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时隔25年再度回归,"真狮版"《狮子王》重返大荧幕,唤起了无数人的回忆。这部影片是迪士尼动画片的"掌上明珠",第一支预告片播放开始,就已经收获了2.25亿次的点播量,排在全球影史的前3名。

这一次"真狮版"用CG动画精妙地还原了所有的场景,有着像照片一样真实的质感。色彩丰富,处处都能展现非洲大陆的活力。而且写实性的风格,让人感觉在看一部BBC的自然纪录片,足以以假乱真。

在"特效逆天"的称赞下,更多观众更关注"真狮版"的故事情节还原度。《狮子王》的故事是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提取灵感的,讲述了小狮子辛巴历尽艰难险阻最终成为草原之王的故事。影片中,老狮子王木法沙和辛巴之间的父子情,还有彭彭和丁满对辛巴的陪伴之恩,还有辛巴长大后终于领会到责任的真谛,无一不令人动容。

《狮子王》之所以具有强大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还因为这部电影包含了心理学的启示,其中一项就是孩子的"自卑情结"。

在辛巴成长的过程中,他从最开始的自卑怯懦,到最后勇敢无畏,经历了一个既心酸又传奇的奋斗过程,其中的困难和挑战也正如孩子需要面对的现实困难——"自卑情结"。

《狮子王》: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一·、 《狮子王》中辛巴从自卑到自信,反映了孩子的"自卑情结"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创造出了不少心理学学说,最出名的就是《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来就会"自卑情结",甚至说生来就自卑。这源自于一种天性的性格心理元素——对外界和他人的依赖感。

"自卑情结"并不是无法改变,更不是一种"过错",而是很多孩子、很多人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

当辛巴跟着爸爸走路,发现自己的整个脚掌还不如木法沙脚掌心那么大的时候,他脸上的光芒顿时暗淡下来,这是辛巴第一次感受到"自卑感"。从出生开始,辛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预备狮王",他不停地想着去挑战自己、展现自己,就是为了能够快点跟上父亲的脚步。

《狮子王》: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自卑感"可以促使辛巴不断奋力前行,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份"自卑感"辛巴才会一次又一次掉入叔叔刀疤的诡计中。他每次去证明自己,其实是冒险行事,常常让自己身陷险境。

辛巴因为自己太弱小而感到自卑,正像是现实生活中孩子觉得自己成绩不好、长得胖、不讨人喜欢而感到自卑。孩子会希望通过证明自己来剥除自卑感,但往往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这时就是家长需要站出来引导孩子的时候,正向的引导可以利用"自卑感"来督促孩子完善自我、取得进步。

《狮子王》: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二、 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每个人都会被他人拿去作比较。在长得好看的人面前,我们常常感叹自己没有一副靓丽的面容;比起学历高的人,我们还需要查词典来背单词,不然跟不上别人的节奏……觉得自己不够好、比不上别人,这是我们背负压力,产生自卑情绪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自卑情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阻碍孩子的发展,也能变为促进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成为孩子向前的动力。

根据《自卑和超越》,自卑与超越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很多时候,一定的自卑感反而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更勤奋地学习,用更快的速度往目标前进。

日本心理作家岸部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写道:自卑的人,往往很想改变自己,却很少真正付诸行动。这表明了,自卑感可以变为促人前进的推动剂,但需要正向的引导。

自卑的孩子常常会有改变、奋斗的念头,可是当他将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却常常无法跨出行动的第一步。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前进,一旦碰壁就会非常打击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他们害怕做出改变的结果,如果不能完成目标,就会显得自己更加失败。

《狮子王》: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三、 正向引导:教育孩子将自卑转化为内在动力

1、第一步是制定合理化的目标

行动是化自卑为动力最好的方式,缺少行动只是在空谈教育梦想。而对行动力最好的辅助就是制定一个合理化的目标,仔细地设定计划。

目标设得好不好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目标定得太高而不敢行动,所以一直都被自卑感束缚。目标太高就容易处处碰壁,最后会让孩子失去进取心,打消他们超越自我的念头。

很多时候,孩子不能非常准确地评估自己,需要家长的帮助。孩子必须要有一个对自身的客观认识,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目标计划。

考量孩子的正当需求,不应该强求孩子过多的进步和成长。而且,目标必须要具体,还可以添加奖励,让孩子一步步获得小成就,后来累积成大收获。借此,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培养起来。

《狮子王》: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得当

自卑虽然可以转化为源动力,但是有些家长却错误地理解了"自卑情结"的推动作用。常常以'自卑是前进的动力''为宗旨,在生活中更加严格地要求孩子,给孩子更多任务、更多目标,这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我们平时对孩子的要求就应该与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相当,当孩子能力不足完成任务的时候,家长应当在一旁好好地辅助。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我们不管成绩好坏,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孩子进步的过程,而不是光看结果。

面对孩子的缺点,家长更不能轻易地否定和责骂孩子,指责孩子没达到要求。孩子的成长压力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重,与其进行无谓的批评和指责,不如多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一步步引导孩子做出力所能及的小改变,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也会积累成为孩子向前的动力。

《狮子王》:别担心孩子的“自卑情结”,正向引导可激励孩子成长

3、教育孩子不逃避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同时关注自身的优点

"自卑情结"是因为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产生的,孩子太过关注自己的缺点,以至于总是处在一个非常担忧消沉的状态下,这就是孩子的自卑来源。

孩子说':'我怎么复习也考不过隔壁的小明,他答得比我好''时,我们不要敷衍地安慰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直面自己的短板,同时关注孩子的长处。

可以说:"你这段时间被认真背英语课文,所以英语成绩上不去。不过,你的作文写得很好,你看,老师也夸你有进步啊!"

让孩子直面缺点,其实也是在给予孩子前进的动力。比起无条件地保护孩子,不如用一个比较委婉的方式点出孩子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同时也让孩子产生想要做得更好的欲望。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情结   自卑   狮子王   孩子   都会   脚掌   自卑感   心理学   教育孩子   缺点   担心   家长   成绩   目标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