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文|凝妈

家有青春期的男孩,深切体会到生命健康的宝贵。心脏不时异常剧烈跳动,情绪起起伏伏,内分泌失调,失眠、消化不良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真怕自己一夜之间一病不起,不能陪孩子更长时间。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你越是希望孩子做什么,他越是背道而驰。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他把心门紧闭,不允许有丝毫的侵犯。无法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做事?找不到答案!感觉每天就像与老虎为伴,时不时被咬上几口。

怪不得经常有妈妈说不是被逼疯,就在被逼疯的路上,有的被气得生病,有的被气得轻生,养个男孩子真是要少活几年,这也绝非空穴来风。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团队针对17-20世纪的11166位女性和6360位男性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男孩的妈妈比生女孩的妈妈寿命短。生的儿子越多寿命越短。

当然,我们还要勇敢的活下去,为了能让自己多活几年,最近看了一些书,比如《养育男孩》(实践版),逐渐了解,妈妈们之所以被逼疯,是因为总是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用自己感觉爱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却有相反的感受。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养育男孩》(实践版)的作者是韩国的崔旼俊,2009年起,他正式以男孩为对象进行美术教育实践,现在已在韩国开设了17家只教男孩的美术研究所,通过《改变世界的15分钟》等栏目被大众所知,著有《我们的孩子因美术而改变》。

《养育男孩》(实践版)从理解男孩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和男孩好好交流的方法,关注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完此书,可以更理性地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即使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能让自己放宽心。

从本书的诸多章节中,总结了三个妈妈容易踏入的育儿怪圈,其实不是孩子变化太快,是我们的心态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如果能有目的地去改善,自己的心态会好很多,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妈妈追求完美,有寻找儿子不足之处的本能

妈妈有寻找儿子不足之处的本能,大部分为儿子操碎了心的妈妈的特征之一——既想寻找希望,又做好了受伤的准备,妈妈的心情就是这么忐忑不安。

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们特别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个手工,完成了一件事,我们都觉得孩子是天才,马上拍照发朋友圈,恨不得昭告天下。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孩子也总是会给妈妈带来惊喜。

孩子长大以后,妈妈们的眼光变得挑剔,孩子做的事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那些不足之处:

在我们脑海里,充斥着孩子的一无是处,很难找到闪光点。看多了孩子的缺点,甚至有些讨厌孩子。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曾经看到一个网友的提问:很讨厌自己的儿子是怎么了?该怎么控制这种情绪?

我儿子今年九岁半,在去年还没有这种感觉,自从今年年后他就变得很不听话,学习方面只要我一不监督他,他就非常不自觉,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还有点自负。有时候打完他,过后想想是不是自己脾气暴躁导致的,有时候还特别讨厌他,看他哪里都不顺眼!

妈妈的期待表露得越明显,孩子就越不能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成长。

我们心态的变化会导致对孩子有错误的想象和期待,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认为孩子无能,做任何一件事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会欣喜若狂。当孩子长大以后,我们总期望孩子有个好成绩,不自觉地和别的孩子比较,如果孩子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会气急败坏。

如果我们努力去了解孩子的性格,明确孩子在很多地方比不上我们的想象,甘愿接受孩子的不足之处,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我们的心态就会好很多。重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也会重新变得可爱起来。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妈妈喜欢事无巨细为孩子做好一切

书中提到,如果孩子做手工时问爸爸妈妈该怎么做,妈妈会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具体做法,爸爸则只是说“你做吧,怎么样?行了吧?”一般不会直接给出答案。

记得儿子小时候,还不能把小颗粒积木完整地拼装起来,问妈妈怎么做,妈妈就直接帮他拼了。当他遇到乐高积木程序问题时,妈妈也会上网帮他寻找答案,直到完美解决为止。

儿子长大以后,妈妈依然保持着一贯风格,只要儿子提出问题,妈妈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想尽各种办法帮他解决。但是渐渐的,儿子好像来不及听完妈妈的方案,就开始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了。如果妈妈还在一边说,那只能招致反感。

正应了一句话“孩子小时候看妈妈是神,长大了看妈妈是神经!”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属于自我主导型性格,有强烈的掌控欲。当妈妈事无巨细地帮孩子解决问题时,自认为是在尽妈妈的责任,但是孩子则认为:“妈妈限制了我的独立性,妨碍了我的掌控欲”。

当儿子遇到问题时,爸爸会给儿子自己去经历的机会,而不是替他解决问题。父子间的共鸣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妈妈们经常感叹,对孩子很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招致儿子的厌烦。其实,不是我们做的不够好,是做的太多,不必沮丧。

孩子长大以后,需要通过一些小小的成功获得自信。独立完成一件事、自己解决问题是孩子迫切需要的。我们在被求助时,也不必把工作做得过于细致,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经历、去体验,以孩子为主,我们在必要的时候伸伸手就好了。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妈妈喜欢唠叨,想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儿子却喜欢缄默不言

“十个妈妈九个唠叨”,妈妈爱唠叨不分国界。因为妈妈喜欢表达,不喜欢把话憋在心里,时间长会憋疯的。妈妈特别细心,一件事能分出多个细枝末节,导致语言冗长。妈妈又爱焦虑,担心的事多,话题自然一个接一个。

记得一次跟儿子聊天,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整个谈话,儿子的态度越来越差,最后直接言语反抗,让妈妈闭嘴。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妈妈和儿子存在想法不对等的问题,妈妈想洞察孩子的内心,寻求一个准确答案,孩子却不愿意袒露心扉。

男孩更想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妈妈倾诉。男孩在苦恼和问题面前总是倾向于选择缄默不言。

我们从儿子嘴里得不到理想的答案,内心会充满恐惧,总是胡思乱想,我们不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理解孩子不愿意听唠叨是正常现象,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开始感觉牧师讲得不错,准备捐一笔钱。十分钟后,对演讲感到腻烦,决定捐一些零花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在讲,他决定分文不捐。当牧师结束冗长的演讲时,马克·吐温非但没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2美元,表示自己的愤怒。

这是因为同一种刺激过多、过强且时间过长,会使人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产生极不耐烦的心理体验。

所以,跟孩子说话时,要用信任的口吻,用简洁的句子,点到为止,见好就收,避免指手画脚。我们动不动会说出我们的希望,孩子会感到被控制,故而奋起反抗。

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不自觉踏入了育儿怪圈,却只抱怨孩子变化太快

结语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育儿手册,任何育儿理论不会适合所有孩子。要想不被孩子逼疯,就要试着去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努力搜集孩子的优点,相信孩子,少一些唠叨,让他拥有更多独立做事的机会。在不断的实践中,一定会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确立自己的育儿哲学,坚持下去就好。

点击下方搜索卡片,搜索“养育男孩”,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儿子   妈妈   孩子   事无巨细   韩国   积木   怪圈   牧师   优点   心态   爸爸   男孩   期待   答案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