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文|凝妈

经常听父母抱怨养孩子的苦恼,感同身受:

孩子养着养着都养成了仇人,学会了顶嘴,学会了和父母对着干。


小时候特别依恋父母,和父母无话不谈,长大后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跟父母说心里话,母子之间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父母辛苦操劳,对孩子付出一切,孩子却不领情,还嫌弃父母管的太宽、太多余。


孩子小时候是个好苗子,在每个父母眼里都是天才,长大之后却很平庸,即使成绩很好的,也总感觉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到底是孩子长大变“差”了,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导致不满?

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答案。

看过《父母的格局》,蓦然发现很多问题的发生,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的育儿态度,或者说育儿格局,决定了孩子有怎样的人生。

《父母的格局》作者是黄静洁,她是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是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是冰心儿童图书大奖得主,她也是两个20岁左右孩子的妈妈。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父母的格局》是黄静洁根据自己育儿20多年的实践经验,并融入前沿教育理论而写成的育儿书籍,帮助父母更新自己的育儿观。

这本书引入“格局”养育的新观念,让父母理解自己本不懂孩子,养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要学会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不断给自己赋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书刚读四分之一,就发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果真是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了。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孩子的选择才是最优选择

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都怎么选?是父母们四处打听,了解到一个好学校之后,尽自己最大能力把孩子送进这个学校。可孩子愿意吗?多数情况下,孩子只是被迫服从命令。

《以家人之名》中的齐明月,妈妈给她报各种培训班,让她上北京政法大学,将来当律师。齐明月高考忘了涂答题卡,只上了本地一所学校的新闻系,当了一名记者,妈妈又让她考公务员。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就这样被妈妈折腾得没有自信、低眉顺目。最后逃离家,和同学在外面租房子住。

父母经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着让孩子感觉很不好的事情。孩子就如果父母的附属品,随便父母处置,没有自己的人生。

而黄静洁的做法和大部分父母不同,她说到:最优选择就是孩子天性的选择。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大儿子选小学、选高中、选大学都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虽然父母也有自己的决定,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决定。

择校时,带孩子去学校参观,让孩子感受学校的氛围,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去哪个学校上学。这样做的好处是:

李尖尖和齐明月就是对比鲜明的例子。

李尖尖喜欢画画、雕刻,爸爸支持她的业余爱好,对他的学习成绩不做过分要求。李尖尖一直保持着对自己喜好的巨大热情,一毕业就开了工作室,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拥有非常鲜活的人生,既成就了自己,也温暖和照亮了别人。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而齐明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生都被父母安排,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很是压抑。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源于选择的不同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尊重孩子,就是说我们将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权利的人。

让孩子拥有选择权,尊重孩子,孩子就不会和父母对着干。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引导孩子自我修正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帮他?是全程参与还是让他自己解决,我们会感到很困惑。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有矛盾,回家哭哭啼啼。我们马上去找老师,找家长,甚至私下找对方孩子替孩子出头,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问题可能解决了,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任何成长。

一方面,会被同学看不起,只会告状找大人,该被欺负还是欺负,甚至有恃无恐。孩子发现大人没有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埋在心里。

一方面,孩子的能力不会得到提升,遇到类似问题没有正确解决方法,长大也会是一个受气包。

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教授指出:在看待一件事情的结果时,有时候即使是成功,也可能是无效的。

黄静洁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小儿子在寄宿夏令营遇到一个“不友好”的S同学,原因是S同学总是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从8月到12月共4个月的时间里,小儿子一直在跟妈妈抱怨。

黄静洁给小儿子提出两个建议:

小儿子选择了第二个建议,发现S同学确实才华出众,愿意跟他交朋友和合作。

孩子有困惑,父母不参与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

孩子的成长比错误更重要!

绘本《百足虫的100只鞋》也很好地阐述了这一道理。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百足虫崴了脚,妈妈没有大惊小怪,而是亲吻他受伤的脚,建议他去买鞋子、穿袜子。百足虫自己决定买100只鞋子、买系鞋带的鞋子。学会了穿袜子、穿鞋子,了解到自己有42只脚。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他发现鞋子买多了,系鞋带的鞋子对他来说太麻烦,最终自己想办法卖掉不需要的鞋子和袜子。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百足虫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还学会了承担责任。

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认为,如果缺少原有认知,而灌输给孩子一个新知识,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仍然不属于自己的认知。

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亲自感受,学到的东西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孩子在错误中待一会儿,实现自我救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让孩子“野”出去,才能“活”下来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走弯路、走错路,所以会下意识的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敢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但是这样无异于束缚孩子的手脚,既压抑孩子的个性,也让孩子变得无能。

《小欢喜》中的英子,妈妈非要让她在北京上大学,她却想报南大,压抑到跳河轻生。妈妈之所以让她在北京上大学,就是因为家人都在北京,方便照顾。不是从孩子的理想出发,而只是从个人担心角度出发。

孩子一旦听命于父母,他的未来也就没有了光泽,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父母而活。父母若是离开,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很快枯竭。

孩子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人,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不喜欢父母过多干涉自己。而父母却抱怨孩子不知父母恩、不领情。

在孩子想独立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呢?黄静洁的做法是:让孩子“野”出去。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大儿子14岁就独自离家,远赴他乡读寄宿高中,自己去体验和获得“存活”的胆量和本领。离家8年后,大儿子已经可以成为父亲很好的助手。

2020年,大儿子为了解决爸爸的困境,一个人担任制片兼导演,组织十人的摄制和后期制作团队,高效优质的完成了拍摄任务。这份工作不仅得到了爸爸和音乐制作方的高度评价,还让一起工作的队友获得了很长时间的伙食费。

要不是14岁时敢于放手,孩子可能会失去在逆境中突破自我的机会,爸爸也可能会失去一个好帮手。

自我独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会。

看过一本绘本《哼,就是要香肠》,也讲了这样一个孩子独立的故事。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蒂姆一家去野餐,结果忘了带香肠。蒂姆央求妈妈、哥哥、姐姐回家拿香肠,他们都表示拒绝。蒂姆决定自己回家拿,哥哥故意出难题让他顺便拿点点心。

家人虽然认为他做不到,但还是放手让他去做了。

他勇敢的上路,路上遇到农妇、警察、婶婶,得到了奶油、糖果、草莓。他顺利拿到了香肠,还做了点心,又返回和家人团聚。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最后他很珍惜的品尝自己拿来的香肠。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给孩子提供一些独立的机会,孩子更有动力,会给你不一样的回报。

让孩子拥有软实力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早教,但更多是在教孩子认字、学英语、画画,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挖掘孩子智力潜能,无可厚非。将来孩子参与社会竞争,也不能脱离成绩。

只是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孩子将来不一定有大出息。最怕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考试成绩很好,在工作中却很难发挥出来。

遇到很多研究生,考试成绩确实好,不管学业成绩,还是工作后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都能轻松过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得有些木讷,不走心、不过脑,教条死板,不能做出什么成绩。

很多人在单位成了花架子摆设,听起来名声很好,单位人才济济,但工作价值一点发挥不出来,对单位来说是有些鸡肋了。

黄静洁在书中提到:一名好学生除了会读书之外,还必须拥有一连串优秀品质,只有把个人的读书能力和品格特质结合得很好的学生,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好学生。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孩子如果心存社会责任感,以改变世界为强烈目标,生命价值将变得与众不同。

真正有价值的孩子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独特的软实力,别人无可替代。如果能支持孩子的与众不同,孩子就很可能会成为被社会需要的人。

曹源14岁上中科大,19岁攻读麻省理工博士,他从小与众不同,喜欢动手做实验,拆卸、安装一些电子元件,甚至在家里搭建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

读博期间,曹源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大约1.1°的角度时,就会产生超导效应,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两篇论文。现在他已经回到国内发展,给我国的石墨烯超导领域研究到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曹源的父母无疑是有格局的,当别的孩子埋头学习的时候,他们敢于让孩子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给孩子提供研究资源,允许孩子在家里做实验。最终巩固了孩子的软实力,让孩子成为一个能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现在这个多元社会,分数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父母要跳出去,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潜力,帮他找到自己的位置,提供条件提升软实力。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别在育儿路上因循守旧

结语

杨澜说,是否认识到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说到底,取决于对生命抱有怎样的态度。

孩子本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是身体最近认知最远的两个不同个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大格局育人,而不是小视角养儿”。

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引导孩子修正错误、勇于让孩子独立、帮助孩子打造软实力,孩子的未来一定很精彩。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格局   齐明   父母   孩子   因循守旧   大儿子   小儿子   香肠   北京   鞋子   路上   实力   事情   独立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