得上让孩子学会独立呢?

众多生活中的小细节,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去深思,孩子的每一句反抗,是不是在不断提醒着我们“不要再大包大揽”了,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发挥自己主观能力性的空间,你所收获的,肯定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大包大揽   孩子   开锁   积木   主动权   拼图   钥匙   主动   细节   顺利   事情   女儿   昨天   能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