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中国的陶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壶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今天介绍的鸡首壶,又名鸡头壶,因壶嘴的形状如鸡首状而得名。

为什么会出现鸡首壶?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鸡首壶

古代的劳动人民擅长用动物作为原型来制造陶器和瓷器,鸡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家禽,早就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从发掘的遗址中发现在长江和黄河地区很早就出现了崇鸡的习俗。在很多古代的雕塑和绘画作品中都能看到鸡的形象,尤其是在汉代至晋代的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用鸡做装饰的陶瓷器。

再加上三国两晋时期的制瓷业发展迅速,瓷窑遍布全国,瓷器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很多如鸡首壶这样的新式壶开始出现。

鸡首壶造型功能的历史演变

①吴末到西晋时期: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三国吴时期的出土瓷器多集中在当时的东吴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浙江,江苏等地。

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喜欢动物,很多器皿都会用动物来装饰,鸡首壶的形状就像堆塑罐和四系罐的结合。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鸡首壶的形成

这个时期的鸡首壶品种单一,装饰简单,看上去非常敦实,而且是密封的,仅仅用作装饰。当时的瓷器设计与普通的瓷器差别不大,不管是造型还是设计都处在初级阶段。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西晋时期的鸡首壶

由于阶级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战争不断,让西晋时期的百姓珍爱生命,更愿意抛开远古时代的神秘回归到现实,对生活强烈的爱让人们学着从艺术中获得慰藉。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西晋鸡首壶(一对)

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由盘口壶演变而来,在盘口壶的肩部对称地方有鸡首和鸡尾的装饰,壶的鸡头没有颈部,鸡首实心,并没有实用功能,不通向壶腹,也不能倾注,鸡尾甚小,这个时期的鸡首壶只作为装饰使用或当作明器。

②东晋时期: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东晋越窑青釉双系龙柄鸡首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东晋时期的鸡首壶从装饰功能逐渐向实用性转化。东晋中后期,瓷器生产工艺日益成熟,瓷器的品质有大幅度的提升,造型多样,产量增大,对细节的处理更加讲究,整体比例协调,逐渐在普通家庭中普及。

这时的鸡首壶更具有实用性,鸡尾演变成了弧形柄且略高于盘口,向上延伸与壶的盘口相连。不仅如此,许多鸡首壶的鸡尾的顶端还会贴上龙头,设计感逐渐凸显。鸡首也从只具有装饰作用的实心变成了空心,鸡颈与腹部连通,成了盛酒器。使用时直接用手持颈部倒酒,鸡首壶的演变与魏晋时期的酒文化有关。

③ 南北朝时代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南朝莲瓣纹鸡首壶

作为南北朝时期青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别,鸡首壶在当时非常流行,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器。器形向修长方向发展,鸡冠高耸,做打鸣状,壶体进一步提高,重心下移提升了平稳性,壶颈变细,腹部瘦高。虽然造型还沿袭前朝,但因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从原来的大容量逐渐变成了相对较小的容量。

南北朝中期开始,长期服役的制度逐步被番役制度所代替,很多制作瓷器的工匠们除了在官府劳动外,还会保有自己劳作的时间,再加上这个时期国家相较于东晋时期更加安定,工匠们有更多的精力放在鸡首壶的创新。

区别于前几个朝代,南北朝时期的鸡首壶融入了新的设计,增加了龙柄和莲瓣装饰,器物上面有刻花,设计感更强,对细节的把控非常到位,工艺达到了新的层次。

④隋代时期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隋代白瓷鸡首壶

这个时期的制作陶瓷的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升,隋朝的白瓷逐渐发展成熟。最具代表性的鸡首壶之一就属上图所示的白瓷龙柄鸡首壶,它出土于西安郊区李静训墓,高27.4厘米,口径5.9厘米。

隋代的鸡首壶对比于南北朝时期更加修长,盘口变小,腹部瘦高,长颈,容量较前朝更小。柄部延续南北朝所用的龙首,但造型更加生动。鸡头并没有像前朝一样,而用夸张的手法突出鸡头,就像公鸡打鸣般,表现力极强。瓷胎呈白色,表面有细冰裂纹。

鸡首壶的没落

相较于动乱的东吴和东晋时期,隋唐以后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百姓的需求也会发生转变。

唐代的鸡首壶使用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因为这些复杂工艺的瓷器一般服务于达官贵人而非普通老百姓,当时壶的样式逐渐增多,比如执壶、直柄壶等大量在民间使用。

鸡首壶的经济价值开始逐渐消退,而且制作过程相较于其他简单的壶形更繁琐,到了唐朝中期鸡首壶就逐步被执壶取代。

鸡首壶的装饰设计

①装饰部位的选择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评价一件陶瓷器物的装饰是否美,首先要看的就是它的装饰部位是否合理。

早期的鸡首壶装饰部位在腹径之上,而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下移并出现在了最大的腹径处,而隋唐时期最大的腹径之下也有装饰。随着鸡首壶整体高度的拉伸,最大腹径也开始逐渐下移,装饰的部位也开始不断的扩展。

东晋时期,因为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器物都放置在地上,桌椅的发明使用让器物从地上转移到桌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让鸡首壶的视线从俯视变成了平视,鸡首壶的装饰部位也从上腹部发展到四周。

作为六朝瓷器中的代表器物之一,鸡首壶不仅造型丰富,它的装饰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隋朝的鸡首壶在颈部位置开始出现了用作装饰的纹路,除了美观和装饰作用之外,凸弦纹在设计上也给予了壶径防滑的功能。

②文化的影响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西晋时佛教艺术传入中国,鸡首壶流行的这段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代,人们饱受徭役的剥削和战争的痛苦,百姓们的精神世界需要慰藉。而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正好符合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

上古时期,鸡与鸟被作为同类,鸟类可以展翅高飞,古时的人们把它看做能够连接天地的使者。从西晋时期生产的鸡首壶可以看出,它仅仅作为一种装饰,并没有实际的功能,只作为装饰使用,主要当作明器。从大量的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出,很多青瓷动物造型的器物增加,变成随葬品,这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

③形式与功能的兼备

鸡首壶最初只是模仿鸡的形态,在陶瓷器物上面贴上装饰用的鸡首和鸡尾,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装饰作用与功能得到完美的结合。

早期的四系罐的功能是用来储存物品,后来逐渐演变成壶。由于鸡首壶的壶颈不断延长,盘口不断的缩小,这样的设计会有效的阻止储存的物品与空气的接触。

鸡首壶:从造型演变出发,谈谈它的装饰设计

早期的鸡首是实心的,并不与腹部相通。到了西晋时期,功能性逐渐体现,不仅让鸡首与腹部相通,也从鸡首的尖嘴变成了圆嘴,方便壶内液体的倾注。

鸡首壶的执柄也让匠人们逐渐寻找到了最适合人手握住的角度。经过持平,略高和高出很多等多种尝试之后,人们发现略高于盘口的设计在倒水时最省力。

④造型和装饰的统一

孔子曾经用“文质彬彬”(“文”代表纹路修饰,“质”代表造型)来表现这些瓷器的造型和装饰的和谐统一。

所有的设计都是服务于人的,把造型作为载体,表现出它的装饰之美。纵观鸡首壶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强继承性。

除了一些细节的改变,造型基本上变化不是特别大。鸡首和鸡尾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文化的影响,其装饰作用越来越丰富。装饰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美观,更是其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体现。

总结

鸡首壶作为中国六朝时期的典型瓷器之一,充分展现了陶瓷文化的发展。鸡冠加高与“高官”谐音,鸡与“吉”同音,寓意吉祥安宁。在那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鸡首壶寄托着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鸡首壶的造型从敦实逐渐走向了挺拔,由最初的装饰性逐渐向形态和功能的统一转变,装饰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文化的融合,形式与功能兼备和造型装饰的统一让我们从不同的层面感受鸡首壶设计之美,它的造型,比例,设计和功能都在不断的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需要。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思想变得开放,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审美习惯,鸡首壶传承着上千年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兼具着实用与审美的情趣。

参考文献:

《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鸡首壶的装饰演变》黄薇

《六朝青瓷中的宗教信仰》孙长初

《谈鸡首壶的造型功能演变》张亚林 王苗苗

《鸡首壶的“文质彬彬”》赛世涛

《鸡首壶的设计之美》吴紫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造型   隋代   青瓷   鸡头   西晋   前朝   东晋   器物   南北朝   瓷器   腹部   部位   陶瓷   时期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