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钓鱼山”到“钓鱼城”

文|张新宝


从“钓鱼山”到“钓鱼城”

留影


重庆合川问古

一山雄峙瞰嘉陵,三江环绕仰古城。

当年烽火燃蜀路,蒙哥铁骑踏烟尘。

曾是上帝折鞭处,又见巴人下夔门。

合川车辚马萧萧,长江舟行听涛声。


从“钓鱼山”到“钓鱼城”

后为嘉陵江


登钓鱼城

策马下合川,驭风登雄关。

揽云古炮台,掬水涪江畔。

峭岩千丈寻,摩崖壁上观。

秀色遮望目,高岭不胜寒。

——庚子夏日,重庆访友。赴合川钓鱼城,有感。


从“钓鱼山”到“钓鱼城”

护国门


重庆合川钓鱼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1259年,潼川府路合川钓鱼城保卫战,与蒙古人打了36年,创下了以弱胜强之战例,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继承汗位,大举南下攻宋。亲率大军进犯四川,攻重庆,准备顺长江南下会师鄂州。次年二月,兵临合川钓鱼城。宋将王坚、张珏带兵顽强抵抗,使蒙古人未越雷池半步。结果,蒙哥被火炮击伤,逝于温泉古寺。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位于护国门之上,这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传说远古之时,三江洪水泛滥,人们竞相奔山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熬、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上持竿长钓,以鲜鱼馈赠灾民,民赖以生。从那以后,巨神留下足迹的石台就被称为钓鱼台,台前留有五个孔穴的巨石,被称为插竿石。 钓鱼山三面被嘉陵江、涪江、渠江包围,形势陡绝,倚天拔地,雄峙一方。

钓鱼山变成钓鱼城是在十三世纪,依山筑城,是战争的需要,这不是一次短兵相接的战斗,也不是一次一两年的战争,而是持续了整整36年的攻防争夺战,这不仅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而是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钓鱼城之战。


从“钓鱼山”到“钓鱼城”

“炮弹”投掷器


俯瞰嘉陵江,钓鱼城的停车场,就是原来的较场,较场东南边上,是古军营山庄,山庄里有几座古军营。古军营是原钓鱼城守军的驻所,它位置适中,道路四通八达,一有军情,无论东西南北,部队即可迅速出击。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王立开城降元之后,雄伟的较场和成片的营房被元军焚毁,随后又历经七个多世纪的荒废,只留下依稀的残基可寻。

1987年至1989年间,国家拨专款在遗址上平整了较场,修复了部分营房。

古军营山庄前,有宽阔的跑马道,这是钓鱼城军民修筑的贯穿全城的军事交通命脉,遇有军情,守城部队即可通过跑马道迅速到达战斗地点。

钓鱼城跑马道遗址总长8.5公里,路面宽3.5米,可供“三马并进,五人并行”。

沿着跑马道,来到嘉陵江边,陡峭的岸边,是坚固的城墙。据说,钓鱼城里倚悬崖绝壁而建的古城墙有17里长,城墙上有了望孔、炮台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城墙上有一处炮座遗址。南宋晚期,威力巨大的管形火器已广泛使用于战争。遥想当年,蒙古大军蔽江而来,钓鱼城军民在城墙上安置巨炮,遥击攻城蒙军,那可能真是“樯橹灰飞烟灭”的战斗景象......


张新宝,笔名无痕,1953年出生于安徽阜阳颖上县垂岗乡后店村。1972年在南京军区第十五分部当兵后提干,从戎16年后转业回阜阳老家一直在农行系统工作,2000年调农总行从事企业文化工作,2013年12月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嘉陵江   嘉陵   炮台   钓鱼台   合川   蒙古   安徽省   较场   南宋   重庆   军营   城墙   遗址   大军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